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光
那次在台湾,导游是个五十多岁的男子,
头发半白,瘦高矍铄,
不仅介绍车窗外的景物,
还时不时穿插介绍台湾社会风情。
说起社会变迁,竟如悬河泻水,
尤其是台湾的社会救助义工志愿者,
娓娓道来,言语中透着自豪。
他让我们把喝完的矿泉水瓶全都捏扁了,投放在车前的纸箱中,说这些瓶子都会送到一个慈善机构,他们会将之加工成毯子,世界上哪有灾患,就会送过去。汶川地震,他们就送了很多。还让我们把购物小票留给他,就此他讲了个故事。说有个台湾人做生意挣了一些钱,就想做些慈善事业,他看到因为各种原因瘫痪的人,生活不能自理,家人有时工作忙碌难免照顾不周,于是他就建立了一个护理站,把他们集中在一起照料,也不要钱,就用自己挣的钱。可他大大低估了要花的钱,很快口袋要空了,着急之下找了很多人,人们都觉得这是个无底洞,不愿意援手。
这一天,他从一位求助的人家出来,竟觉得走投无路,沮丧地低下头,突然看到地上有一张丢弃的购物小票,他顿时有了灵感。为了鼓励人们购物索取小票(这样可以准确地按销售额向商店收税),人们可以在购物小票上刮奖。他就呼吁人们把购物小票给他,他收集多了,就能用刮的奖来护理瘫痪的人们。
这个活动进行得很好,影响很大,所以导游让我们把购物小票给他,他再统一寄过去。我们疑惑导游怎么对这方面知道这么多,他就解释说,他以前做过很多义工,做过的义工时间都会被记录下来,将来养老需要照料时,可以抵扣别人照顾他的时间,而不够的时间他就要付费了。现在,大陆到台湾旅游的人非常多,导游不够了,公司就去找他们,他觉得义工是服务,导游也是服务,还有收入,就来了。
导游言谈举止显得素质不低,说话中各种知识也很丰富,对台湾社会、文化和政坛不时发表见解,听起来有条有理,绝不是随口空发议论,仅仅发泄吐槽。我不禁好奇他的学历,一问吓一跳,他有3个硕士学位,并正在读一个博士!
三个硕士的专业分别是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园艺,正在读的博士专业是古代建筑。人力和市场是他年轻时工作需要,园艺和建筑则完全是个人兴趣了,而且这些学位都是他工作之余读的。
无怪乎导游的素质很高了。在台湾走了一圈,发现台湾人的素质不错,人都显得彬彬有礼,说话很和气,的哥待客也很亲切,不是那种职业的外在的笑容,确实是内心比较善良。街道环境和交通也井井有条,导游也介绍了很多这方面的管理方法,比如垃圾收集、交通疏导和建筑规划等。
我个人觉得,台湾的这些进步和他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分不开,甚至台湾大学的数量之多,入学之容易,都让人觉得有些过分了。导游有次让我们猜,考多少分可以上大学?(我记得他好像说台湾高考总分有五六百分)我们开始猜,400?导游摇头;300?摇头;200?还摇头。我们不敢猜了,导游公布答案:17分。简直我伙呆了!他说台湾大学太多了,想上太容易了,有个笑话,说考试那天是星期几,你选择题序号就选几,总分就够上大学的了。台湾人都看不下去,呼吁要裁减大学。
我觉得台湾的发展,高等教育肯定功不可没,现在看起来是“通胀”得太厉害了,减少一些也可以。我们大陆经过十几年的扩招,现在也有声音说,扩招了这么多大学生,带来了就业的大问题。但和台湾比,似乎还有很多空间,我们怎么着也得考几百分才能上大学吧?要我说,大学就得超前于社会发展,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多,对社会的发展,人们素质的提高,总是越有利。当然也不能像台湾那样,有点太超前了,但相比之下,能肯定说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就够就多了吗?
况且即使大学的高中生生源不够了,还有社会上有深造需求的人们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一方面需要更新知识,以更好地工作,另一方面生活基本满足后,会从兴趣出发再去求知,就像这位台湾导游一样,需要大学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未来的大学,一方面是教育,为社会培养劳动者,一方面是再教育,满足那些有求知愿望的人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方面,以后大学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