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 蔡婧
从曾经“高大上”的严肃面孔,到“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皇帝的一天》、《每日故宫》APP上线……近几年来,故宫及其文创产业实现了接地气的角色转换。谈及故宫,早已不再是肃穆刻板遥不可及的形象,而变得“萌萌哒”。而新媒体的应用仿佛给古老浑厚的故宫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使数字化的故宫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2015年,随着《每日故宫》APP的上线,加上之前发布的《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等应用,故宫系列APP寓教于乐的承载形式好评如潮,更有狂热粉丝用户“像追剧一样”从第一款应用上线开始“追”。
“你预料到贵团队创作的系列APP会这么火吗?”“没想过,就是想轻松地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 故宫资料信息部数字展示组团队总负责人于壮笑道。
2015年7月27日,清透的蓝天映衬下,故宫的红墙黄瓦显得格外静谧优雅,打开手机APP,《每日故宫》当日推荐的藏品为清朝康熙年间的翡翠灵芝式如意。
我们跟随着故宫资料信息部数字展示组庄颖姑娘的脚步,从故宫西华门进,经过一排厢房,抬头便能看到太和殿等故宫三大殿。一排果木错落有致,与四周的古建筑相映生辉,在慈宁宫与寿康宫夹着的小院,院内小猫懒洋洋地躺在窝中晒太阳。这里本是寿康宫的厨房,现在则是故宫资料信息部数字展示一组的办公室。
走进办公室抬头便是一组格外醒目的故宫系列APP宣传海报,就在这间装修简约、空间不大的房间里,除去紧密排列的办公桌,便是整面墙的书柜,摆满了文献资料以及故宫出版社出版的典籍图录,余下的过道不到一米宽。办公室里只听到敲击键盘的声音,变换着不同的节奏,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故宫出品的堪称经典的6款系列APP就诞生在这里。
惊艳美人图
10人的80后创作团队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创作出6款令人眼前一亮的系列APP,它们应用上线仅两周,下载量便超过数十万……这就是这间小小的工作室带给人们的惊喜。创作小组负责人于壮说,“创作APP,是想让人看到不一样的故宫。”提到故宫,仿佛就要“正襟危坐”,但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并附上团队创意,却让沉睡的历史灵动起来。
2013年5月,故宫首款APP《胤禛美人图》上线,首次试水应用市场。以清代雍亲王胤禛的美人屏风为主题的故宫藏家具、陈设、人物穿戴、发饰等一览无余,应用的整体风格以立轴画卷形式展现,伴随着悠扬典雅的乐声,用户可以观赏《胤禛美人图》的作品细节。为了提升观感和用户体验,画面设计成可以全屏观赏,也可以用“鉴赏”模式激活一个虚拟的放大镜进行细节赏析;每幅图片的鉴赏文字,文风通俗简练易懂,又不失专业和权威性。3D数字技术使得小花朵旋钮在页面中旋转闪动,点击便能激活子页面,丰富画面中出现器物的详细背景资料。每个细节都力求使受众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
该款APP一上线,下载量便超数十万,从内容到形式均在第一时间赢得了业界内外的认可。
《皇帝的一天》APP立足9~11岁的儿童用户,把晦涩难懂的历史Q版萌化。萌萌哒的卡通人物形象、有趣的游戏通关环节,游戏式的科普应用可谓是故宫系列应用的一大创新。小朋友们需要不断完成各种任务才能进入下一个生活场景,从而玩转养心殿、乾清宫、御花园、畅音阁等重要建筑,伴随着游戏通关环节,探寻皇帝在紫禁城里一天的生活轨迹。在萌萌的游戏环节中,如何让故宫厚重的历史以小朋友的思维被表现出来,让他们通过玩游戏来学习知识,这让整个团队绞尽脑汁着实花了一番心思。
“当时想到做《皇帝的一天》是因为以前在故宫接待小朋友,总有孩子问,皇帝的衣服为什么是这个颜色,皇帝今天吃的什么呀?小朋友的问题都是很童真的,所以我们就想,可不可以做一款带领孩子深入清代宫廷,了解皇帝一天的衣食起居、办公学习和休闲娱乐寓教于乐的游戏?”《皇帝的一天》APP项目负责人刘宁星说。
为了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创作团队还多次邀请小朋友做了体验测试,在孩子们的反馈中反复调整。刘宁星解释说:“很多小朋友识字量有限,文字太多会影响学习兴趣,文字太少又会无法呈现真实的历史,为此团队也在努力实现平衡。”团队总负责人于壮透露,接下来将会进一步完善语音配套系统,更多地考虑使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小朋友在使用应用时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每日故宫》APP让手机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每天只花一两分钟的时间观赏一件故宫藏品。它还突破了传统鉴赏类应用的使用模式,设置了用户个性云笔记共享功能,注册、登录等简单的几步操作便可以定制私人个性化笔记,使用者可以根据喜好分类收藏藏品,并随时同步再现笔记内容。有网友评论“就像一本清新典雅的笔记,可以随时记录心情点滴”。团队负责人庄颖介绍说,《每日故宫》的藏品均以周为单位进行材料梳理和分类,为了保证材料数据供应有序,团队做出了足够的提前准备,其素材整理量已经按照日期排列备份到了今年年底。
“一像素眼”之匠心
故宫资料信息部数字展示组这个10人小团体,从史学研究、文化鉴赏到动画设计等重要环节,均亲力亲为。注重每款APP细节的打磨和考究,是团队成员们一直秉承的宗旨。从音频、视频到画风和色调,团队经过了无数次地咀嚼和推敲,为追求各个细节的完美而无数次反复讨论、修改,直至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在《韩熙载夜宴图》APP负责人李琼的概念中,“轻松”意味着更高的要求,更多打磨细节,更加精雕内容。交互媒介改变的只是观众了解历史的方式,而不是信息的浅尝辄止和支离破碎。
