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古诗词文字飞扬起来

2015-05-30 01:51谭慧璇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鉴赏

谭慧璇

【提要】“意境扩写”主要是指对古诗词有关意象进行重组,除还原诗歌场景外,还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写,针对作品的空白再次解读与增补。“点评写作”是指学生经过体味思考产生个人感悟后,对作品思想情感、人性关怀、民俗风情等方面以随笔点评来表达个人见解。这两种写作活动是“读”的深化与表述,通过这两种写作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体现更高层次的审美水平。

【关键词】扩写 点评 鉴赏

古诗词本身是一个模糊性与多义性集合体,每年考生在高考诗歌鉴赏题失分相当严重。在高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对作品的分析上,总担心学生看不出作品应有的深刻意蕴。学生动笔机会少,教学表面上读写结合,实际上是重读轻写。近几年诗歌鉴赏主观题开放性强,并且命题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考察学生理解与表达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由于缺乏生活体验,对古诗词的理解不透彻,导致表述时或套话连篇,或言之无物,思维固化僵化,甚至出现搜肠刮肚却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鉴赏理解与写作运用严重脱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通过语文实践,使已经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本人曾尝试对情景类古诗词进行扩写,在课堂中让学生根据古诗词中所给出的情景,选择意蕴深刻、高度凝练的句子,化为散文式具体形象的语句表述,并让学生自主选择角度对作品进行点评。从中发现,这类写作活动,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好揣摩古诗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另一方面也逐渐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克服鉴赏审美的畏难心理。

1.写作活动指导的定位

1.1自主性。

真正的自主阅读应在写作中体现,写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意识和感知。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并不是粗读一遍就能说得准的。有时候他们似乎能说出一点什么,但这往往不是自己读后的结果,因为没有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仅是一种简单的概念“套用”。深度的写作挖掘,可使文本的核心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巧妙的提升。另外,写作内容的陌生性和挑战性也是兴趣的源泉之一,有了一定的写作素材积累,学生就可能处处留心,时时感悟,不断产生灵感。

1.2个性化。

诗词的意境扩写与点评写作,比平常的阅读综合性强一些,难度高一点。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本人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去思考、联想,将诗歌中的留白进行再次解读增补,进而用有个体特征的文字,对想象的意境以文字形态呈现,最终将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意识和生命感悟,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审美结果和审美能力,

1.3多元化。

新课标提倡多元思维,提倡对文本进行理解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古诗词作品,本身是一个极其丰富复杂的世界,它更具开放性。在学生已经较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基础上,可鼓励进行探究写作。例如:广泛阅读诗人的其他作品、全面深刻地理解诗人的人生境遇和思想情感、写作活动可采用对名家结论进行质疑的形式、提倡他们发表自己的创造性见解,等等。总之,应让学生的视野从课堂拓展到历史和现实中去,从而得到多元化的鉴赏角度。

2.写作活动的策略与实施

2.1指导策略

首先,从文字表层入手,感受语言。尽管我们鼓励学生的探究与发现,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初期,是需要抓手的。教师要紧紧围绕诗歌语言这个抓手,结合具体诗句,抓语言,理文脉。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最后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只有真切感受文本语言,才能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从文本内容入手,品味诗歌。从人人可见的文字表层,进入诗的内在结构,最终走向诗人的内心世界,挖出未必人人能见的深意,是一个充满创造乐趣的过程。在分析诗歌内容时,引导学生阐发扩写的顺序,注意修订补充的层次。既要联系整体也要着眼于细节,从诗句呈现的具体画面出发,解读诗歌可能包含的情感,促使学生走进文本核心。

最后,语文课要上得有文化厚度,让语文课堂具有文化情怀。在写作活动中,让学生关注诗人内心,着眼于诗人的主观追求和选择。往往某些诗句人文意义上解释,能呼唤出丰厚的历史文化、历史情结。在探究和比较辨析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赏析思辨,让学生在写作中超越就事论事的解读,悟出文情语理、世道人心,增强学生的鉴赏和品评能力。

