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维霖(1988-),男,山东省邹平县,烟台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在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调结构、转方式的压力不断加大,民营银行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黄金发展时期。一方面,民营银行的发展对改善金融业竞争生态,增加金融供给,缓解民营经济资金需求,增强经济活力和效率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民营银行在银行业中所占份额过小,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力有待观察,其本身存在和发展也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困难。因此,深入研究民营银行当前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切合的解决方案,对民营银行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一、 民营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是成立于1996年的民生银行。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银行业市场依然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民营银行的规模和资本在整个银行业体系和资本组成中所占比例极小。截止2012年,全国主要有373家主流商业银行,他们中95%是由中央、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控股;全国共有212家农商行和144家城商行,其中民营银行占比只有约5%。另一个角度上,从资产规模看,大型大型国有银行与政府控股的商业银行资产占到全国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95%。
我国民营银行迎来“井喷”发展是在2012年以后,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尝试由民进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金额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2014年两会期间,银监会表示将于年内启动民间资本依法设立民营银行的新一轮金融改革。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的开放政策。于是,在高层利好政策的引导下,民间资本纷纷试点民营银行,从2014年3月11日银监会公布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到2015年5月27日国内首批5家民营银行全部相继开业,银行业的龙门不仅正式向民资开放,也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二、 民营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环境不健全影响民营银行的快速发展
1、发起人及股东良莠不齐
民营银行的“井喷”式设立申请是在国家政策放开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之后,不论是全国性的、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民营企业,还是地方性的资本实力薄弱的小型民企,都试图参与此次资本运作浪潮。银行业长期的垄断行为与民营企业发展对资金需求之前长期的矛盾决定了民进存在数量诸多的,不同形式的非正式的民营资本运作的“银行”。这些“银行”长期寻求的是一个合法化的契机,加之国家政策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缺乏一套系统而完备的审核体制,“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门槛不足以筛除不良资本。因此,对于民营银行发起人来讲,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资本,不同的初衷,造成股东的良莠不齐,并不像国有资本那样容易控制。
2、缺乏完备的准入准出监管机制
国家放开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政策是有限度的,是循序渐进的,但是民间金融的巨大缺口决定了民营银行的渐进式发展并不能满足需求,于是非正式民间金融营运而生。为了理顺金融业发展,国家不得不不断提高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标准,以此来规避金融风险,但是标准越高越不能满足市场对民间金融的需求,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从退出机制来讲,现行法律至只有《商业银行法》和《企业破产法》对商业银行破产做了简要规定,并没有专门的《银行破产法》对此做出详细规定。《存款保险条例》的出台并不能从根本上规避银行破产产生的风险,其法律位阶也仅仅是条例而非法律。
(二)自身不完善阻碍其持续发展
1、缺乏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长久以来,民营企业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方便并不擅长,因此民间资本组成的民营银行在这一方面必然存在缺失。实际上,在银行治理过程中,经常存在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其他部门和高管之间并不能有效和独立的监督,往往导致银行内部各自为营,矛盾加剧,加之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一般依托于公司高层,其独立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容易出现股东关联交易等影响企业正常运作的事情。对银行业来讲,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要能够保证高级管理人员决策的科学合理性,还要有一个完备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来降低银行业金融风险。
2、缺乏合格的从业人员
在知识经济时代,民营银行家及其团队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传统的存款理财业务,银行也的服务也从单一的存贷款往全方位方面发展,因此,对银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银行业长期“铁饭碗”的地位决定了市场上留存的银行业高级专业人才不足以满足新兴民营银行业务发展需求,而高等院校培养的新型人才又缺乏足够的从业经历。
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导致新兴民营银行组建的营销和管理队伍并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磨合,同时,年轻的团队缺乏战略高度的眼界和对银行的系统规划,其产品和服务存在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也无法保证,很多想法和策略不切实际,并不能精确定位民营银行发展道路、围绕小型化、地域化、特色化做文章。这对于在夹缝中生存的民营银行来讲将是致命的。
三、 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对策
1、 优化大环境下的监管环境,保证民营银行健康发展
(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制定高标准、严要求的民营银行准入机制,适当引导民间资本合理化运作,为民营企业提供可持续的资金需求,减少市场对非法资金的需求力度,进而通过规范民间金融资本达到理顺民营银行发展外部环境的目的。
(2)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银行破产法》,对民营银行有针对性的提出退出机制,制定适合民营银行发展特色的法律法规,区别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适当引导民营银行走自己特色发展道路。
(3)创新民营银行监管模式,努力构建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管、外部监管与自身监管并存的监管体系,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与道德风险。
2、完善内部运作机制,促使民营银行持续发展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各自职责分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增强企业内部风险控制部门的相对独立性,提高民营银行风险预警能力。
(2)加强对银行从业人员从业技能培训,利用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优势,吸引有银行从业经历的高、专、精人才,尽快组建高管队伍,吸引有其他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充实民营银行管理队伍,打造团队运作模式,克服缺乏全面人才缺陷。
(3)充分利用民营银行产权清晰,运作灵活,成本可控的优势,从战略高度系统规划民营银发展道路,制定符合自身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增加产品的新颖性与创造性,创新营销机制,走区别传统银行又能适应民营经济高速发展需求的道路。(作者单位:烟台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庆凯,关于民营银行试点改革的司考[J]经济论坛,2014(19)
[2]周学东,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思考[J].中国金融,2013(19)
[3]卢福财,张荣鑫,中国民营银行的设立: 现实意义、政策选择与风险防范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4)
[4]周民源,我国台湾地区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及对内地的启示,金融监管研究,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