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向庆彬(1966-),女,苗族,本科学历,现任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图书流通部主任、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读者服务。
摘要:探讨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图书馆所受到的冲击。面对历史时刻的到来,图书馆该何去何从?我们面对这些变革又该如何应对,是本文所关注和思考的。
关键词: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电子资源
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脑“埃尼阿克”诞生,便预示了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的来临。他将世界编织成一张巨网,正将工业时代的人们从以往对能源与钢铁的痴迷中拉入这个魅力无穷的时代。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正见证着这一幕幕的巨变:在线支付、网上订餐、电子书、社交网络等信息时代革命的触角伸向让你难以置身事外的方方面面。世界各地区、各种族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信息正逐步成为第一生产力;着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崛起;传统产业在冲击中脱胎换骨;文化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空间……无疑知识在这场变革中的劳苦功高,而作为知识、智力资源的文献资源也同样受到了浪潮的冲击,正发生这一些剧烈的变化,也亟需一次新的飞跃。
一、 信息时代对图书馆的冲击
互联网具有的大量信息、超越时空、文本间超链接的高度自由化等优点,让图书馆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美国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曾预言道:“随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出版物、机读目录的普及,传统的图书馆将完成历史使命而走向消亡。”“图书馆消亡论”一时甚嚣尘上。
但事实上,对图书馆功能有所认识的人都明白,这只是网络时代的痴人呓语。如同图书不能取代语言一样,信息化也不能取代图书馆。信息数据库不可能储存全部的文本的内容。以报刊为例,印刷版与电子版在内容上不尽完全相同。除此之外,与印刷文献相比,电子文献有不能随时方便阅读、不便于做辅助标记、信息数据安全等问题。印刷文献的谢幕为时尚早。虽然文献在社会中随处可见,如在超市、书店、网络等,但只有图书馆,能够使人最大限度的完成对资料的收集处理,获得对知识的满足。
2010年,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组织总分馆及全院部分研究所图书馆员共10 人,在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远赴美国七个重要的图书情报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考察发现,各个一流图书情报机构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了一套清晰地战略规划发展观以及非常健全的业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来应对信息化的带来的巨大变革与创新。
笔者看来,目前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只不过是顺着知识载体的转变而发生了一些改变而已。
1、资源建设理念的变化
信息时代的来临、数据库的强大技术支撑给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带来了新的理念。传统的图书馆从静态的印刷版文献的收集整理转变成一个收集不同载体、不同信息、开放式的信息服务平台。图书馆传统的文献建设工作是通过文献信息发行部门的信息发布来完成的,具有一定的时效差,同时又因为采购成本、文献载体的数量形式限制,难以满足人们当前的需求。然而信息网络的兴起,打破了传统采购方式,能够通过网络在全球系统的范围内来获得各种形式的资源,拓宽了图书馆采集信息资源的渠道,也提高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时效性。
我国学者黄宗忠就对未来图书馆提出了一些设想,他认为“21世纪的图书馆即不是虚拟图书馆代替传统图书馆,当然也不可能是传统图书馆一统天下。”因此 ,图书馆既要保留对传统印刷版文献的采购,又要收集网上资源信息,使得传统文献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互为补充。
由此可见,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模式由传统的“拥有”模式向“拥有”与“存取”并存的模式发展。
2、 文献载体的多元化
文献载体是知识信息所依附的物质材料。文新载体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在不断创新与变革中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文献载体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进步的缩影,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目前,根据我国的“文献类型与载体代码”GB3469-83,可将文献载体分为六大类型,分别是:印刷本;缩微制品 ;录音制品;录相制品;机读磁性制品;其它。足以见证了文献载体的迅速发展。
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衍生了新的文献载体,电子文献。我国新闻出版署1996 年颁发了《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指出: 电子出版物系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 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 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 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电子出版物的主要媒体形态有: 软磁盘、只读光盘( CD- ROM) 、交互式光盘( CD- I) 、照片光盘( PHOT O- CD) 、集成电路卡( ICCARD) 等。
电子文献相较于纸质文献有很大优点:载入的信息密度大;载体所占物理空间小;载体易于长久保存;能够被快速检索、查找各种数据信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其缺点也佐证了传统文献的不可或缺:使用条件较高,需要相应设备打开;知识产权保护缺乏;阅读习惯问题等。
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在检索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别。纸质文献的检索需要你走进图书馆,通过询问和检索工具来查找原文,而电子文献只要通过网络,在浏览器上的相关站点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电子文献。由此可见,纸质文献完备需要图书馆馆藏建设,而电子文献则依赖于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简单来说是本身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因此,数据库也就是信息图书馆的馆藏构成。
