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
【摘要】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文章从二者的不同入手,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特点 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92-02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 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二、如何做好高中数学教学
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该如何进行教学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后应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首先设置一个具有吸引人的问题来导入本堂课的重点。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
(二)针对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该有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围绕着学生教学目标大体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前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在数学一对一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应该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抽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问题是数学产生与发展的源泉,带着问题去学习数学才能有利于我们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所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抽出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当堂课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帮组学生进行知识拓展,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五)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满堂灌的方式,要时刻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六)学会掌控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
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请学生在草稿纸上动手演练。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多提问,让其有更多的表达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七)课后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
为了更好的巩固当堂课的学习效果,要针对本堂课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年级、基础、学习习惯及学生所在学校课后布置作业量来适量布置作业,保证学生能够做完。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其实,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冯金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浅谈[J].都市家教:创新教育,2009(9)
[3]周玉娟.简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