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音音
摘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的重要教学任务,对于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发挥巨大的作用。运用实践法,对如何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求以人为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我们教育者也要尊重被教育者,受到尊重是人的需要,学生也不例外,这种理念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核心理念。那么,面对高校的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呢,如何才能从制度和机制的层面确保“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和实施,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教育问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过很多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在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被确定下来,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对其进行探索,寻求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对策,逐步建立起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引导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是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就很多的社会热点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让他们用自己的经验与其他同学一起辩论,举行一些学生参与的演讲、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大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实践,可以利用寒假、暑假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组织一些团体进行公益性的服务活动与义务劳动,也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大学生的参与,在院系、班级中的各种主题活动主动策划、组织、参与等,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身心,可以增强自己的经验,主动对一些问题进行认识并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和谐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会得以实现。
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还要给学生很多的权力,学校的一些事务,学生要有知情权,也有一些适当范围内的决定权与选择权,让学生得到参与权。如果对学生的管理只是让管理者自己知道,学生只是在做一个毫不知情下的被管理者,那么,这种做法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只有在大学生权力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的时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完整的,他们的主体地位被真正地确立起来。否则,对他们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无益的,也谈不上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体系的构建。
二、注重高效服务,加强对学生的未来指导与健康教育服务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的就业也是市场导向化,政府只是在调控,学校只能做到推荐,学生的选择权与用人单位的选择权是双向的,如今,学生的就业不再是分配制,而是竞争上岗,优者先上,这种用人方式也被人们所接受。这种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更多,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单位,能更好地发揮自己的特长,可以选择自己性格适合的工作,这种就业方式更加明确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个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因为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当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社会现象。面地就业压力,就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困难,所以,学生的就业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冲突也产生了。有些大学生感觉压力大,学习紧张,形成焦虑、甚至恐惧的不良情绪。所以,对学生加强服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路。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当前得到了空前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这是一件好事,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信息支持,教育的方式更多样化,时间与空间范围更大,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表现得更为及时,显示了网络的优势。但是,我们利用网络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把思想灌输给学生,而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我们一定要以网络为载体,发挥其优势,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从而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互动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是成立网上课堂,让学生网上学习,成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二是在网上列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文化活动,定期举行。三是进行网上沟通交流。比如,成立“校长信箱”等,让工作者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愿,及时为他们服务。四是开展网上专项服务,如网上就业指导、网上心理咨询等信息,也可以是网页等。
四、以宿舍、学生社团为依托,成为新的教育机制
宿舍是学生经常活动的一个场所,在这里学生休息,也可以进行各种活动,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和建设,以寝室、楼道为组织单位,加强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秩序习惯,也可以进行行政事务等方面的管理。在这里,管理就会更为统一规范、人文化,这些工作是搞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发挥学生的宿舍文化教育,就是抓住了时间,让学生在宿舍中的教育更为持久而有效。
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织,这种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又具有多样性。在这个活动中,可以包含着很多丰富的内容,又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内容更为贴近学生的实际,是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所以,其教育性更加具有成效性。可以说,各种各样的大学生都可以加入到这个组织当中,所涉及到的大学生的面很广,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学生社团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补充,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高了,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也要高度重视这个组织,必要时,学校要进行调控,比如,可以实行导师制,每个社团可以配备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更能发挥社团的教育功能,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邦山.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变迁[J].湖北大学学报,2005,(04).
[2]程孝良,杨光惠,张富程.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S1).
[3]王怡平,张立.强化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04).
[4]刘贺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园环境建设的内容和原则[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06).
[5]廖启志.论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