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称,2008年全球个人电脑拥有量已超过10亿台,市场调查机构eMarketer报告称,全球互联网用户预计在2015年将会超越30亿大关,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销量在2012年正式超过其所有纸质书销量。据我国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 2011 年中国18 ~70 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6% 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的32.8%上升了5.8%,增长较快。这足以见证电子载体将蓬勃发展,文献载体的多元化势不可挡。
二、 信息时代文献资源建设对策
信息时代必然冲击了传统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或许在未来因大量电子文献的出现而使得图书馆渐趋电子化、信息化,但在短期内是不可能撼动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的地位的。面对电子文献的发展,传统图书馆应该顺应时代,将信息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结合,从而实现共存互补。笔者认为,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树立正确的资源建设观念
面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笔者认为,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资源建设观念。
(1) 载体多元化观
传统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以印刷版文献为主 ,缺乏对当前载体的多样化的认识。虽然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印刷文献依然在社会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 ,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献的载体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除了印刷版文献外,胶片、磁带、录像带和各种数字文献形式也已经大量生产了出来。因此 ,我们要改变文献载体单一化的观念 ,树立载体多元化观 。
(2) 信息共享观
信息化时代中,文献以数字化的方式被储存在互联网上,供人们查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知识不断剧增的今天,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足以承担数字化所有文献的重担。因此,图书馆要立足于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从理论上说 ,图书馆可以通过信息互联网技术 ,打破时空限制,通过共享协议,使自己成为这个世界终端信息图书馆的一部分 。从现实性上看 ,图书馆文献信息在信息共享观指导下所建立的资源共享体系,在满足读者在更大范围内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同时 ,还能以较低的成本提高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完整程度。
(3) 战略人才观新时代也是人才的时代,这对图书馆中从事于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现代化的图书馆需要树立战略人才观 。需要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者 ,具备对信息的综合处理、加工与重组能力,具备组建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的能力 ,同时要跟踪信息的发展变化 ,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的更新、补充。
2、 合理布局文献资源结构
合理的布局,能够使得内部环境得到优化升级。
(1) 做好纸质资源的管理工作
正如上文中所指出的,尽管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文献载体发生了一些革新,但印刷版的纸质文献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当前的图书馆并不能与传统图书馆完全割裂开来。在印刷型文献采访过程中,要确定文献的选择与采访标准。不但要考虑到文献自身的内容、深度、和资源特色,还要考虑到读者群的多层次,和需求的复杂多样。做好印刷型文献的管理工作,规范文献整理,做好纸质文献的著录和借阅。完善纸质文献管理工作,合理布局、贮存好纸质文献,以便文献的查阅,文献的借阅与归还需要严格完整的手续以保证图书的安全完整,同时也要跟进时代,淘汰一些没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2) 加快电子资源的建设
首先,要实要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需要通过扫描、图像技术处理、存储备份、元数据著录、信息发布等一系列的环节。然后,独立、有选择的加快对电子资源的采购,不断扩充数据库中的内涵。其次,在资源共享的理念指导下,购买数据库,使得电子资源信息更加完备。面对当前电子资源种类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需要有对电子资源的整合能力,整合零散信息,强化资源的有序性,同时在平台上完善电子资源的检索技术,做好信息导航、链接工作。因此,图书馆可以培养一批专业馆员对网上信息进行鉴别、筛选、整理、发布,发现那些具有较高价值的电子文献以丰富馆藏。
(3)自建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
特色数据库指的是根据该馆的馆藏特色和优势专业方向, 面向读者的需求, 进行对某一领域如反映地方经济、学科专业和专题特色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评价、馆藏, 同时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流程将资源数字化, 形成独具特色的资源数据库。也就是说,在做好实体馆藏数字化的基础上,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对信息工程进行建设,以特色、 专业或学科规划方向,有重点地对祥光电子文献进行收集,从而建议起有系统、有层次感的特色资源数据库。做到以质量为本,在收集资源中做到既“专”又“全”。由于数据库建设和维护的成本较高,我们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使图书馆之间, 图书馆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之间建立密切联系, 通过各方在人力、财力、物力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走共建共享之路,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革新了传统图书馆的运营与管理模式,在为现代化图书馆的到来铺展道路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挑战,唯有直面这种挑战,才能在历史的转折把握机遇,书写未来。
我们是科技的主宰,在“以人为本”的指导下,图书馆则要坚持以“读者为本”的理念,在服务管理上也要不断创新,加快现代化图书馆来临的步伐,为建设“文化大国”而拼搏奋斗。(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模式探讨[J].情报探索,2007(1).
[2]韩亭.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与策略 [J].现代情报 2008
[3]初景利 在变革的环境中寻求图书馆的创新革——美国七大图书情报机构考察调研报 , 2011
[4]初景利 在变革的环境中寻求图书馆的创新革——美国七大图书情报机构考察调研报告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