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运礼 麻文广
摘要:针对音乐教育中沂蒙民歌教学薄弱的现状,通过对音乐教育嵌入沂蒙民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探索通过嵌入沂蒙民歌提升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路径和对策,为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关键词:沂蒙民歌 教学 对策 路径
近几年学界越来越重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本土化问题,已经有研究者开始对学校音乐教育中特定区域或民族的民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早在20世纪初,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就提出并建立了以本民族的本土音乐语言作为音乐教学内容的教育哲学和教学体系,而在我国本土音乐教学现今还处于倡导萌芽阶段。
沂蒙民歌作为山东省本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戏曲、说唱、歌舞、器乐等更适合于学校音乐教育。在国家倡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地方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对本土音乐在保护与传承意识上已经得到重视,但是对本土民歌的传承意识却略显单薄,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在传统文化发方面临沂市的文化主管部门主要在文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民俗活动展演、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这一最广泛、最直接的传承基地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更多的民歌教学内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沂蒙民歌的渊源及演变
沂蒙民歌是沂蒙人民在生活的各个时期生活的真实反映,体现了沂蒙人民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的沂蒙精神,体现了沂蒙人民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是凝聚和激励一代代沂蒙子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昂扬奋进、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沂蒙民歌是沂蒙优秀文化的凝聚,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沂蒙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沂蒙民歌也是沂蒙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沂蒙人民世代积累的宝贵财富。
沂蒙民歌,源远流长。沂蒙民歌的歌风刚健,风格纯朴、明快,表现出沂蒙劳动人民憨厚、朴实的性格,以小调最为突出。南宋时期的《琅琊王歌》就被认为是当时北方民歌的代表。明清以来,小调迅速发展,对沂蒙音乐艺术的整体发展、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如《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等影响着几代人,至今仍在全国传唱。新中国成立后,沂蒙民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沂蒙人民在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沂蒙精神的同时,深入生活,赋予沂蒙民歌新的内容和形式,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新时期沂蒙人民的新思想、新风貌的优秀音乐作品,如《我的家乡沂蒙山》《谁不说俺家乡好》等名闻四海。此外,边歌边舞的秧歌,旋律起伏跌宕的花鼓调,内容丰富的“郯马五大调”等,都给沂蒙民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沂蒙民歌教学的意义
沂蒙山区有着悠久的古代文明,同时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歌。沂蒙人民性格率真、乐观,民歌中充溢着快乐、简练、纯朴、诙谐幽默的情趣,歌风刚健,风格纯朴、明快,呈现出一种粗放豪迈与细腻婉转兼并的特色。劳动号子、小调、大调套曲、花鼓儿歌等等体裁丰富的原生态民歌流传至今,其中小调歌曲是沂蒙山区流传最广、蕴藏量最大的一种民歌。如个性鲜明艺术感染力强烈的《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等。沂蒙民歌教学是临沂大学和临沂市各中小学,乃至临沂市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民歌教学对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开展沂蒙民歌教学,有力地促进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结构的改革,使课堂教学内容向“综合型”、“多样化”等方面发展,对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把沂蒙民歌教学同其它音乐教学内容相融合,使之相得益彰,成为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从而教学质量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三、沂蒙民歌教学的嵌入路径与对策
为使教师能更好地在音乐教育中进行沂蒙民歌教学,弘扬沂蒙精神,传播沂蒙文化,我们应提炼沂蒙民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容,进一步研究沂蒙民歌在当今音乐教育教学中的教法以及对策。
(一)路径选择
当今流行音乐文化盛行,民歌距离学生的学习生活越来越远,沂蒙民歌也不例外,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学习沂蒙民歌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民歌的兴趣。学生对沂蒙民歌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沂蒙民歌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育教学中需要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激发,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就沂蒙民歌学习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风格最为明显的民歌
临沂市民歌种类繁多,数量丰富,风格多样,浓郁的风格性特色浓厚。当今学生接触较多的是流行音乐文化,只有让他们感受民族意味强烈的沂蒙民歌,才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的学习欲望。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歌曲的选择上,应选择地方风格性强且适宜学生学习及其演唱的沂蒙民歌。因此,建议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育实践中选择能够代表沂蒙山区音乐风格,地域特色明显的民歌作为音乐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不选择根据沂蒙民歌改编的作品以及以沂蒙民歌风格为基础创作的原创作品。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民族文化的精髓,更好的体现出民歌所蕴含的一种不屈、乐观和奋发自信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民歌
