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威 张哲
作者简介:曹家威(1993.11- ),男,汉,安徽滁州人,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在读研究生,国际贸易学专业。
张哲(1964.05- ),男,汉,甘肃宁县人,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研究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区域分工。
摘要:作为与发达国家启动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经过7年的初步合作,中新自贸区建设正处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之中,因此,对中新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贸易效应分析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为例,采用引力模型和stata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两国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贸易效应。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协定;引力模型;贸易效应
一、引言
2008年4月7日,经过十五轮谈判,中国—新西兰正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中新自由贸易区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并深入发展。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以关税同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会产生贸易创造效益,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立,使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取消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有利于各方发挥比较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从非成员国吸引外部投资,从而有利于成员国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改善。
那么,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中国和新西兰双边贸易产生了多大的效应?
二、 文献综述
现有对中国和新西兰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中新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如YANYING ZHANG等(2007)认为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缔结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的一项长期的战略考虑。杨进一(2008)借助显性比较优势(RCA)和贸易强度指标(TII)等分析工具分析了中国与新西兰在投资贸易等领域的经济合作,定量说明了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贸易关系。二是对中新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如邵兵家等(2008)采用GTAP模型预计中国的GDP和福利水平会受到负面影响,而新西兰的GDP和福利会得到较大改善。Ershad Ali(2011)认为中国和新西兰应积极推进区域贸易便利化和经济自由化,并逐步建立高效的贸易政策。此外,三是就中新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后的经贸关系进行研究,如王岩等(2012)在分析中新两国签署协议前后的双边贸易数据后认为,中新之间的比较优势产品的差异化将造福两国,两国贸易伙伴关系将越来越稳固,并实现经济上的优势互补。Dr. Sayeeda Ban(2014) 考察了中国和新西兰之间1980年至2012年的双边贸易关系,结果表明,中新两国间的双边贸易开始比较低,2008年,区域经济一体化后中国和新西兰贸易关系开始加强,显示出积极作用,双边贸易互惠尚不均衡,这表明进一步改进的余地。从已有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利用零星的贸易指标对两国间的相关产业进行横向比较,没有能够从宏观角度对自贸区的贸易效应进行系统性的表述,从贸易效应的角度针对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研究的文献较为少见。因此,本文根据联合国统计局数据库中的数据,采用引力模型对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三、中国与新西兰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外贸总额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和大洋洲各国(地区)的贸易总额增长显著,2001—2013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高达14倍多,如图1所示。中国已成为大洋洲一些国家重要的进出口市场与贸易伙伴。
迄今为止,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已经成为中国在大洋洲的前三大贸易伙伴;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至今仍为其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新西兰羊肉和海产品最大进口国,是新西兰第一大出口国。
中纽双方自2008年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增长态势愈发明显。中纽区域经济一体化后,双边贸易额有了显著的增长。2013年,中纽贸易总额为1,238,490万美元,其中中国出口新西兰413,168万美元,同比增长6.9%,中国从新西兰进口825,321万美元,同比增长42.0%。2001—2013年,中纽双边贸易总额始终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不难看出,中国和新西兰双边贸易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潜力。
四、中国与新西兰贸易效应的引力模型分析
1.计量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来源
原始形式的贸易引力模型可以表述为:
Tij=A(YiYj/Dij)(1)
其中,Tij为i国向j国出口的贸易总额,Yi为国家i的GDP,Yj为国家j的GDP,Dij为两国主要贸易港口间的直线距离,A是一个比例系数。由该模型可以看出两国间的贸易量与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成反比,Marcos等(1993)分析证明,引力模型的线性对数形式是对方程比较好的一种拟合形式,所以在定量分析中,为便于计算,通常采用对数形式的线性模型,在(1)式的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将其转化成线性形式,即:
㏑Tij=C+ɑ1㏑(Yi*Yj)+ɑ2㏑Dij+ui(2)
(2)式中,㏑Tij,㏑(Yi*Yj),㏑Dij分别是Tij、Yi、Yj、Dij的自然对数形式,ɑ1、ɑ2为回归系数;uij为标准随机误差。主要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新西兰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前后的贸易效应。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在(2)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雇佣劳动人口率这两个新的自变量,由此可以得到扩展的引力模型方程:
㏑Tij=C+ɑ1㏑YiYj+ɑ2㏑Dij+ɑ3㏑NiNj+ɑ4㏑POPiPOPj+ɑ5㏑COMij+uij(3)
在(3)式中,㏑Tij表示国家i对国家j的出口贸易额的自然对数;㏑Dij表示国家i和国家j之间的主要贸易港口实际距离的自然对数(本文分别选取中国上海和奥克兰作为中心,计算地理距离);㏑YiYj表示国家i和国家j的GDP乘积的自然对数;㏑NiNj表示国家i和国家j的人均GDP乘积的自然对数;㏑POPiPOPj国家i和国家j的劳动力人口率乘积的自然对数(本文选取15岁以上雇佣劳动人口率);COMij代表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注:在实证检验过程中,本文采用虚拟变量0和1,当两国之间存在区域贸易协定时为1,否则为0),uij为标准误差项。
2.实证检验分析的输出结果和结论
