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梅
摘要: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的28%,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民族未来的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从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现状入手进行研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方向性意见。
关键词:未成年人 思想教育 策略
当前学生中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同学之间缺乏宽容,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同情心不足,冷漠、自私,心胸狭隘,追求享乐和索取,吃讲时尚,穿讲名牌,漠视集体和奉献,热衷于追星、发型怪异,衣着前卫,语言先锋……许多与时代美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却都被他们欣然接受。
一些学生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交友,迷信拜金……这种没有生活目标,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怎能担当起21世纪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许多孩子从小就被送到国外读书,他们当中又有几个是怀着学成回国,报效国家的愿望呢?
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积极地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自觉性,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学生进行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一般责任时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社会责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推卸的。
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当中,有上下求索的爱国诗人屈原;有投笔从戎、杀敌报国的班超;有闻鸡起舞、立志北伐的祖逖;有以天下为先的范仲淹……到了近代,有“天下为公”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有弃医从文的鲁迅,还有千千万万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前仆后继的先烈。
我们要教育学生发挥中华民族忧国忧民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成长与祖国的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一改“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象。
二、加强对学生进行自尊自爱的民族意识教育
中华民族是有骨气的。他们当中,有留胡节不辱的苏武、有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蓄须明志的梅兰芳、有“耻歌寇盗学犁锄”的程砚秋……更有无数志士仁人、革命先烈,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己任,勇敢地与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殊死搏斗,使得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古老的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从而把一个积贫积弱,四分五裂的旧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拯救出来。
曾有报道称:《紫日》在天津首映时,当出现日本侵略者野蛮屠杀中国人民的场景时,引来的不是沉思、悲痛和愤慨,而是中学生的哄堂大笑。人们不禁要问,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我们的中学生竟然表现出无动于衷,表现出麻木甚至是幸灾乐祸,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民族的悲哀吗?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描述的民族悲歌竟然在一百年后的中国再次响起,这不能不让人震惊——在许多学生的观念中,民族意识已经淡漠甚至完全泯灭。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民族意识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迫在眉睫。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舍生取义的义利观教育
在中国古代,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看他对“义”和“利”的选择。如“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古人这种重“义”而轻“利”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许多领域的道德失范,在背后都能找到一个“利”字的驱使,为了追求“利益”可以置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坑蒙拐骗,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凡此种种无不是“利”字從中作祟。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义”的美德教育,使他们的思想言行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处理好自己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国家的利益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遏制社会丑恶现象的蔓延。
四、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教育
数年前,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引起了许多人的深思,这些娇生惯养的少年,在和日本同龄人的较量中惨遭失败,能够在长大后实现我们的强国梦想吗?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要想建设强大的国家,必须有一代又一代顽强拼搏的青少年。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的精神,从小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
欲知未来之社会,且看今日之校园。愿我们的校园里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伟大决定的春风吹拂下,在举国关注,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积极努力下,涌现出一群群身负中华强国之重任,身兼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所孕育的传统之美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从教,与全国人民一道加入爱国、强国之行列,以民族振兴为己任,不负长辈之重托,不辱此生之使命,铸起民族之坚强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