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兵 郭奋军 高秀梅
[摘要]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创面VSD引流技术在开放性Pilon骨折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11年2月~2015年2月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和VSD引流技术一期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23例,并进行随访,评估疗效。 结果 23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后依据AOFAS评分,优13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为86.96%。 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与创面VSD引流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可达到一期治疗的满意效果。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稳定的固定,彻底清创VSD应用降低了创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风险。术后骨折愈合和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 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架;VSD;开放性Pilon骨折;一期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7-0052-03
Pilon骨折是波及胫距关节面与干骺端、胫骨远端的关节内骨折,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属高能量损伤,受伤机制一般为轴向压力、旋转暴力、直力打击、距骨的巨大反冲力致踝关节损伤,其程度往往比X线反映的更严重,特别是开放性骨折易发生创口感染、皮肤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等并发症,故一期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3例患者,男18例,女5例;年龄19~53岁,平均36岁。交通事故伤10例,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5例。所有病例均为开放性骨折。骨折按Ruedi-Allgouer分型,Ⅱ型9例,Ⅲ型14例,软组织损伤按Gustilo分型,Ⅱ型11例,ⅢA 9例,ⅢB 3例。术前摄X线片并进行CT三维重建,评估骨折部位及移位程度,确定开放性伤口延长的方向及选择有限内固定的植入物。
1.2 手术方法
根据术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影像学资料和软组织损伤情况确定如下步骤:①开放伤口—延长伤口的正确处理和选择;②恢复腓骨长度并固定;③重建胫骨关节面;④填充植骨;⑤外固定架内侧支撑应用;⑥VSD封闭引流。手术在椎管内麻醉下或全麻下施行。术前常规静滴抗生素、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1.2.1 开放创口处理 6~8 h内彻底清创,肥皂水——盐水——双氧水——盐水大量冲洗,创口碘伏灌洗,清除污染坏死组织及异物,尽量保留有支撑作用的骨折块以备有限内固定。但对超过8 h的开放性Pilon骨折应分步延期治疗[1]。
1.2.2 腓骨骨折以及胫骨关节面塌陷移位的处理 对腓骨骨折取后、外、腓侧切口,良好复位恢复其长度,应用螺钉、腓骨远端解剖板或1/3弧形板固定。缺损明显者植骨。开放伤口延长显露胫骨远端时应由皮肤到骨膜全层切开,与后外腓侧切口间保留至少8 cm宽度,显露骨折断端时全层骨膜下剥离。关节面骨折块按由后向前、由外向内的顺序牵引、撬拔、手法等方法准确复位带软骨面的骨块。后踝超过1/4关节面的骨折块及内踝骨折尽量采用螺钉固定,最好为3.5 mm或4.5 mm空心钉以便操作顺利。干骺端较小骨折块经皮或经骨克氏针不同平面固定。重建踝穴力求关节面无缺损及塌陷,恢复光滑度。开放性Pilon骨折最易发生干骺端松质骨丢失和骨缺损,对此决不能“姑息将就”,必须毫不犹豫地进行植骨处理,因为这是影响骨愈合的关键所在[2]。
1.2.3 外固定架的固定 于胫骨前内侧远离骨折线近端纵向平行钻入2枚直径5 mm Schanz针,于远离离骨折端远端的跟骨或第1跖骨、舟状骨平行钻入直径5 mm Schanz针2枚,固定夹钳、连接棒连接Schanz针,组成稳定的踝部三维框架,使外固定架跨踝活动轴和踝关节本身运动轴一致。C臂监视下,牵引复位,调整矫正,测量力线,满意后初始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拧紧所有部件。
1.2.4 VSD放置覆盖 选用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VSD材料。根据创面形状的大小选择面积适宜的高分子泡沫材料。吸引管可填塞于深部创面以去除死腔。VSD覆盖面应大于创面,高分子泡沫材料间断缝合固定于正常皮肤上,修剪引流管,使引流管与敷料边缘的距离<1 cm,3根为一组,以三通管相连,最终合并为1根总引流管接负压,中间1根为沖洗管备用,透明透气胶粘贴膜封闭粘贴,勿使外固定架Schanz钉道漏气。
