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丽
对于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数学教师,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数学课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就很难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缺少了教学调整的灵活性,教学的难度就会加大;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发呆,主动放弃了数学学习.如此种种没有了学生参与的教学,有教无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怎样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不排斥数学,喜欢数学学习,是一件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事情.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尊重学生的已有能力作为前提,教学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进步需求.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已有学习能力之间出现了差异,具体体现在运算技能、思维方式、交流能力等多个层面.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以便在设计教学活动,如课堂提问、练习反馈、学生分组交流等环节做到有所侧重、合理搭配,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融入学习的任务和机会,都能愉快自然地参与学习和交流,同时在这个過程又能获得必要的帮助.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能力,才能保证人人都能参与学习,人人有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
其二,以培养阅读能力作为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智力的发展在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以正确理解学习任务作为前提,如果学生不能熟练完成数学材料的阅读,找不出需要解答的问题与所学内容的联系,不能就某一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他就会对需要解答的问题束手无策.所以,在接触这批孩子的最初阶段,教师要拿出一定的精力,通过提出问题、给出提示、表明要求等方式做引导,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边读、边做、边思考、边对照,正确阅读数学符号,找出数学知识点的作用,发现自己的困惑.在这个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最初阶段,需要教师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为以后顺利实施教学做好准备.通过一个阶段的培训,使学生从老师的问题引导下学习,到培养学生逐步过渡到自己有目的地学习,为发展学生的终身数学学习能力打好基础.
其三,及时弥补学生的学习缺陷,是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作为教师应组织有效的学习帮助.无论这份帮助是来自老师,还是来自学习小组,都需要教师予以关注.只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学生快速跟上教学任务,也才具有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能力.所以,为了保证整体教学质量,必须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作为前提.作为教学,不能有意避开学生发现问题遭遇困难的过程,学生经历困难并解决它,是带动学生融入教学,激发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既要放手给学生锻炼,又要学会雪中送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孤独,前进路上有关怀.
其四,教师的个人素质对教学成功与否起重要作用.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但仅仅有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关爱远远达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以随时熟练地使用教材,灵活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难困惑.要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要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型的人,多读书,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综合教育能力.在教学工作中多与同事交流合作,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学习者、反思者,用自己的高素质去塑造高素质的学生.
其五,不要把学生培养成识记的机器,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帮助学生,善于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从接手这批学生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创造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的交流互动不仅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有助于调整教学,也融洽了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这个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师会欣喜地看到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明显提高,学生的厌学状态明显减弱,教师会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来调配教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对优等生的关注和培养,使这些领头雁能飞得更高更好,在榜样的示范带动下,对班级的整体学习会有极大的促进.
总之,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技巧离不开教育爱,既包括教师基于对学生之关爱的教育奉献,又包含学生对教师的“亲其师信其道”的学习热爱,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会打造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