由于经济数据的限制,拉动贸易增长的方式涉及多种因素影响,模型(3)所列的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高度相关关系,从而导致模型设计不当,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为避免发生上述问题,须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方差膨胀因子(vif)的最大值远远大于10,且vif的平均值远远大于1,方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考虑到GDP与人均GDP之间本身存在极高的关联性,于是剔除logNGDP变量继续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vif量迅速减小,但是仍然存在多重共线性,再剔除logPOP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检验多重共线性得到表1:
(1)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向新西兰出口额影响的实证检验。
模型拟合程度检验,根据表2可知,模型中修正可决系数R2为09937,该模型拟合程度较高。回归方程检验(F检验),模型的F值为944.17,P值为0.0000, 通过检验,即认为所有系数不同时为零。回归系数检验(t检验),模型GDP乘积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因素,t值分别为29.72和-4.65,P值分别为0.000和0.001, 所以分别拒绝这两个回归系数等于零的原假设。综合以上检验结果,该线性回归方程整体上通过了计量检验,回归方程表达式为:
㏑Tij=-30.9000+0.7919㏑GDP-0.2547COMij(4)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向新西兰进口额影响的实证检验。
类似地,可以得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对新西兰进口额影响的回归方程表达式:
㏑Tji=-15.7263+0.5105㏑GDP+0.5198COMij(5)
五、结论与建议
1.中国和新西兰经济一体化的实证研究结论
(1)出口实证检验:从回归方程式(4)可以看出,影响中国向新西兰出口的因素主要是中新两国GDP乘积以及是否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达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证研究显示,两国GDP乘积每增加1%,出口额就增加0.7919%,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向新加坡出口的系数(0.2547)不及两国GDP乘积的系数(0.7919),说明,GDP乘积对出口额的增长影响更大。从实证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向新西兰出口额的系数(-0.2547)为负数,但是考虑到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不断提高,面对产品价格上升,需求下降的双重压力,我国对外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中国对新西兰出口仍能保持正的增长。因此,还是可以看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向新西兰出口是有正面积极促进作用的,但由于实施时间还不够长,对贸易产品采取零关税待遇还需要一段时间,或者由于其他原因,目前来说,影响尚不是很强。
(2)进口实证检验:从回归方程式(5)可知,影响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因素主要是中新两国的GDP乘积以及是否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达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显示,两国GDP乘积每增加1%,中国从新西兰的进口就增加0.5105%,从实证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中新两国GDP乘积系数对中国从新西兰进口额的系数(0.5105)不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系数(0.5198),说明,中新两国自09年实施的自由贸易协定,对其进口额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中国与大洋洲国家(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建议
(1)巩固并加深中新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长远发展
可以看出,中新自贸区建设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益的,自贸协定使得双边贸易更加简单便捷,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也十分明显。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其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新西兰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经济以出口为导向, 在生物科技、农产品生产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是集中在农、林产品和其他资源密集型产品上。由于不同的资源禀赋而形成的这种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互补性,使得两国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因此相互间建立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必然的结果,目前需要努力降低出口成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长远发展。
(2)拓宽中澳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范围
应该充分利用已经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有利条件,加强与大洋洲国家(地区)的双边贸易谈判,从而扩大合作范围。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大洋洲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进口铁矿石、铝土矿等国内极为短缺矿产,澳洲海产品和乳制品在国内同样非常受欢迎,可以创造巨大的消费市场。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等国在金融、旅游和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十分发达,据此,我们可以在现有基础上,互相学习,加强在服务领域的双边合作。
(3)积极与大洋洲大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逐步开启亚太自贸区进程
令人欣慰的是,2015年6月17日,中澳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区建设指日可待。澳大利亚是大洋洲经济总量最大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中澳自贸区建设势必会创造出更大的贸易效应。我们需要积极总结经验,抓住与大洋洲经贸关系稳定发展的机遇,逐步完善和发展中新、中澳自由贸易区,以此为踏板,并在此基础长加速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区谈判,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维护中国在地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资助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编号12JCJJ06YB).
参考文献:
[1]邵兵家.中国一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双方经济影响的计量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03).
[2]彭秀芬.中国一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设对我国乳业发展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9(01).
[3]王岩 高鹤.中国与新西兰FTA建立前后双边货物贸易比较[J].商业研究,2012(09).
[4]Sayeeda Bano .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New Zealand and China: 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the Context of a Free Trade Agreement[J].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2014(03).
[5]王贝贝 肖海峰.FTA框架下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