1.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脱水、消肿、预防感染治疗。VSD冲洗管3 L/d,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一次,间断或持续负压吸引,5~7 d后拆VSD,视创面愈合情况行相应处理。每月X线复查。4~6周根据骨折部位及愈合情况,调整外固定架远端Schanz针“解放”踝关节,8~12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是否拆除外固定架,踝关节功能锻炼,扶双拐不负重行走。拆除外固定架后每2个月X线复查,决定是否负重。每月随访,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观察踝关节功能情况。对患者术后疼痛、功能活动、自主活动、前后活动、后足活动、踝抽屉试验、足部对线、最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异常步行等进行全方位评估。
2 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除1例VSD应用后肉芽创面二期游离植皮外,22 例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骨折愈合后依据AOFAS评分量评估[3],优:跖屈足,踝与足排列正常共13例;良:跖屈足,踝与足排列成角,无明显临床症状共7例;差:非跖屈足,踝与足排列严重对线不佳,有明显临床症状共3例。优良率为86.96%(20/23)。
3 讨论
Pilon骨折是指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可能伴有内、外、后踝骨折,是法国放射医师Etieme Destot于1911年第一次命名并描述胫骨远端骨折的一个概念。Pilon骨折是治疗上颇具挑战的骨折类型之一,占胫骨骨折的7%~10%[4]。Pilon骨折的轴向压缩、旋转暴力打击,距骨反冲等系列受伤机制,致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是其主要特征,因为胫骨远端软组织覆盖少,侧支循环差,是全身皮肤条件极为不安全的部位,特别是开放性损伤[5]。Pilon骨折的复杂性,常规X线片有时难以反映其真实情况,对骨折线的走向,骨块的数量及移位程度,冠状位和矢状位关节面有无塌陷及塌陷程度,下胫腓联合有无分离,CT扫描三维重建比X线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术前常规CT扫描三维重建是必要的,可对固定方式的选择和预后功能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Pilon骨折复位的质量、固定方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软组织损伤的正确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是治疗的关键。临床效果取决于骨折的类型以及软组织损伤的程度,而软组织的保护和修复又是治疗效果的先决条件。随着损伤控制骨科(DCO)理念的不断完善[6],及时清创、简单有效、不干扰创端血运、不加重软组织损伤的方法复位稳定骨折断端是Pilon骨折这一高能量损伤的治疗核心[7]。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周围软组织剥离广泛,势必加重其损伤,所谓“坚强内固定”的胫骨远端钢板系列植入会导致软组织张力增加,易发生皮肤感染、坏死、钢板外露等不良后果,对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由此可见,AO原则并不能解决开放性Pilon骨折[8]。严重开放性Pilon骨折常合并腓骨远端即外踝骨折,并与胫骨远端骨折块相连,通常波及下胫腓联合。因此,踝关节外侧柱的准确复位钢板内固定是稳定关节的基础,是治疗Pilon骨折的前提。腓侧软组织丰厚,应用“AO”原则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可恢复外踝外翻角及下胫腓联合的完整性,又可使胫骨远端前外侧乃至后侧骨折块复位,有利于整个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复位重建,故先行腓骨远端的处理。对开放性Pilon骨折胫骨关节面的重建,应遵循损伤控制骨科(DCO)的指导原则,小切口、少剥离、小干扰、少置物(内固定材料)地间接复位,行螺丝钉或克氏针有限内固定,这样就达到了保护组织、保证血运、保留活性的目的。由于Pilon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撞击嵌压、关节面塌陷形成骨缺损,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因此术中填充植骨是必需的,同时对支撑复位提供了条件,特别有利于骨折愈合。手术应注意胫侧与腓侧切口至少保持7~8 cm宽度。腓骨远端(外踝)坚强内固定,胫骨远端骨折块有限内固定后,恢复了关节面的完整性,外固定架在良好的复位情况下安装固定,有时还可使分离、旋转、移位得以更好的复位。Pilon骨折手术治疗应强调细致的软组织显露,骨折端的有限剥离,间接复位技术,稳定固定后的早锻炼晚负重原则,即由“AO”向“BO”原则转变。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保证了骨折复位的稳定性、牢固性,有效减轻了软组织再损伤。外固定架远端的“关节轴”与踝关节运动轴保持一致,术后一定期限内通过放松外固定架来进行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当关节囊与韧带的功能重建后,骨折处形成相对牢固的纤维性骨痂时即可去除外固定架,有效防止“应力遮挡”效应,平衡了骨折与软组织之间的矛盾,遵循了Blauth等[9]提出的“3P”生物学原则。