2.2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就诗论诗,对诗词进行意境扩写。

①复制文本。教师首先从高中课本部分古诗词入手,让学生关注诗句中表现力强的关键句,例如能表现作品情感意图的词句等。抓住这些关键句进行点拨解读,从分析意象入手,把这些句子中的相关意象进行重组归类,运用形象语句描述,用文字讲述故事,还原情境,形成优美散文文段。例如:辛弃疾《元夕》,先找故事,弄清该情境包含的三项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将画面一个个有序展开,构成故事画境。

②提升目标。写作不是为写而写,教师应指定一个与当前学生能力水平匹配的写作目标,可从三方面考虑:层次角度(时空顺序、动静虚实、色调冷暖、正反点面等)、遣词造句(炼字及修辞手法)、具体技巧(渲染、烘托、白描、对比、象征、比兴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③空白填补。诗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空白的艺术:故事情节的空白、人物描写的空白、心理活动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等等。让学生充分展开合理联想,联想或想象多个画面,挖掘空白之处,进行内容层面扩张。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复现出意境图,进行不断的修订,完成意境图的构想。

在后阶段,可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课外诗歌,自主选择某一意境、进行扩写再创作活动。

第二阶段:自主拟题,分板块进行点评写作。

①教师拟题。每周教师提供小议题,从作品人物、主题思想、语言特色等角度切入,灵活运用命题、话题或自定话题等方式,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使用相关资料进行佐证。如“从戍卒与征妇的离散悲愁可看出当时社会存在哪些弊端”、“解读作为爱情坚贞品质的象征物”、“诗人忧国忧民体现哪些人文关怀”、“游子思鄉与传统文化中的‘念亲恩”等。

②自主命题。学生调动个人生活体验,扩展诗词的内容情感外延,通过教师释疑引导,从社会人生角度引发个体感悟,形成对作品体味、品味与回味的审美感悟过程。教师对学生写作中案例进行剖析,总结从诗词点评灵感中得到的写作迁移体会。由于是板块式点评解读架构,学生可根据爱好和积累,自主拟题,有感而发,形成富有个性思考的点评文字,提高鉴赏审美水平。

【下面是写作训练体系中的部分摘录】

第三阶段: 比较鉴别,同中求发展。

①归纳整理。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学生通过比较同类主题、同类情景、同一诗人的作品,才能对古诗词解读有新的认识。学生根据自身原有的写作积累和写作实践,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鉴别,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同時,教师要注重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近年各地高考诗歌命题中往往给出在题材、感情、写法、风格上相似甚至对象相同的两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所以,在平时的写作中加强比较,应引起较高的重视。

②交流展示。教师可整合全学年的学生优秀写作作品,开展交流活动,包括板报展示和交流会等。通过教与学对话,教师和学生进行心得交流,从中探寻出提高古诗词鉴赏审美能力的途径与规律。

3.结论与建议

袁宏道说过:“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也就是说,要想得趣不必博大精深、不必才高八斗有多大学问,最可贵的东西是源于自然无邪与天真。我们希望学生如古人诵诗般,达到“不知手之舞,足之蹈”的境界,相信这也是很多教学工作者在古诗词教学中所渴望达到的。要达到这种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诗歌的投入理解程度,也只有在阅读中融入写作,才能看到诗歌的“精神”。对诗歌的“精神”理解得深透,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生命体验。

总而言之,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建立在持之以恒的行动中。教师坚持以文为本,以生为本,以“熏”为手段,着眼能力提高与实效性。在长期的教学中,本人深深体会到,在写作指导活动中,只有充分注意平时的点滴积累,及时总结反思,才会有好的结果呈现。

【参考资料】

[1]陈菊飞《以读促写、依文而教》(《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8期)

[2]李开明《从古典诗歌中汲取作文技巧》(《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9期)

[3]梁利红《巧借风雅修华章——例谈高中作文课堂中诗词的借鉴作用》(《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7期)

[4]曾祥红《巧用古典诗词提高写作水平》(《文学教育》2010年6月)

[5]王金根《中国古代诗歌情景论研究》(南昌大学2007-5-24)

[6]王德明《中国古代诗歌情景关系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

猜你喜欢
鉴赏
《风诗品鉴》的研究方法透视
论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课程的作用与价值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领悟劳动之美 ,走进美术鉴赏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谈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策略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析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紫砂陶艺鉴赏研究
紫砂陶艺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