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2015-05-30 01:20:04张立
2015年19期
关键词:协调机制

张立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当前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性、客观性和紧迫性,系统介绍了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四川九洲”)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做法,提炼了对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的思考与启示,以期能够为其他企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利益均衡;协调机制;四川九洲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是诸多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和公有制企业的改革,使劳动关系多样化、复杂化;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使劳动关系市场化、契约化。与之相对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手段、措施和机制也在逐步完善。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为主体的有关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体系、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等相配套劳动关系的调整法律法规体系的颁布、实施和建立,使劳动关系矛盾调整处理纳入了法律的轨道,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这些制度改革和机制的形成,初步实现了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为保持劳动关系的总体和谐,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必须看到,随着市场化、城镇化、老龄化等多重社会变迁交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关系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使得我国劳动关系问题具有突出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我国劳动关系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可以说,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个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关注、劳动者关心、学者感兴趣,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面临的实际问题。

本文在广泛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和谐劳动关系的概念出发,以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视角,以四川九洲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为实证,就和谐劳动关系的创建进行尝试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应该以劳动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利益均衡机制为主要手段,以矛盾协调机制为补充,从而达到企业和职工之间的互惠互利、和谐统一、平等融洽、共谋发展的目的。

一、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及特征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1.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指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建立的劳动法律关系,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合格主体之间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即双方当事人是受一定劳动法律法规所规范的主体。劳动关系是同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其权利和义务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①劳动关系是由劳动活动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劳动者必须参加用人单位,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并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生产劳动,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劳动关系的另一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必须提供安全的生产、工作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②劳动关系是双方的经济利益引起的

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给付劳动报酬,提供职工福利和相关的社会保险待遇,劳动关系是由双方的经济利益引起的。

③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具有特定性

劳动关系的劳动专指为谋生而从事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的、有报酬的劳动。依法确立劳动关系是从事劳动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是谋生的手段,劳动的目的是为获取劳动报酬。

④劳动关系还受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劳动关系还会受社会经济、技术、法律法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劳动关系不仅表现为社会经济关系,还表现为社会文化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①劳动者

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个人,是参加劳动、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个人。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劳动者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必须同时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②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认可的可以雇佣劳动者的单位,主要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注册的个体经济组织等。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用人单位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必须具备用工权利能力和用工行为能力。

③其他主体

广义的劳动关系主体除了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外,还包括工会、雇主协会和政府等其他主体。工会是由职工组成的、旨在维护和改善劳动者工作条件、代表和维护工会成员法定利益的组织;雇主协会是指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用人单位权利和利益的组织;政府是依法介入劳动关系管理的行政单位。

3.劳动关系的特征

①劳动关系具有法律规定的平等性

在法律关系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劳动关系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相互选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劳动报酬等协商一致后,可以以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建立劳动关系。

②劳动关系具有现实的不平等性

在劳动活动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用人单位处于领导、管理和支配的地位,而劳动者则处于被领导、管理和支配的地位。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大多处于弱势地位。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掌握核心技术和资源的少数劳动者也成为强势劳动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威胁用人单位的风险。

③劳动关系具有隶属性

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动者会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会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用人单位的指挥和领导,用人单位就会成为劳动者的隶属单位,即劳动关系具有隶属性。

④劳动关系具有经济利益的性质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一种特殊商品,劳动者以符合用人单位的工作能力和技能从事劳动,可以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取得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后,可以现实产品的增值,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因此,劳动关系具有经济利益的性质。

⑤劳动关系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由于特定的经济利益目标而结合的,是由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下的期望、人际关系、行为特征组成的。劳动者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从劳动中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荣耀和满足感。因此,劳动关系既是经济关系,又是社会关系。

(二)和谐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1.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

和谐劳动关系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实践上均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界定。多数一致的看法认为,和谐劳动关系是劳动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相互沟通、全面协调、依法治理、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双方一种和谐融洽的良性状态,构成劳动关系的双方以良性互动、真诚合作、共谋发展为目标,各自的诉求能够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发展中得到实现。在市场调控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在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框架下,以个别劳动关系合同和集体劳动关系合同为基本手段,通过民主协商的途径,依法协调彼此的利益矛盾,实现各层级劳动关系的持续稳定,最终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2.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