VSD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软组织损伤及感染已经取得了肯定的疗效[10]。在严格清创和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VSD封闭冲洗引流系统可有效减低延迟愈合率、骨折不愈合率和感染率[11]。VSD使开放创面变为闭合创面,防止肌腱、骨膜等组织外露。其组织相容性保护了软组织的活性,利于愈合。VSD使创面与外界隔绝,有效预防交叉感染,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率[12]。全方位分布均匀的引流可有效吸除渗出液,坏死组织和细菌,避免了反复换药,减轻了患者痛苦,本组病例除1例二期植皮外,创面均一期愈合。
通过本组病例治疗的总结,我们认为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与VSD技术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具有如下优点:①腓骨远端的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有效保证了踝关节的稳定性,而且不易发生钢板外露并发症,因其局部软组织丰厚;②胫骨远端关节面重建时采取了有限内固定、损伤控制原则,手术创伤小,软组织损伤轻,小切口显露,周围剥离少,对骨折块的血运干扰小,有活性的骨折块极利骨折愈合;③干骺端植骨不仅对关节面恢复具有支撑填充作用,更有利于骨折愈合爬行替代过程的促进;④外固定架使用的固定可靠性已被临床实践所证明,其可调整型在术中术后具有间接复位的效果,超关节固定有利于关节囊及韧带功能的重建修复,与踝关节运动保持一致的外固定架“关节轴”在一定期限内达到早期锻炼的目的;⑤VSD可有效覆盖肌腱、骨膜等组织,并保留其活性、对渗出液、坏死组织、细菌的引流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创面并发症。应用此综合技术使开放性Pilon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既能达到满意的复位固定,又能使软组织创面一期愈合,最大程度恢复了踝关节的功能,在早期清创的基础上,是开放性Pilon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高劲谋. 损伤控制外科的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2006, 22(5):324-326.
[2] 黄洪,储辉,俞航,等. 影响胫骨Pilon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6):490-494.
[3] Kitaoka HB,Alexander IJ,Adelaar RS,et al. Clinical rating systems for the ankle-hindfoot,midfoot,hallux,and lesser toes[J]. Foot & Ankle International,1994,15(7):349-353.
[4] 裴国献. 洛克伍德-格林成人骨折[M]. 第6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812-1813.
[5] 郭文川,吴晓东,康鹏飞,等. 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3):283-284.
[6] Giannoudis PV. Surgical pnorities is damage control in polytrauma[J]. J Bone Joint Surg(Br),2003,85(4):478-483.
[7] 刘宗超,华强,王振龙,等. 开放性 Pilon 骨折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88-89.
[8] Rüedi TP,Allgower M. Fractures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tibia into the ankle-joint[J]. Injury,1969,1(2):92-99.
[9] Blauth M,Bastian L,Krettek C,et al. Surgical o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ibial pilon fractures:A study of three techniques[J].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01, 15(3):153-160.
[10] 葛占洲,陈秀民,王在斌,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组织瓣转移组织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2):198-180.
[11] Siwach R,Singh R,Arya S,et al. Treatment of 78 type II and type IIIa open fractures by primary closure on suction drain:A prospective study[J].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2007,8(4):173-176.
[12] 张益平,谭颖微.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2):53-55.
(收稿日期:201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