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木尔吉
[摘 要] 现阶段,偶蹄动物,例如,猪、牛等,常发口蹄疫疾病,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动物躯体出现水疱、烂斑等现象,如皮肤表层、乳房以及口腔黏膜等处,这种疾病属于突发疾病,传染速度非常快,不仅可以在动物群体间传播,人类健康也会受到一定威胁,是全球范围内卫生管理的主要對象。口蹄疫病具有多种病毒,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特性,即使病毒的血清型相同,其抗原性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虽然其发病症状基本一致,但无法实现交叉免疫,因此,该种疾病成为疾病治理工作中的难点。
[关键词] 猪口蹄疫 防治现状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224-01
通过口蹄疫病度所诱发的,具有传播速率快、接触性传染、人畜共患以及急性发作等特点的传染病,便是口蹄疫。这种疾病不仅对偶蹄动物有着较大的危害性,也会给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具体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治理猪口蹄疫疾病的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有效的优化策略。
1 现阶段我国猪口蹄疫疾病的防治状况
1.1 没有掌握充足的相关疾病知识
我国农村是养殖猪的主要集中地点,养殖户以农民为主,普遍都不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而且学习能力较差,很多养殖户并没有对猪口蹄疫疾病形成明确的认知,也就无从谈起有效预防。基于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要对养殖户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帮助养殖户了解猪口蹄疫疾病的发病症状以及流行特点。该疾病的主要特点为传染范围广、死亡率低、发病率高以及传播快、途径广等,猪口蹄疫病毒的传播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直接传播、间接传播。直接传播的途径为猪的唾液、水疱皮以及粪尿等,间接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猪的消化道以及呼吸道等。而该疾病临床症状的体现方式也有很多,例如,精神萎靡不振,或是躯体某些部位如皮肤、蹄部、乳房等出现烂斑、水疱,或是敏感症状等等。
1.2 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对饲料进行有效管理
诱发猪口蹄疫病毒的因素有很多,饲料是最为主要的一个。现阶段,我国很多养殖猪的农户都没有对猪饲料给予高度重视,为了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在选购猪饲料时,往往只注重价格,并不注重质量,甚至存在自制饲料的情况。加之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对饲料进行有效管理,随意堆放,饲料极易出现受潮等问题,给饲料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质量规范,猪在食用后,极易患染口蹄疫疾病。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会导致猪患染口蹄疫疾病的因素,例如,消毒处理存在死角、空气流通质量较差以及猪圈环境质量低等。
2 猪口蹄疫疾病防疫的有效措施
2.1 日常预防
猪口蹄疫的主要预防工作包括三方面,即消毒、口蹄疫接种以及饲料管理。首先,消毒。消毒工作是预防工作的首要条件,养殖户在消毒时应该选用敏感消毒剂。在一般养殖时间段,一周消毒两次即可,在疾病多发季节,要确保每天消毒一次。消毒对象不仅包括猪,还有其生存环境,例如,猪圈门口、猪场大门等,因此,为了便于进行消毒工作,养殖户可以将消毒池安置于猪圈门口。
其次,口蹄疫接种。相关疾病防治管理单位要对养殖户宣传疾病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还要帮助养殖户对接种疫苗进行选择,确保接种疫苗的可行性。对疫区小猪进行接种时,可选用康复血清,这种自制疫苗能够有效避免小猪患染突发急性心肌炎,可以提高小猪的存活率。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要对小猪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例如,消毒、注射疫苗、隔离等。如果发现有猪患染上了口蹄疫疾病,要及时对其进行隔离处理,除此之外,还要对猪患染情况的严重程度进行仔细检查,如果其病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该对其进行扑杀处理,并进行康复血清注射工作。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遵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相关部门要对疾病高发区的情况进行仔细检测,准确把握口蹄疫疾病的发病症状、病理以及特点等,然后根据这些情况制定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免疫程序,并在养殖户中进行贯彻落实。对于母猪而言,平均每年要进行两次左右的免疫,如果要对其进行配种,要先进行一次免疫,如果是首次配种的母猪,在孕期要对其进行两次免疫,并且这两次免疫不能相隔太久,控制在一个月左右为最佳。如果是小猪,在其出生两个月左右时,便要对其进行免疫,然后间隔一个月左右,再次进行免疫。在疫苗选择方面,养殖户应该基于科学方式选择具有高效特性的疫苗,例如合成肽疫苗,但在使用这种疫苗时,要配合适量的黄芪多糖,这样不仅可以对免疫效果进行有效提高,还能避免猪在接种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最后,饲料管理。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要严格把关,按照正常选购程序进行选择,确保饲料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在猪种选择方面,也要进行仔细考察,确保猪种源地没有口蹄疫疾病发生,在运输过程中,要对运输工具进行有效消毒,然后对猪种进行免疫处理,在猪种免疫检查合格后,才能将其与原有猪放在一起。
2.2 治疗措施
首先,要对猪的疾病进行准确把握,然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这样有利于创口愈合。即使是同一种疫病,也可能引发不同的临床症状,因此,要对症治疗。如果临床症状并没有特异之处,可以选用黄芪多糖与头孢噻呋钠;如果临床症状表现为明显水疱,可以对恩诺沙星、阿莫西林以及黄芪多糖进行综合处理,联合治疗;如果病猪处于康复时期,可以使用阿莫西林;在疫病多发时期,可以对过氧乙酸与碘制剂进行混合处理,然后进行消毒。其次,依据病猪的体重、年龄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如果病猪体重高于50斤,选用阿莫西林进行消炎排毒处理即可,如果痛感较为强烈,则要进行破痛宁治疗;如果症状表现为溃疡,则选用高锰酸钾对患处进行冲洗乳房、猪蹄等处,可以用青霉素软膏进行涂抹。如果病猪不足50斤,很有可能诱发急性心肌炎,因此,要利用康复血清进行接种处理。最后,还要对疫病发生区域进行有效净化处理,例如,上报、封锁、消毒等,避免疫病范围扩大。
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利用科学的手段,制定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口蹄疫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猪口蹄疫疾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春如.猪口蹄疫的防治现状及优化对策[J].当代畜牧,2014(20).
[2]《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年总目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12).
[3]《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年1-6期总目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11).
[4]2014年《中国畜禽种业》下半年总目录[J].中国畜禽种业,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