①和谐劳动关系应当是合同型的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经双方当事人签订,即确立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有关劳动权利义务通过书面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固定化、具体化并以此规范和约束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行为。通过劳动合同的履行,实现双方各自的权利。任何一方违约侵害另一方权益的,都要承担经济或法律责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不断提高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同意识,依法签订并严格履行劳动合同,充分发挥劳动合同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②和谐劳动关系应当是法制型的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律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手段,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在构成、运行、处理等方面应当实现法制化,法律原则、法律方式应当成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模式。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在劳动关系运行的各个环节,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这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依据和保障。

③和谐劳动关系应当是民主型的

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法律制度。也是工会从整体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对涉及职工劳动权益问题,如工资、工时、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由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用以规范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体现了劳动关系的共同决定权,改变了劳动关系事务的处理由用人单位一方独占的局面,从而提升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权利。

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职工民主管理是职工依法直接或间接参与管理所在单位内部事务,其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职工意志对用人单位意志的影响和制约,用人单位意志对职工意志的吸收和体现,从而使劳动关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我国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应当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依法落实职代会职权,使职代会成为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共同参与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④和谐劳动关系应当是救助型的

劳动关系双方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异和看问题角度的不同,产生一些矛盾难以避免,关键是看有没有一套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有效机制。我们既要正视矛盾,又要努力地去解决矛盾。劳动争议就是劳动关系矛盾的表现,劳动争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影响范围比较大,看似简单的劳动争议,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二、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历史性变革时期。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应该说,我国目前的劳动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问题。

(一)依法经营理念不够

近二十年来,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从法律意义上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然而在实践上,尚有很多用工单位依法经营理念不够。虽然绝大数都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流于形式,甚至于一纸空文。职工在就业、劳动合同、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方面的权益并没有得到完全保障。

(二)民主管理不到位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是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客观要求。然而我们却看到,很多用工单位民主管理不到位,工会组织缺乏有效建设;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没有或者流于形式;集体协商机制缺失。职工的民主管理得不到有效实现。

(三)利益共享机制不健全

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经济关系,既然是经济关系,则必然涉及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劳动关系的这一属性必然要求用工单位在平衡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利益关系的前提下,充分思考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如何实现利益共享,以求得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共同成长。然而,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或个体经济组织,无视这一规律的存在,无论自身效率如何,很少考虑劳动者的利益诉求,最终造成劳动关系紧张,以至于影响自身的发展。

(四)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有效性差

由于政府行政权力从传统劳动关系中退出后对劳动关系的引导和监管弱化,而现代市场经济应有的制衡劳动关系的工会组织和雇主组织尚未形成对等的谈判实力,因此,当前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不够。此外,面对日益复杂的劳动关系矛盾和法治建设要求,能够用于具体运行和实际操作的规则也很匮乏。

(五)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缺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企业的利益格局和职工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急剧的社会变迁和企业快强节奏的工作方式形成,带来的是职工心理问题急剧增多,由此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人的作用,社会和谐的基础首先是人的和谐、家庭和谐和企业和谐。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从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角度出发,既考虑了人的内在需求,又努力去实现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企业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企业大局稳定,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这一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

三、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性

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党的十八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今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下发,更是对积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极具指导性,将对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职工队伍的稳定与壮大,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化的今天,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根本所在。职工是企业的基石,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只有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和谐了,职工的满意度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才能被调动起来,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精神才能被激发出来,才会兢兢业业地为企业服务,从而提升企业的效率、品质,竞争力才会得到加强,企业才能得以持续发展。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形象,就必须协调好劳动关系,充分保护、调动、发挥好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可以说,企业越发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越迫切。

(二)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立和谐家庭的客观要求

和谐家庭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家庭模式,是民主平等、学习求知、创业致富、道德高尚的家庭追求。而作为劳动关系的主要内容如就业、工资、社会保险等问题无不与建设和谐家庭息息相关,其实质都是民生问题。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可以促进职工实现自我价值,有效推进和谐家庭的建设,是建立和谐家庭的客观要求。同时和谐家庭也是企业的大后方,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建设和谐家庭是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关系。

