钟超华
【摘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学法、自主探究学法、合作交流学法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合作交流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
学习能力,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使《数学课程标
准》在教学中得到落实.
【关键词】动手实践学法;自主探究学法;合作交流学法;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礎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重要任务.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合作、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正确培养学生的“三大学法”
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学法
动手实践学法是个体在生活、课堂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的学习过程,是个体生活、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它不是由书本传授而得到的,而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练习得到的.动手实践学法具有四个特征:(1)实践性;(2)情境性;(3)综合性;(4)外显性.动手实践过程中,主体行为是外显的,实践结果的变化也是外显的.归根到底,动手实践是一种可见的物质形态的变化,即使是精神性的变化也是以一定的物质变化为载体形式的.因此,动手实践学法的培养可以通过主体外显行为来判断.大量的观察和研究都充分说明了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动手实践学习,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中,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情境和氛围.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学法
合作交流学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过程.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交流学法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交流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合作交流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合作交流学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亲社会技能.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法
自主探究学法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是: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以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兴趣,通过对某一课题的研究活动而培养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自主探究学法,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使学生沟通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并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三大学法”很难有严格的区分, 动手实践学法是合作交流学法和自主探究学法的前提和基础,合作交流学法和自主探究学法都有合作交流学法的特征,合作交流学法中也包含自主探究的因素,自主探究之中又有合作交流的成分.在教学中不能割裂“三大学法”的关系,任何一种有效的学法都应该是这三个特征完美的结合.
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大学法”举措的简例
执行《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堂教学再也不是学生的“死读”与教师的“死灌”, 而是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与发现.学生对课本所述与教师所讲采取的应该是“怀疑”的态度, 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动手实践学法、合作交流学法、自主探究学法”学习具有主观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合作交流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赖德胜.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赵敬党.浅谈新理念下培养学生三种学习能力[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