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
摘 要:“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于教师职业的理解越来越多样化,相应的,“为人师表”的内涵也就越来越丰富。课堂是教师的工作间,将“为人师表”落实到课堂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当行预备、重时、纠错、学识、方法之表率。这样的课堂才是完整的、充实的。
关键词:为人师表;表率;课堂
通常,对于“为人师表”的探讨在道德层面是超我的体现。教师成为一种精神标杆,时时处处都要走在前列,完全被神化。这显然将“为人师表”推向了误区。“表”的前提是“师”,因而生活中没有树立榜样的必然性。道德层面探讨的弊端暴露,使得探讨的焦点逐步转向具体运用层面,“为人师表”被置于“小节”中讨论,如具体学科教学、师生关系、礼仪文化等。这种趋势无疑是值得提倡的,唯此“为人师表”才不会被束之高阁。
“为人师表”,顾名思义,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具体到一堂课中,一名教师应当怎样发挥其表率作用。
第一,为预备之表率。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课堂始于作息时间表上的上课时间。但实质上,一堂课从教师备课、学生预习课文就开始了。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之前,应当自己先备好课,包括规范地撰写教案,合理地设计教学,充分地查阅资料,精炼地组织语言,等等。
第二,为重时之表率。在课堂上,时间是知识。重视时间,不等于死守时间表。重视时间表现在对时间的准确把握及合理运用,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掌握足够的知识。课前5分钟进班,在预防迟到的同时,教师可以跟学生们交谈,或学习方面的,或生活方面的,既可以交流思想,又可以培养感情。课前1分钟进入上课状态,并提醒学生进入听课状态,关闭手机、保持安静、打开课本。上课铃声响后,开始讲课。下课铃声响后,一般情况下,教师应当宣布下课,否则视为拖堂。实际上,简单以作息时间表来判定是否为拖堂,是有失公允的。比如,当一个完整的问题讨论到中间,下课铃声响起。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向学生作简要解释,将该问题彻底解决后再宣布下课。虽然按照时间表的规定,教师推迟了下课时间,但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而言,一节课恰好完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掌握足够的知识信息。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和合理运用时间,久而久之,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第三,为纠错之表率。一方面,教师应当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尤其是只代课的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合仅限于课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及时、准确地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大概可以分为两类,即纪律方面和学习方面。纪律上,会出现闲了想动、困了想睡、饿了想吃、渴了想喝等现象。对于这些不良现象,教师态度上应坚决制止,方式上要委婉而有力。中学生不服管的心理, 是教师纠错的最大障碍。因此,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时,切忌得理不饶人。不必动辄指责,应以幽默且讽刺的语言点出其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自己主动去改正。比如,有学生在课堂上吃东西,教师可以说:“这是课堂,不是饭堂。你们吃着,我看着;你们坐着,我站着。这样你们觉得合适吗?”那个吃东西的学生就会因此产生羞耻感,但他不会恼羞成怒,因为话中的幽默会使人发笑。错误则会在笑声中得到纠正。学习上,会出现吐字不清、口音较重、表达不畅、思维混乱等问题。处理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直接纠错,而且要理据充分,让学生听得清楚明白,口服心服。有的错误是教师可以预料到的,而有的错误犯得比较可笑,但无论如何,教师都不能以粗俗的语言去批评学生,这样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接纳来自学生的指正。所谓“有容乃大”“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课堂上,教师难免出错,如写错字、读错音、讲错知识点、解错题等,学生们多会发现,有的学生碍于情面,不当堂指出;有的学生则直言不讳。面对学生的指正,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承认错误不可怕,掩盖错误才要命。愉快地接受学生的意见和质疑,耐心作出解释,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教师的师德。这非但不损害教师的形象与尊严,反而拉近了师生距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教师做好榜样,学生也会跟着学习,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其他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第四,为学识之表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教师应当先熟练掌握。比如,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应当先背会。当学生背不出的时候,就可以补充、提醒。不但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而且给学生留下良好印象。在课堂上,就课本论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做到触类旁通,由课本知识联系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另外,课堂上的突发状况较多,一般都是教师始料未及的。当学生问到课本以外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组织语言去应对这些问题。应对得好,学生心悦诚服,会佩服教师有才学,学习兴趣也随之高涨。若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很好地应对,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教师素质不高,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第五,为方法之表率。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不宜一字不落地讲课本内容。教师应该精选典型内容,通过对典型内容的分析,将各种方法渗透到分析过程之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方法包括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在课堂上都应体现出来。
首先,传授基本方法。对于本科目的基本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教师必须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比如,一堂古典小说赏析课上,基本的教法有介绍故事梗概、提出相关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作出点评总结等,基本的学法有搜集相关资料、阅读小说内容、针对提问讨论、精选细节理据、挖掘思想内涵等。教师应当在一堂课中运用这些方法,通过重复演练,使这些方法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当中。
再者,注重方法多样化。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开发新方法,是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传授者向研究者的转型,不是你死我活的较量,而是扬弃发展的过程。教师探索新教法、尝试新学法,既是教师提升自身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的过程。仍然以古典小说赏析课为例,通过运用基本方法,可以完整把握知识点,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矛盾冲突等。但是,学生仅掌握课本知识,达不到知识积累的目的。教师应当用新方法,将相关资料信息引进课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对比研究的思维。比如,播放影视剧、介绍相关评论、编排场景故事、组织学生表演等。如此课堂,才够充实。
“为人师表”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作为教师,课堂承载了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而课堂上的“为人师表”尤为重要。从预备上课、重视时间、纠正错误、展现学识、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去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使“为人师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胡相峰.为人师表论[J].教育研究,2000(09).
[2]刘 惠.“为人师表”的合理范畴论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01).
[3]李 旺.为人师表——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品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宁夏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