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
摘要:文化贸易在当今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备受各国重视。我国在电视节目、音乐等行业贸易虽有增长,但是电影、图书等行业发展缓慢。韩国文化贸易实力优于我国,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不断引进了许多韩国综艺节目。基于此,本文采用引力模型,考察中韩文化贸易现状及发展潜力,以期促进我国文化贸易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贸易;中韩;引力模型;贸易潜力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1-000-01
一、引言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朝阳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文化强国应有强大的文化贸易实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文化贸易也呈现多年顺差。我国文化产业贸易多年的顺差主要源于电影、游戏产业的迅速增长。但是从《我国文化产业及服务进出口状况年度报告》可以看到,在世界文化贸易市场上,美国位列第一,其次是欧盟,日本韩国为三四名,我国在世界市场上份额竟没过4%,凸显了我国文化贸易的劣势。韩国的游戏、影视、音乐出口优势明显,已形成较完善的文化贸易产业,伴随着“跑男”等综艺节目和游戏的引进,中国已成为韩国文化贸易的主要出口市场。
现有文献研究较多的集中于对中韩文化贸易竞争力和传统货物与服务贸易潜力分析,如,刘萌(2014)简要的分析了中韩文化贸易的现状,陈婉(2011)主要采用国际竞争力指数比较分析中韩文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关于引力模型的应用,则集中于对传统货物贸易潜力的估算。由于相关研究的缺乏,本文基于引力模型,考察中韩文化贸易发展潜力。
二、中韩文化贸易现状
根据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贸易总额中用于进出口文化产品的不到1%,形势严峻,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在农业、工业领域;韩国文化产业已达到与汽车产业大致等同的贸易水平。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贸易大幅落后韩国,缺乏自主创意的文化品牌。视觉艺术品作为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种,占文化贸易总出口60%以上,而知识密集型的文化产品如印刷品、视听媒介等占比中较少,说明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此外,出口市场集中于发达国家,私企是文化产品贸易的主力等情况也是限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我国与韩国文化贸易关系密切,贸易量大,我国应在贸易中努力学习韩国文化产业形成的经验。下面进一步考察中韩文化贸易潜力。
三、模型构建、数据来源与实证结果
1.引力模型及变量说明
其中,lnCTij是i国与j国双边文化贸易量的对数,来源于我国文化贸易统计;lnYi、lnYj分别是i国与j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来源于IMF数据库,反映了一国的文化产品供给与消费能力;CFj、APEC均为虚拟变量,表示j国是否有孔子学院、双方是否同为APEC成员;lnDij为两国间距离的对数,反映了贸易的运输成本,来源于距离计算器;uij为误差项。
本文选取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泰国、越南等30个国家为样本国,主要考虑到我国与这些国家的文化贸易量占我国文化总贸易的85%以上,这些国家包含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具有较大代表性。
2.实证结果
本文采用Stata 14.0,选取与这些国家2004-2014年11的样本数据,回归结果如(表1)。
可以看到,进出口国GDP每增长1%,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边文化贸易分别增长0.732%与0.573%;中国在伙伴国家建立孔子学院对文化贸易的促进作用比其他国家高0.915%;双边距离每增加1%,文化贸易会减少0.102%;由于APEC关于文化贸易的优惠政策基本没有涉及,在回归中也不显著,故舍去此变量。
四、中韩文化贸易潜力
将上得到的贸易引力模型带入中韩双边文化贸易间解释变量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根据比值,判断出中韩文化贸易潜力,记作Q。把比值大于1的称为潜力再造性,在这种贸易情况下,扩大贸易的途径在于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刺激中韩双边贸易;比值小于1,称为潜力开拓性,在此贸易条件下,双边还有较大的贸易潜力,为进一步保持增长,一方面要充分调动政府及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在贸易谈判中协商较优惠的贸易条件。
数据来源:根据回归结果整理得到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到,其一,中韩文化贸易潜力整体小于1,处于潜力开拓型,要保持更大的贸易量,就要充分发挥企业政府的主动创造性;其二,2008年经融危机是对外贸易受到负面影响,中韩文化贸易潜力下降;最后,在2004-2014年的11年中,该贸易潜力总体表现为增长,说明中韩文化贸易保持长期的稳定增长趋势。
五、结论
1.中韩贸易潜力小于1,没有达到现有条件下的贸易量,两国应主动制定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加强政府的鼓励引导带头作用,着力推进双边文化贸易往来。
2.相比于韩国,我国文化贸易往来产业发展不均衡,文化贸易的相关制度不健全,均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因此,要大力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结构,要以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为竞争力;借鉴韩国相关法律制度,推进文化产业制度的完善。
3.要注重发掘中国特色文化内涵,发挥特色文化的优势,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婉.中韩文化贸易发展及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刘萌.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J].北方经贸,2014(11).
[3]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5(11).
[4]中日韩自贸区贸易潜力、制约因素分析及策略选择[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5(1).
作者简介:杨 奎,男,汉族,南京农业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生。
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