为了让用户更全面了解这幅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APP囊括了学界前沿的研究成果,以2万余字的文字脚本,逐一注释图中人物、家具、器物及历代题跋印章,诠释主人公韩熙载的才情、抱负以及他在亡国之际的理想情怀与生命寄托,并对《韩熙载夜宴图》的不同版本、此卷的流传及入藏故宫后的保管、展览情况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对于如此庞大的内容量,APP避免了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将内容分层级、分段、以视音频等不同形式进行展示,适应当前多数用户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碎片式、多媒体视听接受信息的习惯。
APP中约有100个内容标注点,每个标注点以醒目的分级标题列出核心内容。标注点中的文字内容,用分割线区分成模块化的内容,并增加与主体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对卷中的印章,除了解释印文之外,还提供印章外形的线描图示,以缓解阅读的疲惫感,同时增加趣味性和知识性。
配合画卷中的夜宴主题,APP独创秉烛夜游的情境体验模式,当用户轻触屏幕,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名称、典故一一呈现。人物随烛光“活”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虚实指尖,让用户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当中。相比于沉闷、单一的文字阅读,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模式也大大增加了用户的愉悦感。在尊重信息传达准确的基础上精心演绎主题,达到原作内涵的最佳传达,这是《韩熙载夜宴图》APP研发团队最用心之所在。
作为故宫资料信息部数字展示一组组长的于壮,亦是团队的把关人。学设计出身的他有个绰号,叫“一像素眼”,即使是极其细微的图像处理变化在他眼里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推出《胤禛美人图》时,为了追求其画面感,叶子飘落下来的方式都要力求美感和律动,从叶子落下来的频率到翻转的过程都要做到极致,就这样修改了几十遍,反复打磨,直至达到最佳效果。
实际上创制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是全能型人才,每个人都独立负责一款APP的创制,从灵感到制作,再到上线的每一个环节。一人牵头,全组人员头脑风暴,为了能够达到更高的制作效果和水准,每款APP的策划、内容和整个形式等诸多方面都要经过无数次地探索和汇总,最终诞生出广受认可的精品应用。
宫粉们,期待第六款吧
故宫系列APP火了之后,其官方微博、微信也随之火了起来。于是各种评论、挑刺也纷至沓来。无论认可还是否定,用户反馈来的数据创作小组全盘接受并十分重视,他们力求能从受众的意见中不断寻求新的创作契机。
一开始推出《紫禁城祥瑞》时,有用户反映音效一直关不掉,这直接影响到了视听效果。小组在弄清楚了声音到底是来源于媒体音还是系统音后,在后续的软件更新时,就把这个问题考虑了进去,适时做出了调整,使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观赏需求对音频进行设置。
正所谓高手在民间 ,故宫系列APP的受众不仅有在相关领域颇有研究和造诣的专业人士,也有很多只是纯粹对传统艺术感兴趣的草根用户。在推出《胤禛美人图》后,就有眼尖的用户注意到,一张美人图配错了。配图错了,这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事儿”。在紧急召开会议后,团队咨询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并和史料进行了对比论证,最终发现是虚惊一场。
“怕出错,但也欢迎用户积极指正。”在《每日故宫》推出的藏品中,团队独具匠心地在开机动画的正上方使用了一个古琴的线描图,成为开启APP前出现的导入画面。随后,有细心的用户指出:图片中古琴的摆放方向有问题——放反了,描线图中呈现的古琴放置位置与实际情况相悖。古琴平放时,徽位应该在上,琴头在右,与描线图中的效果正好相反。小组在收到反馈后,立即邀请专家对相关内容进行审校,并与史书典籍中提及的古琴使用习惯进行比对。在确认了问题后,第一时间对画面作出了调整,并向用户表示感谢。经过这一次小插曲,小组成员们变得更加谨慎考究。
“我们每个人要找很多资料、阅读大量的史料,而且必须要把资料内化,每个人脑子里已经系统地形成了一个数据库,每一个作品的推出,我们都要经过严格地考证并且请教专家论证,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流程,丝毫不敢马虎,因为我们代表着故宫的形象。” 于壮说。
但也有委屈的时候。在诸多声音中,也夹杂着质疑。有网友留言说,“这不过是几个事业单位的人吃饱了没事干,瞎折腾”。面对种种质疑,于壮觉得这一点最伤人,正因为他们是事业单位,所以才要花更多的心思来完成一组精品。
当被问及面对质疑有没有想过反击的时候,团队成员们都笑了,“我们不打娱乐仗,只会更加努力。我们的作品永远不会脱离传统的文化,我们只是给大家搭了一座桥梁,让大家更容易读懂传统的历史故事”。
故宫系列APP的上线,聚集了一大批“宫粉”。在风靡全球的《秘密花园》画册掀起涂色风潮后,团队也借势在官方微博发起了故宫藏品的填色游戏征集活动。英华殿的檐柱头彩画,遂初堂的垂花门天花……极具故宫特色的图案轻巧细致,一推出就引得网友纷纷“求出书”来填色。“在填色减压的同时也多了解些史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甚至有人连名字都帮忙想好了,就叫“秘密皇宫”。
故宫APP带来的一系列连锁效应让团队成员们始料未及,谈及接下来的工作计划,于壮表示整个团队会在维护现有的APP基础上放慢脚步,继续开发新的应用,以求精益求精。眼下,团队已经大体完成了第六款《清代皇帝服饰》APP的制作,预计在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庆前后上线。
“已有的各种形式都尝试过了,后面想要做好会更难。不过,会一直走下去,但不会走得太急,会更稳。”于壮说。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