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建长(1975-),男,福建长汀人,汉,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摘要:当前我国山区贫困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有效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关键词:山区贫困县;乡镇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灵魂,文化建设决定着农村的命运,是农村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群众思想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和改善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推动我国农村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成为农村工作的重头戏。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成了农村广大群众的新目标。农民群众文化的需求和文化消费正进入一个空前旺盛的时期,农村群众活动也在各地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如何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让农民群众能够享受文化盛宴是我们乡镇基层文化工作者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乡镇基层文化站工作者,我结合自身工作情况,谈几点关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山区贫困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凸显,广大农民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希望能够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美丽乡村建设和历史文化名村建设为载体,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山区贫困县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
1、各级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基层领导对加强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清醒认识,农村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农村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力度不断得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阵地、设施、人员、活动、经费不断地得到有效落实;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文化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不断增加,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文化艺术节活动、重要节庆日文体活动精彩纷呈。特别是,各地开展红红火火的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各种“送文化”的形式不断涌现,农村文化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2、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农村文艺工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专兼职相结合,专业和种类不断增多,甚至还涌现了不少农村文化活动经纪人,不少民间的艺术魁宝得到了有效的挖掘、整理、改编,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发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近年来,各类民间文艺演出团体、镇村文化协会纷纷挂牌成立,出现了一些职业的农村文艺表演团队,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大地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化艺术的发展。
3、农村文化消费快速增长。一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出现了一些特色的地方农村文化精品,乡村文化旅游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二是农村文化消费市场潜力渐显,民间传统文化消费模式有所改变,农村居民的文化品位逐步提高。民间传统戏、舞龙、花灯、花鼓、庙会等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文化活动逐渐复苏并不断发扬光大。近年来,广大农民群众逐渐从原来的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开始的文化享受到后来的积极参与,卡拉OK、健身舞、广场舞、健身等非传统都市文化活动也在农村兴起,并逐渐成为时尚,农村文化消费业态和更新在逐步加快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农村文化消费方式开始向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日渐升温。
二、山区贫困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农村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农村文化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广大山区贫困县农村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农村文化消费品在数量与质量上与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扩大和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已经刻不容缓,农村文化消费价值有待深入挖掘和开发。主要表现如下:
1、农村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贫困山区县农村经济不发达,比较落后,各种文化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起来。基层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亟待进一步加强,现行考核农村基层政府的硬性指标是偏重经济建设,而文化事业则属于精神领域,文化站和文化建设被认为很难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不够。基层党委政府就放松了农村文化建设,认为只有投入无产出,有时甚至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引不起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与民生建设尚未形成有机的互动联系。由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短缺,农村文化消费主要还是被动性、消遣性、娱乐性、功利性,文化消费结构不合理,文化消费层次严重失衡。农村居民每逢“红白喜事”,就会花钱请来一些小型文艺表演团体,但表演水平不高,主要是观赏、情调类,平时农村居民谈天喝茶搓麻将,酗酒打牌迷赌博,甚至出现一些庸俗、低俗的文化艺术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乡镇文化站工作管理归属不清,工作开展同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差距较大。
2、群众文化活动引导不够到位,文化消费乏力。尽管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不断增加,但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农村文化发展需求。虽然村村建有“农家书屋”、文化室、体育休闲广场,但正式工作人员缺少,文化站专干往往没有坚守岗位,改行去做乡镇的其他中心工作。由于缺少专人管理和组织引导、推动,一些文化站、书屋等活动场所藏书量少且陈旧不堪,阅读者也少,有的长时间铁将军把门,甚至仅有牌子实无任何文化活动设施,导致无人问津。有些村庄,群众娱乐方式仍然只有看电视、打麻将、吹牛皮,随处可见“斗地主”、“砸金花”、“押九点”,赌博风气和封建迷信活动以及一些不良文化的侵蚀,给农村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也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
3、文化队伍建设不够到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开展的是否有效,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和一批热心的文化骨干。如今农村文化干部队伍普遍年龄结构偏大,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拥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纷纷外流,导致文化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由于严重缺乏专业的综合性文艺人才,农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整理,一些农村文艺作品不接地气,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被农民接受。农民自发成立的文化企业和文艺表演团队不多,农民建设农村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农村文化消费热点少,农村文化市场很不成熟,城乡之间的文化缺乏有效的联动。不少农村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有限,多则三五人,少则一两人,并且他们还兼顾着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长期坚持在农村文化工作上。
三、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带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对推动农村的现代化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前,如何才能够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内在作用,从而顺利开展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1、针对群众需求,拓展农村文化发展空间。乡镇文化站的主要任务除去上级部门所规定的工作之外,还应该真正走到农村基层去,切实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实文化需要,掌握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等。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各乡镇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时需要普及到乡镇农村的各个角落,将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地,始终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文艺为社会”的原则,以群众参与、群众创造、人人享受为目标,创造各种能够满足社会不同群体需求的活动,
搭建真正能够有听、有看、有写、有画、有学、有歌、有舞、有演、有说等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群众能够真正从中受益,实现广大农民心中的“文化梦”。
2、挖掘文艺人才,培养农村文艺活动队伍。乡镇文化站广大干部有必要深入各地调查研究,制定完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到广大农村挖掘文艺人才,建立更多的文艺活动队伍。乡镇文化站应开展文艺扶持,选派专业文艺人才对农村文艺骨干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辅导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艺表演水平和文化活动能力,然后由他们再对其他农村文艺爱好者进行结对帮扶培训,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崇尚健康文明生活的文化氛围。这样,文艺队伍不但数量增加,而且大多扎根农村,文艺作品创作源自农村生活。农村的广大群众不再只是文化的享受者,而且成了文化的体验者、参与者和创造者,这样的农村文化生命力才能够持久和恒远。
3、持续发展农村群众文化,打造文化服务品牌。在农村开展各项文化建设活动,不仅需要进行人才队伍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品牌建设作为支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文化服务品牌。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以打造精品项目和精品团队作为重心。好的群众文化团队才能够真正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而优秀的团队才能够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节目,所以乡镇文化站需要及时为团队建设提供帮助。首先,乡镇文化站需要从群众实际出发,充分关注社会热点和群众对文化需要的方向,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风俗民俗特点,对本地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和运用,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合理定位品牌发展;其次,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可以邀请专业的文艺人才为农村开展文艺培训工作,把文艺教育工作送到农民的家门口。通过各种文艺培训和教育工作,促进农村文艺创新,提升文艺团队的表演水平,从而达到能够出精品项目、铸造文化品牌的目的;再次,要为文艺团队提供更多的表演舞台,促进文艺专业团队发展,逐渐产生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地方文化品牌效应。
4、挖掘乡镇文化站内部潜力,优化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上下协调,以加大政府投入为基础,多方面筹集资金和资源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养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人才,合理运用有限的资金,充分引入社会中的各种力量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创造更好的物质文化条件。只有统一协调、结合内外,才能够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农村特点的群众文化活动项目,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作者单位:长汀县河田镇文化站)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龙茜《山区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文化月刊》 2014年第3期
[3]王云《谈乡镇文化站建设》,[J]《学术百家》2012年第1期
[4]李放《如何发挥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阵地作用》,[J]《大众文艺》2011年第12期
[5]王天长《我为文化站献一计》,[J]《乡镇论坛》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