(三)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企业是社会中最具活力而又数量众多的社会组织,没有企业的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的繁荣,同样,没有企业的稳定就不会有全社会的稳定,没有企业的和谐就谈不上全社会的和谐。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既能为企业增添活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又能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它关系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四、四川九洲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做法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国家从事二次雷达系统及设备科研、生产的大型骨干企业;是从事数字电视设备、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信息网络系统、电线电缆光缆、车载指挥通信系统、应用电子系统、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手机消费终端等的开发、制造、经营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

九洲公司长期坚持创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做了大量探索与实践。自1993年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以来,劳动合同签订率一直保持在100%,并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履约。自1999年实行集体合同制度以来,始终坚持集体合同三年一签订,一年一检查,一年一改进的做法。总体上保持了企业劳动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和谐。

(一)四川九洲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做法介绍

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规范制度行为

四川九洲自始至终坚持合法经营、做遵纪守法的法人公民,模范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制定了有关职工就业、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工作与休息休假、培训开发、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通过合法的规章制度自觉规范公司和职工的行为。

2.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强化企业民主管理

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是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客观要求。四川九洲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尊重职工、相信职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吸纳职工参与到公司的重大管理事务之中,让职工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实现公司和职工的共同发展。

① 重视工会组织建设,切实推进民主管理

工会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者。四川九洲历来重视通过工会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积极发挥工会作为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作用,保障民主管理的效益最大化。一方面,通过工会组织职工选出自己的代表,依法与公司就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监督并实施,充分履行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通过工会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通过厂务公开、合理化建议、安全生产监督和职工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强企业管理,避免决策失误,同时又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公司的凝聚力,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②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听取职工建议意见

四川九洲从成立工会组织时就建立了完善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公司工会定期换届选举,按民主程序选举产生职代会代表。公司每年定期召开两次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一方面听取行政工作报告,另一方面,就关心的问题提出议案,提交职代会审议;不定期召开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每季度固定一次由总经理向职工代表作经济发展形势报告,职工可以动态了解公司的运作状况和重大决策,公司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凡是有关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坚持做到了在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上充分讨论并审议,获得通过后方才实施,有效保障了企业经营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民主性,保障了职工的切身利益。

③建立完善集体协商机制,提升劳动关系管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平等协商的集体合同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稳定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四川九洲于1999年4月22日率先在绵阳市正式签订了集体合同,并且每3年续签一次。为了保证集体合同得以充分履行,工会每年专门组织职工代表、企业有关职能部门和集体合同协商委员会成员对集体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就检查中提出的问题以书面形式转交相关职能部门,要求限期给予书面答复,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工会将检查的情况以书面形式向企业法人代表和工会主席汇报。公司集体合同的签订程序规范,其内容合法、全面,可操作性强。

近年来,公司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集体合同的内容,分别就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事项订立了专项集体合同。尤其是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建立,使得工资决定机制由行政单方决定转变为劳资双方共决,进一步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

公司还建立了职工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干部任前公示等制度,确保了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

3.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切实维护职工切身利益

四川九洲工会组织、劳动争议协调组织、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劳动保护监督组织等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健全且工作成绩突出。

①工会组织健全,工作成绩突出

公司工会作为代表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组织机构,从建厂之初就成立了工会组织。工会按照业务分为:组织民主管理、女工、生活劳保、宣传教育、文化体育、生产等六个专门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公司工会下设40余个分工会。多年来,公司工会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工作。由工会牵头组织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文娱体育等活动,促进了生产、改进了企业管理、提高了职工技能、健康了体魄、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工会做好了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和对职工权益的维护工作,处处为职工着想,赢得了职工对工会组织的信赖。在职工的心中,工会就是自己的“家”。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公司工会在处理和化解劳资矛盾方面,很好地协调了职工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促进了公司经济平稳、持续和高速发展。公司工会因此而荣获四川省女职工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荣获四川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先进集体;荣获工会系统的最高荣誉——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②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及时调解劳动争议纠纷

