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梅
海里真的有鳄鱼。
大约二十一岁的艾纳亚多拉刚刚知道这个事实。但幸运的是,他已经渡过了那“任何东西都可能冒出来”的大海,抵达了自己想要停下来的地方—意大利。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来自阿富汗男孩艾纳亚多拉,由意大利作家法比奥·格达记录写成。之所以把艾纳亚称为男孩,是因为他的流浪故事大约开始于十一年前,那时他才十岁。之所以说“大约”,是因为在流浪中,他忘记了确切的时间。作者在前言中说:“我尽可能原汁原味地还原他的语调,忠实地记录他讲述的故事。”
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希腊、意大利,这六个国家的名称便是《海里有鳄鱼》 一书的目录,正是这六个地方串接起艾纳亚多拉流浪的路径。十岁的阿富汗男孩,用了八年的时间,走过六个国家,写下了人生的传奇,小说的这些关键信息已足以吸引你的眼球,而当你将目光投向它时,你的心一定会一次又一次被打动。
在小说中,艾纳亚多拉说,是他的遭遇改变了他的人生。
艾纳亚的父亲在为普什图人运货时被劫匪杀害,普什图人却要让艾纳亚和他的弟弟为他们做奴隶,来补偿父亲带给他们的损失,为了不被抓走,他们兄弟俩白天不敢回家,晚上只能待在院子里的地洞里,当艾纳亚十岁时,妈妈决定让他彻底离开家,于是,在一个清晨,媽妈不得不把他一个人留在巴基斯坦奎达城的一个小旅馆里。
因为受够了被人欺负,受够了原教旨主义者,受够了警察,奇迹般地躲过一次瓦哈比教徒袭击的艾纳亚不得不决定离开巴基斯坦,去那个可能更友好、可能会提供很多工作机会的伊朗。
在伊朗,一次次被遣返,再去找蛇头,再偷渡。有一次,他差点被警察打死,只因为跑得比子弹还快,才躲过一劫。所以艾纳亚不得不想办法去土耳其。
二十七天的时间,七十七人的旅行,十二人冻死或饿死在路上,终于到了伊朗与土耳其交界的山顶。五十个人被藏在卡车夹层的狭小空间里,才抵达伊斯坦布尔。却发现即便经历了翻山越岭、被塞进卡车的悲惨遭遇,却得不到一份赖以维持生计的工作。于是,艾纳亚不得不选择去希腊。
五个孩子,带着一个橡皮艇,漂流在海上。经过整个晚上与海风、海流、海浪的对抗,失去了一个同伴后,终于看到了希腊的国旗,并有幸赶上二○○四年即将开始的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终于他在这座需要黑工的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很快,工作结束了,无目的的流浪又开始了,所以,他不得不去意大利。
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不得不”改变了他的人生。“他们说,海里有鳄鱼,不可能跨越,就像我们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噩运,但终究,竟是那噩运引领我完成了不可能的梦想。”所以,读这样的故事,你也会不得不为艾纳亚的人生困境而伤心落泪,不得不为他最终完成的梦想而欣喜惊叹。
当艾纳亚到了意大利之后,他决定留在这里,不再漂泊。因为他在咖啡馆里喝卡布奇诺时想起了两个人:在威尼斯车站热心帮助他的男孩,在特米尼火车站帮助过他的一位很友善的夫人。他产生了想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国家的愿望。是的,他想留在意大利,不仅仅是因为胃口被满足,还因为心灵被温暖。
他离开故乡,是因为在故乡纳瓦,塔利班当着孩子们的面射杀了他们的老师和校长;在故乡纳瓦,他一出门,就没有人知道回来的是他还是他死去的消息;在故乡纳瓦,他们哈扎拉人连出门散步都不被允许,人们随时有因一丁点小事就被处以极刑的危险。
当艾纳亚在意大利获得了政治避难居留权时,作为读者的你,被小说起伏的情节拉扯得紧张的变形的心终于安顿了下来,就像艾纳亚一样,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
这个时候,你也会发现,除了幸运外,艾纳亚身上也有一些让他可能更幸运的品质。
他一直牢记妈妈的话,远离暴力和毒品,这让他有了进入文明社会的可能; 他会把送香茶的小费交给收留他的拉希姆先生,以此博得对方的信任,这让他在关键时候得到了拉希姆的帮助;他用心交友,得到好朋友苏菲,这让他在生病时有了好友的陪伴;他在流浪中也获得了一些生存智慧,能理性冷静地处理突然出现的状况,他在该等待时选择等待,该冒险时选择冒险;他一直没有失去人性的良善,在痛苦难忍时,也会去帮助那些一起偷渡的人;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向往学校,渴望受到教育,从不放弃学习的机会,这或许是他在意大利能最终获得政治避难居留权的重要原因。
悲伤与希望同在,高潮和低谷交错,人生若同小说一般跌宕起伏,小说便成人生的记录。那我们这些读者,便无法仅仅从欣赏艺术的角度去阅读它了,它或许会引起我们对遥远的远方的关注,对苦难的追梦者的钦佩,对不可思议的毅力和决心的推崇,甚至会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曾经和过往。正如艾纳亚到了意大利,在学校上卫生课时,他对老师们讲的内容非常吃惊,他想起以前的经历,不禁怀疑自己是怎么完好地生存下来的。
八年后,艾纳亚终于有机会给妈妈打电话,电话那头只传来一声叹息,轻轻的,湿湿的,咸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