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和
摘要:本文针对常见的急性智齿冠周炎、急性牙周炎、急性牙龈炎、急性牙周脓肿、颌面部间隙感染等常见口腔炎症共计612例,采用了甲硝唑、可乐必妥、乙酰螺旋霉素三种常用抗生素并对疗效进行了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认为可乐必妥在治疗口腔炎症的疗效上略优于另外两种抗生素,可以进行更广泛的临床推广。关键词:口腔炎症;甲硝唑;可乐必妥;乙酰螺旋霉素
近年来,我科针对常见的急性智齿冠周炎、急性牙周炎、急性牙龈炎、急性牙周脓肿、颌面部间隙感染等常见口腔炎症共计612例采用了多种抗菌素药物的治疗,现将常用药物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1治疗对象自2012年-2013年急性智齿冠周炎、急性牙周炎、急性牙龈炎、急性牙周脓肿、颌面部间隙感染等口腔炎症患者共计612例,其中男性308例,女性304例,最小患者13岁,平均年龄41.2岁,其中牙周炎232例,冠周炎101例,牙龈炎130例,牙周脓肿110例,间隙感染39例。2用药情况主要给药为甲硝唑、可乐必妥、乙酰螺旋霉素。 甲硝唑除全身给药外,还可局部用药,用0.2%药液给予牙周袋盲袋内冲洗,或放置药棉捻,1次/d:龈炎者以此药液含嗽,4~6次/d;脓肿者可切开引流后,直接冲洗脓腔。 可乐必妥口服200mg,每日2次。 乙酰螺旋霉素口服100mg,每日3次。3疗效标准临床治愈:无牙龈出血,口臭,炎症消退,无牙周袋及溢脓,牙齿松动度明娃改善,牙齿叩痛消失,冠周炎症及间隙感染明 好转,肿胀消退;明显好转:牙龈无出血,炎症消退,牙周袋变浅,附着龈增宽,牙齿松动趋于稳固,咀嚼功能改善;效果不明显:牙龈刺激性出血,牙周袋无明显变化,冠周膜充血、水肿.仍有轻度叩痛,牙齿松动度无改变。4讨论健康人龈沟内微生物大多数为球菌占62.3%,非能動杆菌为18.1%,能动菌占16.86%.螺旋体仅占3.1%。非能动菌(NM)包括球菌与非能动杆菌,能动菌(M)包括能动杆菌与螺旋体,NM∶M=1∶0.25,当发生牙周炎时,牙周炎内球菌急剧下降为18.3%,能动杆菌及螺旋体分别上升为31.2%、25.1%,NM∶M=1∶1.29能动杆菌大多数为厌氧菌[1]。 口腔炎症性疾病的致病菌在颌面部间隙感染方面主要是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牙周脓肿的致病菌主要是厌氧菌,其感染率可高达80% ~100% 。根据本文统计结果,表明可乐必妥对口腔炎症性疾病是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脓肿形成的病例,治疗上能否及时排脓及引流是否通畅与疗效是有着密切关系。临床表现有明显脓肿形成,经排脓引流通畅者其6d显效率尤为突出,相反如牙周脓肿因排脓及引流通畅受到局限,其显敏情况相对稍差。 甲硝唑治疗口腔炎症,可被粘膜吸收、转化、无毒,特别是长期应用对人体不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用药后可达有效血药浓度并维持12h以上,大部分由尿排出,部分由唾液、脓液排出。用药后,血液和组织中包括各种体液(唾液、脓液等)均能达到治疗浓度,同其它抗生素相比,区别在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程治疗时间短,原因可能是螺旋体与口腔疾病发病关系密切的致病菌有关。甲硝唑抑制了螺旋体等厌氧菌,因而能有效地控制和改善口腔疾病的临床症状。甲硝唑治疗口腔炎症,可能是存在着一个抗厌氧菌所独有的抑菌谱,这个抑菌谱抑制或杀灭了与口腔疾病关系密切的螺旋体。除此之外,可能是甲硝唑与口腔病中。特别是菌斑中的厌氧菌的低氧化还原电势转移蛋白相互作用。 作为口服喹诺酮类抗菌药――可乐必妥 (CRAVIT,左旋氧氟沙星)是日率第一制药株式会社于1994年开发成功的新型第三代口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包括厌氧菌在内的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2]。具有口服吸收完全,血药液度高,半衰期长,安全性好的优点。经实验研究证实,其副作用在3649例使用报告仅有2.77%根据孙春华[3]等报道多剂量可乐必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示该药在体内的血药浓度与剂量是成正比关系,并且使用该药多剂量给药元明显药代动力学改变,即体内几乎无蓄积性。 乙酰螺旋霉素为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和螺旋霉素相似,口服后即脱乙酰基而显示抗菌作用,不良反应较少。很多对红霉素耐药的金葡菌对本品敏感。主要用于金葡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白喉杆菌、支原体、梅毒螺旋体及大肠杆菌等引起的感染如扁桃体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猩红热、中耳炎及各种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经研究证明其副作用主要为: 偶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个别病人有轻度头昏、头痛、嗜睡等现象。 从本文统计数据观察,可乐必妥在口腔炎症的治疗效果要略优于甲硝唑和乙酰螺旋霉素,其治愈率和好转率均较甲硝唑和乙酰螺旋霉素略优,,本文认为可乐必妥对口腔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是一种有较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好、服用方便的一种广谱抗菌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抗菌药膜在口腔炎症中的局部应用.海峡药学,1997,9(2):32-33 [2]刘娜.可乐必妥.中国新药杂志,1996,7(2):419 [3]孙春华等.多剂量洛氟沙星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新药杂志,1996,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