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旭良
【摘要】 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引导学生在操作学具时,把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结合起来,使“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使学生感到数学好“玩”,实现“玩”好数学的目的,促进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操作;过程;有效;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撑下才能进行. 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儿童的智力活动是在对物体的动作中形成的,学生在学习中的操作,是借助手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 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还要观察、分析、比较,进而抽象、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眼、口、耳等多感官参与活动.
一、情境感知,变“要我做”为“我想做”
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从学主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有效情境,激发操作热情,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获取正确的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
1. 创设“趣味情境”
数学教材本身情感味不浓,比较枯燥,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化“枯燥”为“生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学习中来,参与到数学操作中来.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活动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时,课前学生对于书本中这一个知识烦琐的讲解、介绍根本不屑一顾,也不感兴趣,在上这节课老师介绍之前,根本就没有一个学生想去亲自试一试,看看它到底有多“神奇”. 后来,上这一课课始,我故意带了两个纸环(一个普通的,一个一端扭转180度以后再粘贴上的)进了教室,先让学生先猜猜这两个环沿着中线剪开以后,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纷纷猜测,积极性很高,在学生满怀疑虑并焦急的等待中,等到第二个环剪开的形状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个个都露出了惊奇和感觉不可思议的表情. 接下去,学生们还没等老师布置任务,就迫不及待跃跃欲试,想亲身感受一下此带的“神奇”. 由此看出,兴趣是学生操作的催化剂、兴奋剂,老师可不要忘了适当地添加.
2. 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真实的数学情境不仅有利于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养成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操作活动之前,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既能调动学生兴趣,又能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二、领会意图,从“做什么”到“怎么做”
1. 带着“目标”去做. 动手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目标决定了学生的操作方向. 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操作目的,要把教学内容“物化”成有结构的材料,要精心设计操作步骤和指导语,让学生知道我要“做什么”和“怎样做”,切实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 动手是为动脑提供过程和素材,最终为掌握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服务.只有让学生明确通过此项操作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学生的操作才会有明确的目的,才会有良好的实效性.
2. 带着“思考”去做. 操作前,学生必须心存疑问,才会有方向、有动力去解决心中的问题,否则操作成了盲目的、低效的劳动.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广角“取胜的策略”一课时,练习中有一个报数的游戏,我是这样安排这部分的教学,先介绍游戏要求、规则: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是10,谁就获胜. 想一想,为了确保获胜,该怎么报?开始几个回合,我让学生选择谁先报,结果老师有输有赢,几个回合后,我提出必须我先报,结果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与掌控之内,过程中我把我获胜的每个回合2人报的数依次写在黑板上. 但是很多学生不服气,这个时候,我就引发他们思考:为什么老师后面几个回合都赢,你们谁有发现其中的奥秘?
三、有效指导,从“动了手”到“动了脑”
操作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抽象表象,从而自主建构新知,只有组织一个合理、有效的操作过程才能真正为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提供保证. “适度”的提示与点拨.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难点、困惑,这时,教师如果能适时、适当地提醒,可以让学生豁然开朗.
1. 于“困惑”处提示. 学生操作能力的强弱与年龄的大小、男女性别、农村与城镇、操作的内容、生活经验、接受能力等因素有关. 同样一个教学内容,对于不同起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解决的难度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要求教师要特别关爱学习困难的学生,多指导,多帮助,以帮助他们顺利掌握数学知识.
2. 于“意外”生成处点拨. 很多时候,成人的思维模式容易受经验影响和限制,常常受约束. 而小学生独特的视角、思维方式常常会在学习中有引发的发现.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通过复习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后,提出:能不能把梯形也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那样剪拼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三角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此时学生欲求解而不能,教师把握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用旋转、平移的方法,采取图式对照,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功能,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由于其具有形象的优势,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促使左右脑协调发展,充分挖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操作的形式,更应关注操作探究的过程,在有效操作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使学生感到数学好“玩”,实现“玩”好数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