公司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在工会,由工会主席担任主任,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各基层单位成立相应的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当发生劳动争议时,调解组织及时逐级进行调解,直到双方满意为止。近年来,公司没有一起劳动争议申请到市劳动仲裁部门进行仲裁,也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劳动纠纷。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多次被市总工会评为法律工作先进单位。

③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健全,充分保障职工合法利益

公司形成了以审计法务处、工会、人事劳资处共同实施的内部劳动法律法规制度监督体系。工会和人事劳资处定期到公司各单位了解和调查职工工资的发放情况。尤其在奖金的发放上,检查各单位是否按照公司分配制度和原则办事,二次分配办法是否客观公正,单位是否按照职工的贡献与奖金挂钩等,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要求立即整改。公司审计法务处对经营单位进行效益审计,对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离任审计,使公司利益和职工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④劳动保护组织健全,作业场所安全卫生

公司加强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了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劳动保护监督机构,设立了专兼职生产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公司职工作业场所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对作业场所每两年进行一次检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对个别超标的作业场所进行专项整治。近年来,公司分别通过了清洁生产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认证。

4.畅通职业生涯渠道,搭建价值实现平台

①“三师制”

四川九洲十分注重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创立了具有九洲特色的工程技术人员“三师制”、经营管理人员“三师制”、操作人员“技师制”,分别为工程技术、经营管理和操作技能人才铺设了多渠道、多层次、宽口径成长成才的职业生涯通道,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舞台和价值实现平台。“三师制”的创立,在九洲建立了“两兼顾”的人才成长和协调发展的通道:对于专业技术人才,主要走专业技术序列,在公司内部建立起纵向的技术职位体系;对有管理能力和意愿的员工可走行政序列,每年提拔一批年轻有为的骨干职工充实到中层管理岗位。双向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为职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从而推动九洲不断前行。

②人才工程和专家工程

公司还进一步建立了“人才工程”和“专家工程”制度,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人才工程和专家工程培养造就了一支活力四射、能征善战的人才队伍,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公司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励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5.稳步提高职工待遇,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四川九洲始终把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作为企业的价值取向,坚持“职工利益无小事”的理念,高度重视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职工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切实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①提高工资水平

公司在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的同时,让职工充分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在职工工资收入方面,公司按照“两低于”原则逐年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使职工工资收入一直在本地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水平。职工对工资收入水平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公司还引入风险机制和竞争机制,建立了科研项目重奖制度、预研项目奖励制度,设立技术带头人专项科技奖金,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施重奖,突破论资排辈实施奖励购房资格等激励措施。

② 改善福利待遇

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为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职工因患重大疾病而产生的风险,公司参加了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在内部建立了补充医疗基金;为职工参加了住房公积金。真正让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得其所”。公司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的工作获得了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绵阳市“社会保险A级信用单位”、“失业保险工作先进单位”。

为了保障和提高公司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建立国家倡导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司设立了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缴费与职工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贡献大小挂钩。企业年金制度的设立,起到了吸引和稳定人才,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的作用,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公司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公司关心职工身心健康,把职工疗养列为每年必须完成的任务。每年组织标兵、能手、有毒有害工种职工和有突出业绩的职工到环境优美的疗养地疗养。每年有计划地安排100名左右职工去外地疗养。

③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近年来,公司花大力气改善职工工作环境,更换新的办公桌椅,安装了空调,配备了高配置的电脑,工作舒适度大大提高;不断强化定置管理,职工工作场所整洁卫生,令人爽心悦目。公司厂区树木繁茂、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被绵阳市评为园林式工厂。

公司还不断改善职工的居住环境。近年来,公司修建了功能设施完善的供新职工居住的单身公寓和电梯公寓,改造了第一生活区、第二生活区,新建了第三生活区、第四生活区,职工居住环境更加宽敞、更加舒适。

6.培塑优秀企业文化,陶冶职工高尚情操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多年来,公司一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努力营造令职工充满激情的工作氛围。

四川九洲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开放、协同、创新、进取”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创新电子科技,推动产业升级,秉承军工品质,泽被九州民生”为企业使命,以“百年的九洲,创新的九洲,世界的九洲”为企业愿景。

