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梅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当代教育必须重视教学质量,由于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且学起来比较单调,因此,必须创建有效灵活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建立高效灵动的数学课堂。
一、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教师往往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包括如何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同,制订的教学计划也不同。所以,作为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正确理解教学目标,制订正确恰当的教学计划。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明确目标后,再根据这个目标,制订教学计划,以此来进行教学活动。
二、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某些情况下,许多老师创设教学情境只是表面热闹,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有的甚至偏离了原来的教学目的,影响了原本的教学计划,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每节课都是有任务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利于学生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学情境的设立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又要发挥其作用。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紧跟时代潮流。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随着时代而进步,利用新型的媒体技术,关注世界发展,关注社会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最后,教学情境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现实,不能脱离现实。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和经验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模式,通过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等式与方程”时,老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来解释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找一个小型的天平,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如一块铁、两本书、几个纸团等,先在一边放一本书,在另一边放几个纸团,这时天平就会倾斜,那么这个时候两边是不平衡的,把天平比作一个等式,这个等式就没有成立;如果在一边放一本书,另一边放一本小书,再放几个纸团,如果天平正好平衡了就说明这个等式就能成立,所以,在学习等式的时候,也要注意两边的平衡。通过这样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进行教学演示,既能唤起学生的熟悉感,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有效学习,让数学课堂变得有趣生动。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用这些盒子来进行实际教学。首先向学生提问: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然后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盒子,让他们看看每个体有几个面,我们能看到几个面,让学生自己交流,老师指出:我们平时往往只能看到三个面,所以一般画的时候只画三个面。老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学习画正方体和长方体,教会学生正确的画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自己观察,相互交流,逐渐引发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四、加强小组的有效合作
合作学习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合作,互相探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在进行分组学习之前,老师要考虑周全:这个问题有没有合作讨论的价值?有的话问题应该怎么提出才更有趣?这样的小组合作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中间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要与学生一起参与,及时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及时指导学生。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小组中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合理分配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养成互相合作的习惯,我们要注意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尊重别人。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自己讨论什么是轴对称、怎样画好轴对称图形等,小组相互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集体观念。
追求课堂的灵动有效必须注意适当的方式方法,我们要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旧的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实际效率。只有我们不断地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并且合理利用,才会构建灵动的数学课堂,达成新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