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转变这种状况,各地方的教研机构纷纷推出一系列措施来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各种教法学法也应运而生,在长沙市教科院大力推行“导学案”教学方式的形势下,作为一名工作了2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对“导学案”这种教学方式的感受和体验。
1.“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在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设计编写出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的一套学习方案。
在编写中,由于导学过程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所以设计编写好导学过程是重中之重。然而为了实现导学这一目标,教师一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怎么学和学什么,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通晓具体的过程和所要研究的问题,这个过程首先是要告诉学生用什么方式来学习,学习什么样的内容,接着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把学习的方式细化成在活动中可以具体执行的过程,把学习内容细化成在学习中的一个个探究问题,采取一种纵横向的方式来执行。在纵向上面,把学习方式和过程归纳成学习上的主线,把学习内容和问题归纳成学习上的问题线索,这样一来,导学过程就围绕着学习和问题这两条线索来自主地学习,而且这两条线应该是既相交又平行的关系,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必须从纵向环节上体现这两条纵线关系。同时在横向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结合形成学习的环节,学习过程和问题组合形成学习活动,每个环节上又分解出很多的学习活动来。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求我们横向体现出各个环节之间的整体联系。
2.“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包括:课堂学习的目标、重难点以及自我预习、合作探究、教师课堂点评、学生自主测评、学习后的反思、课堂的拓展延伸等环节。这些都是构建成“导学案”必不可少的关键所在,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诠释。
(1)“导学案”要重点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环节和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备课中,我们一般会要求学生通过了解以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来描述教学行为和目标程度,但是体现在导学案中,学生要通过制定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并测评达成目标的程度。
(2)“导学案”要注重学习环节的设计方法。一般来说,把每课学案划分为3~5个大的环节,采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双命名的方式。我们要按照内容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学习方式,导学案本身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指导、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3)“导学案”要注意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与经验。每一次活动前先指明学习的步骤,对于问题,我们对它的呈现方式要多采用简答或解答的方式,与此同时,要在设计中为问题思考留有空间,每个活动应展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
3.“导学案”的使用范畴
学案的使用是导学案实施中培养学习能力和掌握文化知识的关键所在。通过几年的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它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课堂小结。在这三个环节中,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过程,学生通过预习,能够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思考问题,产生疑问,并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课堂探究则是体现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的一种形式,也是集众人智慧为体的过程,它既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课后拓展是巩固文化知识的重要保障;课堂小结是当堂课所讲重点的一个归类,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这堂课。
4.“导学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1)课时量化原则。为了扩大课时学习的知识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一般来说,我们要尽可能地把一个课时的内容编写成一个导学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准确和全面地掌握,同时又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2)问题细化原则。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细化开来,设置若干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既要利于照顾基础知识学习,也要利于加强知识目标的细化深入,从而把学生有效地引入课本。
(3)人性化原则。在问题设置等环节的编写中,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学生现有的知识面出发来考虑问题,让学生能身体力行地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4)循序渐进原则。在学案的设计上,教师要做到难易结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给予照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5.“导学案”实施带来的效果
近几年来,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占了近60%的课堂时间,老师讲授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的问题增多,思维也活跃了,拓展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导学案”的应用,让教师、学生放开思维,同时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作为一名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导学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为此,才使得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以及中、高考接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以上是本人对“导学案”的一些感受与体验,望同行们不吝赐教,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创造教育的美好明天!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