通过培塑优秀企业文化,逐步探索建立了一套独具九洲特色的管理风格和模式,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发展战略上来,职工情操得到陶冶,劳动关系得以润滑,公司凝聚力得到不断加强。

7.关心弱势群体,弘扬传统美德

公司非常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创造性地探索关心人、尊重人的途径,弘扬传统美德。建立帮扶基金,用于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建立特困职工和大病职工档案,争取政策支持和救助;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尊老敬老”、“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为特殊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以上措施切实解决了生活困难、因病住院、子女读书和受灾等困难职工的问题。

(二)四川九洲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效果分析

1.公司和职工劳动关系和谐,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

通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四川九洲和职工之间坚持平等性原则,互惠互利、互谅互让、相互尊重、和谐相处,赢得了国家、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公司连续荣获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03年公司工会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05年荣获首批全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四川省国有企业中仅九洲公司一家获此殊荣);2006年公司荣获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杰出奖;2009年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公司职工队伍稳定,吸引聚集大量人才

通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四川九洲职工队伍得以稳定发展,吸引和培养了大量人才。“梧桐长成凤凰来,佳木如盖良禽栖”,和谐发展的九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加盟九洲。九洲也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招贤纳才,每年从重点高校、人才市场和社会上招聘各类人才300余人,为公司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有了稳定的职工队伍,公司的培训工作找到了立足点,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0余人,其中各类优秀人才13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2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

3.企业生机活力焕发,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使四川九洲一直处于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2002年九洲集团工业总产值和销售回款双双突破10亿元,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回款双双突破20亿元;2007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回款双双突破50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回款双双突破100亿元;2014年公司经济规模突破200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10年跻身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2014年列第20位),荣获“四川省突出贡献工业企业”、“四川省2010年度上百亿元台阶奖”等荣誉称号,为四川工业企业最大规模30强、最佳效益50强,通讯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最大规模10强、最佳效益10强。

五、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与启示

通过对和谐劳动关系概念的理解,结合我国当前影响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的因素分析,以及对四川九洲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案例展示,笔者认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依法经营

近二十年来,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等一些列劳动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劳动法律法规调整全部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合同调整集体劳动关系、个体劳动合同调整个体劳动关系的格局。

劳动法律法规日趋细化,就有关职工就业、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工作与休息休假、培训开发、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都有相当详细且强制性的规定,国家劳动监察的力度也是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用工单位必须与时俱进,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经营,通过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民主管理,保障权益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的指导方针,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强化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但是办好企业的基础,也是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一个显著标志,必须予以强化。

1.坚持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业的发展大计、年度工作思路、工作安排、财务预决算等,以及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在职代会会上向职工代表报告并经职工代表审议通过。职工代表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民主测评,既体现了职代会的权威性,也体现了由职工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管理、实施民主监督的作用,进而折射出一个企业和谐的民主气氛和职工与企业管理者的和谐关系。同时,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体系,从制度上确保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顺利进行。

2.满足广大职工的知情权。满足职工对企业的知情权是企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的要素之一。通过对企业、部门、班组工作的三级公开,最大限度的让广大职工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了解与自已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满足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拥有发表自已意见的权力,是社会文明,企业进步的标志,也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及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标志。

(三)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共享成果

和谐劳动关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劳资双方利益的平衡,共享发展成果,使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利益得以维护,达到双赢。

1.完善“劳资自治”机制。劳动关系最终是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其和谐取决于双方利益的共赢。实施并推行“劳资自治”,就是以劳动关系双方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通过逐步完善劳动关系内部利益制衡机制,增强自治能力,增进劳资双方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劳资双赢的合作博弈,从根本上减少劳资冲突,即使发生冲突也基本能在双方之间解决,避免劳资矛盾的显性化和外部化。

2.切实落实好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用工单位在有效平衡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一定要充分考虑劳动者的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一是要建立良好的工资增长机制,让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随用人单位效益的增长而增长;二是要提高员职工的福利待遇水平,尤其是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三是要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生活条件。有条件的用工单位还可以探索企业年金、职工持股等长效激励机制,优化劳动者与生产性资源的结合。