沂蒙民歌是沂蒙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锤炼而形成的,历史传统悠久深厚,文化背景博大精深,是沂蒙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沂蒙精神、民风民俗、沂蒙文化的形成,以及沂蒙地区许多民俗内容、文化内容和历史内容的形成与发展都经历了长期的文化积淀,都充分展现了沂蒙文化的丰富多彩。因此,在选择适宜的沂蒙民歌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势必要注重民歌内容的选择。使学生们在学习沂蒙民歌的同时,了解身边的人、事,了解多样文化、地理人情、风俗习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老师加以介绍和引导,通过学习这些歌曲,让歌声和旋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着的这片土地,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劳动人民以及热爱劳动人民创造的古老而厚重灿烂的文化,增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探寻和认识,体现沂蒙地区的文化风采,从感性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嵌入对策
1.明确沂蒙民歌教学目的
在进行沂蒙民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沂蒙文化,培养他们对沂蒙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在进行音乐的教育教学中,沂蒙民歌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熟知沂蒙山区这一地域民歌的特点,让学生有“味”的演唱出来。音乐教学目不是要求学生把歌曲演唱得完美,而是让能够了解沂蒙民歌的区域特点以及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把沂蒙民歌的地方风味演唱出来就可以了。因此,这里强调的有“味”,是让学生做到尽可能的有“味”。同时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社会主义文明的认同,实现沂蒙文化对社会发展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发挥音乐教师引导作用
如今,社会在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文化的多样性已经形成,流行的文化已充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沂蒙民歌作为沂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沂蒙地区的具体呈现,学生在学习和接受这一文化时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习年龄的阶段性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民歌曲目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
小学阶段注意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注重选择趣味性强、简单易懂的歌曲对学生的演唱给予引导,从音乐上对学生进行沂蒙文化意识基础的培养。初中阶段在注重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的基础上,灌输演唱方法的教学意识,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审美观的培养为目的进行沂蒙民歌的学习。高中阶段、高职高专、大学本科则要注重从历史深度和思想深度的角度入手,对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沂蒙精神、沂蒙文化等具有深度内容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进而引发对沂蒙民歌和沂蒙文化的重视,进行沂蒙民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视历史传统文化传授
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表现表达思想情感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和文化,民风民俗等内容,沂蒙民歌也不例外。学生通过学唱和欣赏民歌,增加学生对本土音乐、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当今科技的手段相结合,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注重民族传统和民俗文化的灌输,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方面去深刻的认识民歌,学习民歌。最终达到教授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目的,并让学生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并最终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沂蒙民歌的教育教学是以演唱和欣赏二者相结合为主线,以沂蒙精神为理论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沂蒙文化、沂蒙民风民俗为背景,以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为前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类艺术活动和艺术创造的价值,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
基金项目:
本文为山东省职业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项目编号:2015zcj085;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编号:15SDJ009;临沂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5LX124;临沂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4067。
参考文献:
[1]苗晶.《沂蒙山小调》释疑[J].音乐研究,1980,(03).
[2]王会会.沂蒙民歌演唱风格的传承与创新[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3]李方琴.谈沂蒙民歌的传承与普及[J].广播歌选,2010,(06).
[4]武装.《沂蒙山小调》及其传播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王洪娜.临沂民歌风格特征与传承[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郭萍.试论山东民歌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建设与应用[D].烟台:鲁东大学,2014年.
[7]齐津锋.山东民歌在山东地区传承的现状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4,(08).
[8]叶胜.民歌教学的现状与出路[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05).
[9]齐津锋.浅谈民歌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昌吉学院学报,2008,(01).
[10]吴海华,姜仁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湘西民歌教学探讨[J].音乐探索,2012,(02).
作者简介:
[1]石运礼:临沂大学费县分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