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彩虹
【摘 要】 语文教学作为培养我国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培养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积极性对创新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引导学生塑造良好个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深化拓展课堂学习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发现了学生语文课问题意识淡薄与缺失的具体表现为:不想提问、不敢提问和不善提问这几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学校教师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 语文课;问题意识;淡薄与缺失
【中图分类号】G6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及学生个性的发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因而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许多语文教师的关注。为了避免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课上只注重笼统地讲授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技巧,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因而,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树立清晰地语文教学目标,编制系统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语文教材对提升学生兴趣,解决学生不想、不敢、不善提问的不良习惯至关重要。
1.问题意识概述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可见,问题意识在新课标深化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石和推动力。问题意识主要是将给定的初始化问题进行描述,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将这种给定状态的问题转化为目标状态,再通过尝试不同的解決方法寻找出一种最适合、最优目标状态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意识作为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起点,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由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不愿、不敢、不善提问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益很难有效发挥出来,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不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形象和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笔者结合教学活动中的课堂观察以及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深入分析了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培养的症结所在,探讨了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具体表现和解决策略,希望使问题意识能够在教师和学生中引起广泛的关注,使得教学课堂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思考和交流环境,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能力。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当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文学知识素养,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
2.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可能性及意义
引导学生自觉培养问题意识是顺应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条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为推动新课标的深化改革作了重要的准备。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升和创新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语文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行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使学生学会摒弃死记硬背和疲劳战术等不科学的学习方式,还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有效的学习能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和文学素养,还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监控能力和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力。更深层次讲,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提升我国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也避免了教师被普遍格式化现象的重复出现,进而增强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3.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情况及分析
3.1学生不想提问
学生不想提问的缘由多种多样,主要受到传统观念、语文教育体制、师生关系、学生自身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学生的职责只是专注于老师说教的知识面,这种传统观念严重的影响了现代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很少动脑思考老师讲授的知识。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也使得学生在进行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只关注正确答案的公布,忽视了对语文知识进行多角度思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教学目标的深入落实,比如,教师在备课中通常设立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使得其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标准,且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不清晰也使得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运用方面的引导,仅局限于对基础文学知识的认知和识记,忽略了对学生自身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与体验。师生关系和学生自身问题也影响了学生主动提问的兴趣,学生内向的性格和对老师的敬畏使得学生往往不愿意提问。因而,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课程标准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中还要具有亲和力,引导学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能力。
3.2学生不敢提问
由于多数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因而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都比较强,都渴望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尊重,患得患失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增加。因而大多数学生在教学课堂上一旦发现问题,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在想自己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很简单,老师会不会质疑自己的学习水平,同学会不会觉得提出的问题不得要领,自己的形象会不会受损等问题。因而许多学生只是在内心默默隐藏不会的问题,谨小慎微的性格和胆怯心理使得多数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往往选择不敢向老师、同学提问。这种自卑感也使得学生的学习信心不强,不愿参加语文知识相关的竞赛、演讲等集体活动,使得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培养很难通过教学活动开展开来。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可以通过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要将文学知识与时事热点相结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3学生不善提问
学生不善提问的关键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另一方面是语文教师缺乏时代责任感意识。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在课堂上仍然以完成课标任务为主导,使得学生交流提问的空间较小。加上一些教师往往缺乏责任感和时代的敏感性,使得语文教材的质量也不高,尽管学校的升学率得到了提升,但是不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学生的长远发展,使得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养无法得到有效地提升,缺乏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2]因而,语文教师应当活跃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重视对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还应当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开展辩论赛和主题发言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提高其语言表述能力,使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实现由不善提问到主动提问的转变。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落实好新课程教学标准,学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出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还应当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尤其要设置恰当的语文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系统整合语文教材,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使语文课堂的讲授更加生动有趣,进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沈连妹,朱惠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可行性分析[J].文学教育,2012,(4):13-14.
[2]朱慧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原因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8):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