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锋
知识就如浩瀚的星空,无穷无尽,在当今时代,旧的知识还没有学会,新的知识又来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的传统做法越来越行不通,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善于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今后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学到知识但不会应用的人。下面就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发表五点不太成熟的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补充大量课外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不要被教材的框架束缚住。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范围很广的学科,技术发展快,知识更新快,而教材一经采用,对中学生来说至少三年不变,而关于计算机的新动态几乎每天都有,教材很快就过时了,教材上说使用英特尔的奔腾四代处理器的电脑是当下最先进的电脑,事实上奔腾四代已经淘汰好几年了,奔四电脑基本上等同于电子垃圾。数学老师讲勾股定理可以讲几十年不变,而信息技术老师只要几天不学习就要掉队了,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走在知识的前沿,给学生最新的信息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者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的教学思路,应该放开书本,联系实际,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二、方法比知识更加重要
计算机的普及正改变着学习的内容和速度,每天都有新的知识点,每天都有新的软件诞生,以往熟悉的软件也不停地更新版本,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去学习一种新的软件,而不是只会读操作说明。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软件的使用的某些知识点的教学,不必讲得过多过细,甚至可以一笔带过、点到为止。事实上,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远远超出教师的预料,那种灌输式的教学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寸,点到为止,让学生有“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感。教师要相信学生自有一套理解计算机的独特方法,相信学生具备与计算机自主沟通的先天灵性,其中那种对计算机的领悟能力是成人望尘莫及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绝不能强求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思维,也没有必要去迎合教师的思维。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前儿童早早地就可熟练运用电脑看电影或玩游戏,其中很多操作的过程是我们难以理解的,他们却能够娴熟地操作,就鲜明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三、兴趣比知识重要
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把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尽量能学以致用,至于学生必须要掌握多少技术和知识性的内容,应该将其置于次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训练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操作计算机。鉴于这一特点,我将“东方网页王”“美图秀秀”等直观又有深度的多媒体与制作工具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在“学有所用”上,即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出自己的作品。
四、相互交流很重要
教学模式很重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反对填鸭式教育,活跃课堂气氛。IT领域是非常强调交流与合作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也应该渗透这样的学习模式,教师每一节课的讲授时间应该控制在15分钟左右,而学生自由探讨、交流与操作至少需要20分钟的时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充满了研究氛围的民主课堂。记得有年初一新生刚开学不久,在自由活动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发现”了学生机器里面的打字游戏,五分钟以后所有人都学会了这个打字软件,而且学习效率有显著的提高。
五、自由作业,充分展示
其他学科的作业常常会有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情况,信息技术学科同样如此,为了达到同一目的,在操作中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让学生通过电脑制作课程表,并对表格进行适当的装饰与美化,在操作中不限制工具与格式等。对于学生的作业或者说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即使作品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甚至比较简陋,只要其中蕴含着独特之处,我们都要对其给予肯定和赏识,这对于学生都是一种鼓励和肯定,对其他的同学而言,也是树立一个目标、一个榜样,更是一种鞭策,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我的这些肤浅的想法也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来的,不是横空出世的新鲜事物,只是针对信息技术这个学科的具体特点,在新的形势下提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家之言,不足之处,请大家斧正。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浦东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