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清春
摘 要:针对学困生诸多问题,笔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总结经验,重视积累。教育方面,重视学生理想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用理想感召学生,以关爱打动学生,教育学生坦然面对社会变化,把握自身发展因素。教学方面,积极实践,努力形成学困生教育模式,强调学困生成绩转化,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将关注落实到晨读、备课,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亲身实践,学困生转化已初见成效。笔者希望能与读者进一步沟通交流,以期这一方面更有成效。
关键词:学困生 教育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56-02
综艺真人秀节目中,嘉宾或导师在选手上台后,会问选手来这个舞台的梦想是什么。同样的问题我也多次问过我的学生,你来到学校这个舞台,要追逐一个什么样的梦想,出乎意料的是,一部分学生的回答竟然是,“老师我没有梦想”,更有甚者当问他为什么要来上学时,竟有学生好不在乎又颇为无奈地说“父母让来的,我没办法”。这就是大部分学困生令人堪忧的真实状态。面对这样的教学群体,我们教师要何去何从?作为一个有过多年学困生教学经历的老师,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1 重视学生的理想教育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有很多典型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不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究其原因,学困生大都来自农村,他们的很多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与子女的思想沟通更谈不上理想教育。不少家庭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子女留守在家,每到放假的时候,学生就孤零零一个人在家。更有甚者,一些家长还会认为读书无用,“不会读书会赚钱就可以了”,“考得好不如嫁得好”,混个毕业证就行;各种说法充斥其中,这些错误的教育行为的存在导致一些学生尤其那些学困生思想上的错误认识,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很多孩子缺乏远见,胸无大志的缘由了。
平心而论,有这种心态的学生,不在少数。心中没有追求的理想与目标,自然不会努力前行。因此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更感受到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1 讲道理,树模范
讲道理,举荐模范人物,帮助他们树立起理想与目标。托尔斯泰说:“一个人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我坚信,学生的心中必须有理想人格的形象,有成功的企盼,有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才能竭尽全力、不畏艰险。一个人只有眺望远方,才不怕泥泞。
1.2 谈理想,说未来
可是,现在的学生内心浮躁,对未来充满恐惧。有学生直言不讳地问我,“老师,就我现在这种状况,哪还有什么梦想可以实现啊。”我就告诉他俞敏洪在励志演讲中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每条河流都有一个梦想:奔向大海。长江、黄河都奔向了大海,方式不一样。长江劈山开路,黄河迂回曲折,轨迹不一样。但都有一种水的精神。水在奔流的过程中,如果沉淀于泥沙,就永远见不到阳光了。”
对于那些聪明但漫无目标的学生,我会告诉他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早晚都要交到他们的手里,具备振兴这个民族的能力,保证它不受欺侮、不被侵略,你们责无旁贷;对于孤单的留守学生,我会告诉他,如果你不想将来你的孩子品尝到同样的滋味,就要努力地考一个好大学。对于不用心学习,怀着嫁入豪门想法的女同学,我会告诉她,豪门更需要一个不仅有美貌、还有学历、有见识、有修养、有能力、有品味的女主角,王子喜欢的是有水晶鞋的灰姑娘。
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有了追求的目标,才可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在学习上才能刻苦攻读。一旦理想在他们心中扎下根,就能重拾信心,不畏困难,为达成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止。
2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2.1 正视变化,坦然面对
无可否认,这个世界的急剧裂变不仅让我们应接不暇,更让孩子们无所适从。吹来的风不仅带来清爽也裹挟着沙粒,孩子们看到了不劳而获、养尊处优就不再相信艰苦朴素、个人奋斗;孩子们看到了道德沦丧、腐败滋生就不再相信公平竞争、德以立身;孩子们看到了物欲横流、人心不古就不再相信纯洁善良、美梦成真。曾有个孩子义愤填膺地对我说,老师,我上了大学又能怎样?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越是出身农村的孩子,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越激烈,他们内心的自卑感就越强烈,那种无原则的反抗就更猛烈。这些孩子上网、打游戏、谈恋爱的行为就越多,对于他们的这些行为,我们无须过分指责,他们自暴自弃是因为看不到未来,他们暴力对抗是因为不相信未来。我们对这些孩子不可敌视,其实,他们是可怜的。因为越是在学校里表现的桀骜不驯、讲究吃穿的孩子,在犯了错误后,我们看到他的家长就越是穿着破旧,这恰恰是一种掩饰自卑的方式。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必须也应该围绕着人的生命,以提升生命价值,让生命得以舒展,让生命活力得以焕发为目标。”[1]
2.2 品德重于学业
我一直认为,一个孩子的品德远远重要于他的学业,我们可以只把学生培养成一名技术工人,但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复旦大学马加爵、林森浩。因此,我会告诉学生,一个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一样可以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借用一句话告诉学生,“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2.3 家的关爱
