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训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编写的思考

2015-05-30 22:02李小珉许炎义
大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教材

李小珉 许炎义

[摘 要]为了满足合训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需要,在深入研究合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授课讲稿及教学、科研经验,编写出版了《电子技术基础》,该教材使用后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材在内容选取、结构编排和方法讲授等方面均独具特色。

[关键词]合训专业 电子技术基础 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63-02

2012年6月学校根据2011年全军、海军两级院校工作会议对“合训分流”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改革要求,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基础教育合训,专业训练分流”的指导思想,所有学生在前两年不分专业,进行基础合训,第三年进行专业分流。“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课程作为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被选为所有专业(包括电类专业和非电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安排在第四学期按80学时实施。为此,我们需要打破以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按照电类专业和非电类专业分别实施的模式,在深入研究合训专业和直通车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编写了配套教材。该教材于2013年2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已经使用两期,教学效果良好。本文总结了该教材在内容选取、结构编排和方法讲授等方面的特色。

一、基本情况

我校以往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按照电类专业和非电类专业分别实施,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电子技术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后续专业课程对其具体知识点和掌握程度都有明确的要求,以模拟电路(60学时)与数字电路(50学时)两门课程分别实施,使用教材为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在非电类专业中,本课程是扩充知识面的通识课,后续专业课很少涉及其内容,所以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合并为“电子技术基础”一门课程,按60学时实施,使用教材为自编教材。

新制订的合训分流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针对所有专业统一教学内容和要求,为此首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兼顾电类与非电类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对本课程的不同教学要求,二是如何解决学时少与知识点多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进行市场调研。“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基础课,市面上配套的优秀教材很多,一般原则是首选具有权威性和前瞻性的经典教材,没有合适的再自己编写。通过调研,发现现有教材都是按照电类与非电类专业来分类的。电类专业要求的内容、学时较多,而非电类专业涉及的知识点又难以满足电类专业的要求,无法满足新的合训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因此需要着手编写。

二、编写原则

合训分流人才培养突出强调:一是厚基础,即培养学生宽广的科学文化基础,打牢长远发展根基;二是强军政,即培养学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三是指技合一,即指挥和技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指挥员素质,尤其是对海军这个高技术兵种来讲,指挥和技术岗位是很难区分开的。大学培养的主要是一种学习方法,要打牢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综合素质根基,尤其是科学文化根基。

基于此指导思想,经过反复研究,确定教材包含的知识点应满足电类专业对本课程较高的教学要求,不能少;但在较少的学时内,可以对知识点的叙述和讲解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通过进一步深入研讨分析合训专业与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笔者认为对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要求知识点的掌握不但包括“是什么”,还要有“为什么”;而对培养目标是海军各岗位初级指挥军官的合训专业学生,更应强调宽广的知识面,弱化知识点的深度,即重点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比如电路功能、电路组成、分析方法、指标计算等,淡化“为什么”,比如电路的产生背景、构成规则、优缺点分析、改进措施等,以解决学时少与知识点多的矛盾。

确定了本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内容后,又将其细分为必须的、重要的、扩展的、参考的和自学的等几个部分。经过精简、归纳、优化和取舍,确定出本教材的结构体系并落实在教材目录上。

三、结构特色

教材内容按照先模拟后数字的顺序编排。模拟部分按照器件、放大电路、反馈电路、集成放大、电源的顺序展开,数字部分按照逻辑电路基础、组合电路、时序电路、信号产生与变换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顺序展开。与现有教材重视细节、容易忽略整体概念相比,为了强调“是什么”,弱化“为什么”,在结构上做了以下安排:

(1)将晶体管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差分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这几个知识点合并为一章,即“放大器基础”,突出系统,强调不同放大器的组成、特点、分析方法、应用场合的联系与区别;

(2)将负反馈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这两个知识点合并为一章,即“反馈电路”,突出强调正、负反馈在电路中的不同应用和功能;

(3)将数制与编码、逻辑函数及其化简、集成逻辑门这几个知识点合并为一章,即“数字逻辑电路基础”,淡化逻辑函数化简技巧、集成逻辑门内部电路原理分析,强调逻辑门外部特性;

(4)将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这两个知识点合并为一章,即“时序逻辑电路”,减少触发器内部电路原理分析,突出功能讲解,弱化内部结构,强调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

四、内容特色

将“电子技术基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为三大类,分别是器件、基础电路、集成电路应用。以系统结构为主线,以电路功能为核心,以分析方法为重点,从设计的角度讲授某一电路的获得过程,站在系统的高度解析电路及其局限性,并获得重新构造电路的思路。同时简化器件内部机理的介绍,弱化缺乏工程背景的解题技巧及公式记忆,强化器件的组合应用与接口扩展机制。

(一)器件部分

器件主要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运放、(编)译码器、加法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这部分内容编写着重突出各种半导体器件不同工作状态的条件、特点和应用。半导体器件偏置电压不同可以使其工作于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特性,应用于不同的电路,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

(二)基础电路部分

基础电路主要包括三极管构成的各种基本单元电路,例如共发射极放大器、共基极放大器、共集电极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多级放大器、功率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主要介绍基本原理、电路中主要元件的作用和分析方法,强调直流分析与交流分析的独立。对典型电路进行分析时,不做繁杂的理论推导,只介绍工程估算方法、定性或定量的结论。例如直接给出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模型,而略去推导过程;直接给出放大器频率特性曲线,略去其画法。

这部分内容是整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很多概念具有独立性,相互关联少,难学易忘,在习题中精编了部分单元电路级联的综合电路,通过比较、识图、分析和计算,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集成电路应用部分

模拟集成运放的应用突出其线性及非线性状态的电路组成、分析方法的不同,突出线性工作状态负反馈电路的组成规律、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数字集成电路突出中规模集成器件的综合应用,精心编排内容体系,科学设置知识层次,遵循由分析到设计,由单元到综合,由点到面的顺序层层推进。

五、结语

经过对2011级、2012级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大家普遍反映该教材内容系统性强、知识点全、逻辑性强,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具有深入浅出、易学易教的特点。

[ 参 考 文 献 ]

[1] 冯军,谢嘉奎主编.电子线路(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电子技术基础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浅谈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