(四)完善协调机制,化解矛盾

按照健全机构、完善职能、明确分工、协调有力的思路,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形成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1.建立健全基层三方协调机构。加快建立健全政府、工会和企业组织三方协调机构,明确各自职责,规范运作程序,增强整体效能,形成稳定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增强三方会议协调内容的针对性、前瞻性和预见性,解决好职工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好劳动争议案件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形成监督与预防并重的协调机制。

2.加大政府依法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探索建立简便、高效、快捷处理劳动争议的新机制;完善劳动仲裁案件审理通报等制度;搞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开展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条件、拖欠工资、超时加班、使用童工等检查活动;建立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联动机制,加强与信访、公安、建设、工会、妇联等职能部门和群众团体的横向联系。

3.提高工会和职代会的维权能力。工会、职代会应坚持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宗旨,坚持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维权理念,准确掌握职工的愿望和要求,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重点抓住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关键环节,突出做好维权工作,努力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4.畅通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全覆盖的劳动监察网络,畅通劳动者信访、投诉、举报渠道,使劳动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五)健全职业生涯通道,人尽其才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核心要素,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力。企业只有高度关注职工的需求、职工的成长,为职工搭建起干事创业的平台,让职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施展其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共同成长。职工能够人尽其才,对企业的满意度提高了,劳动关系自然也就和谐了。

1.让劳动者对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拥有参与权。

每一名劳动者由于学历、技术、性格等原因,所具备的特点和专长也是不一样的,但每一名职工都会有自己的长处,都想通过一定的平台展现出自身的才干,让自己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得以满足。在对劳动者的成长需求进行深入摸清和了解的过程中,可开展思想问卷调查、走访调研 、合理化建议等形式,科学制定出职工成长通道的相关办法和机制,使职工在关心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尊重的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成长。

2.建立复合型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能有足够的管理职位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够得到提拔或晋升,如果劳动者都想“挤上”管理职位,恐怕对于大多数职工来说,待自己努力到退休也难以实现自己的这一愿望。用工单位应该结合劳动者兴趣爱好、专长、性格特点等建立起多渠道的职工职业成长通道,以让职工能切实感觉到“条条道路通罗马,条条道路有希望”,同时要让职工拥有“选择权”而去选择最佳适合自己的成长通道。通常来讲,国内常见的复合型职业生涯通道设计为集职位体系(管理)、技术体系、职称体系、技能等级体系等于一体的优化组合模式。

3.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

用工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起科学的全员培训体系,开展好多形式的培训工作,使劳动者感受到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培训可以提升技能,通过技能提升可提高待遇,从而树立一种“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发展,人人都能作贡献”的职业价值取向。

(六)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心工作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也是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选择。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劳动者,充分尊重劳动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重在解决他们内心的精神困惑和心理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劳动关系和谐,开心工作。

目前,我国绝大数企业在这一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作为用工单位,要创造条件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这一工作。一是要大力普及心理科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基础性工作;二是要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心理教育专兼职骨干队伍,开展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缓解和消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促进其心理健康、协调发展;三是要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积极健康、融洽和谐的内外环境,对提高劳动者控制和调节不良心理的能力,巩固心理教育成果,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四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要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与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要讲道理,又要帮助职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收入分配、医疗住房等实际问题。(作者单位: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刘钧:《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2]唐鐄:《战略劳动关系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人事出版社,2010年8月;

[3]冯同庆:《劳动关系知识读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年12月;

[4]王杰 高敬 南兆旭:《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

[5]乔健:《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外劳动关系趋向的比较与思考》,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1月号。

猜你喜欢
协调机制
论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职能
城乡流通协调发展与扩大消费问题探讨
军民航防相撞之协调工作
我国农村流通业与农民增收互动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行政调解研究——以交通纠纷为例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21:58
对民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一点思考
论我国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协调机制的完善
商(2016年23期)2016-07-23 22:28:39
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政府协调研究
商(2016年16期)2016-06-12 17:04:48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相关利益主体协调机制研究
商(2016年11期)2016-05-04 01:30:03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机制研究
科教导刊(2015年24期)2015-10-14 23: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