这些孩子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中,金钱似乎成了他们与父母唯一的维系,父母远在他乡,辛苦奔波,只想着不让孩子受苦,因此,钱总是多给;孩子独自一人,寂寞地在校园里游逛,不知父母的血汗,只知道花钱。记得一个专门跟踪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学家说过,长期独自一人留守的孩子,长大以后,伴随他的个性特征或者是崇尚暴力或者是自卑胆怯无法与人正常沟通。而这些孩子在现阶段的表现就是在最能学习的时候选择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因此,我组建了一个学生之家,和很多孩子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与孩子们真心沟通,倾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时候孩子们也会到我的家里,他们都叫我姐姐。冬至日时一起包饺子,每个学生生日时送上祝福,我们成为微信好友,时刻让孩子们感受到关爱。拥有爱心,就能受到学生的尊重。[2]渐渐地,我发现,上课时,会有学生真诚地对你笑;下课时会有学生偷偷地捏掉你粘在衣服上的头发;我坚信,只要感受到爱,就会懂得爱,就会去爱,就会去传递爱。当我们真正去亲近这些孩子时,会发现,桀骜不驯的孩子最脆弱,高傲无礼的孩子最自卑,不善沟通的孩子最热忱。
3 为学生创设“有趣”加“有效”的课堂
学困生的在学习方面的突出表现是:不感兴趣、不会学、学不会。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方面比较侧重“有趣”和“有效”这两点。有趣,就是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如沐春风,如浴春雨,对下一节课充满期待。有效,就是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学有成果——无论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思想的,总之有收获。有趣,是手段;有效,是目的。如果只是有趣而没有效,课堂就成了看小沈阳,搞笑而已。但如果课堂没趣,只追求所谓的有效,一味地灌输,这样的课学生不爱听也很难达到真正的有效。如何为学生创设出“有趣”加“有效”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3.1 精彩从晨读开始
长期从事语文和英语教学的老师普遍认为,学困生的早晨都白白浪费了。老师在就“哇哇”读两声,老师一离开,就鸦雀无声了。我想为了打破早读无声、沉闷的状态,就需要有人带头读书。首先挑选出一个发音较准、有胆量、责任心强的学生来担任英语科代表,让她做“小老师”进行领读。在老师的参与、指导和帮助下,有这些基础好的的学生的带动,早读课的读书气氛就慢慢形成了。待早读正常开展起来后,“小老师”就让学生轮流来当,尤其是学困生来担当,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和表现自我。并且及时反馈,评出“早读之星”。
3.2 用激情感染学生
学困生的特点是对知识本身没有浓厚的兴趣,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作为老师,要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他们,每天,我都饱含激情的走入课堂。
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这句话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教师的魅力在于激情,高效的课堂需要激情。激情是一种激昂的情绪,没有激情的课堂就显得平平淡淡,没有激情的课堂是无从谈高效的。有了激情的教学,教学活动就能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教师也自然具有了亲和力,而深受学生喜爱与追随,知识与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已嵌入孩子的思维与脑海中。
3.3 鼓励学生问问题
自习课上,我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问问题。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来说,高分是可以“问”出来的。首先,在提出问题时,自己必须先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听老师的启发或讲解,印象就特别深刻。当一个问题解决后,又要准备一个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是处于主动状态的,所以主动求知的意识就特别强,效果也就特别好。问问题,才会解决问题,当问题越来越少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进步的开始了。由此看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一定要鼓励他们主动向老师或同学求助。而求助的最佳方式就是主动开口问问题。要让学生坚信:有问必有得。
3.4 教学形式多样化
为了让学生对英语课堂感兴趣并且有所获得,我在平时授课时尽量讲些诙谐风趣的语言,让课堂妙趣横生;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觉得学知识其实就是学生活,告诉学生an apple of love译为西红柿而不是爱情之果;bring down the house不是推倒房子而是博得全场喝彩;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比如像综艺节目的“一站到底”和单词接龙游戏,引导课堂讨论甚至争鸣,让学生的思想碰撞,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互相讲解知识。在课堂上我还尽量鼓励好学生、优等生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互帮互学,消除学困生的畏惧情绪;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讲解,又便于学困生及时提问;学生互教互学,有利于取长补短,增进友谊……那种“将课堂成‘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3]的情况在我的课堂上一定不会出现。这样做让学生感到课堂有趣,因而全身心地投入,进而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
其实,学困生也是一些特别聪明的孩子,由于他们没能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导致厌学,成绩差。但是,只要给他们时间,耐心地帮助,热情地鼓励,细致地关怀,再加上科学的教育,就一定会使学困生的队伍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让我们相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我们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让我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走近最理想的教育[M].离江出版社,2008.
[2] 袁进霞.迈向滋润生命的殿堂——生命化课堂教学的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跨世纪思考之三[J].基础教育课程,2009(Z1):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