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带小”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影响的案例研究

2015-05-30 21:42傅慧平
东方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发展

傅慧平

【摘要】同伴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和途径,其独具的平等性、自由性和高参照性对幼儿社会性行为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混龄班幼儿小宇和阳阳两人同伴交往行为的观察,发现“大带小”同伴交往形式对于幼儿社会性行为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大带小;同伴交往;社会性行为能力;发展

一、案例研究背景

本研究通过对义乌市某幼儿园混龄班幼儿小宇和阳阳的同伴交往的观察记录与分析,来探讨“大带小”同伴交往(混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行为能力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二、案例情景描述

小宇是中班幼儿,阳阳是小班幼儿。在新生入学之初,(阳阳是一个新生),老师按照大龄幼儿带小龄幼儿的设想,为每一个新生都认了一个哥哥或姐姐,希望哥哥或姐姐可以帮助、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在老师的干预和指导下,每两个幼儿组成一个小组。于是,小宇成了阳阳的哥哥,开始了“兄弟”般的友谊,开展了混龄同伴交往。

刚开始,小宇和阳阳两人的关系需要成人的强化与支持。在班上,老师对他们两人的关系进行了强化。一方面,要求小宇要事事做好,当一个真正的哥哥,给阳阳做好榜样。另一方面,老师帮助年幼的阳阳来确认小宇作为哥哥的身份,是他模仿的对象,告诉他需要帮助时可以找哥哥帮忙。同时,家庭方面也对这种关系予以支持和鼓励,尤其是阳阳的父母肯定了这种同伴互助对阳阳的极大帮助,所以经常向两个幼儿强化“兄弟”关系。在成人的强化下,小宇和阳阳都接受了这一关系。阳阳和小宇都从成人那里得到了强化和肯定,并在彼此的交往中得到了愉快和满足,他们的交往得到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外界的肯定,从而促使他们的“兄弟”关系逐渐形成。

阳阳刚入学时,由于分离焦虑经常哭闹,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不熟悉班里的常规,经常违反要求,如在室内蹦蹦跳跳,大声说话,打扰他人的工作等,阳阳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在小宇成为他的哥哥以后,小宇以权威的姿态来要求阳阳遵守常规,并且时刻关注着阳阳的行为。一旦阳阳的行为违反了常规,小宇总会在老师发现之前帮助阳阳改正。于是,阳阳慢慢接受了常规,逐步学会了控制自己。而阳阳也把小宇看做了自己的榜样,与其交往并学习。同时,阳阳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得到的肯定和表扬,使得其正确的社会化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一段时间之后,虽然班上其他小组的混龄互助的关系渐渐淡化,但是小宇和阳阳两人的“兄弟”情谊却日见升温。

小宇作为一个哥哥来照顾看管弟弟的痕迹相当明显。小宇按照常规来要求甚至命令阳阳做好,很直率地指出阳阳做得不好的地方,帮助他改正行为;当阳阳情绪低落时,小宇会主动安慰他;小宇还经常带阳阳一起开展难度较大的工作或是游戏。这些行为都需要小宇实现去自我中心,关注他人,具备利他动机,而榜样角色也对小宇自身养成良好行为提出了要求。阳阳则把小宇视为能够获取帮助和支持的哥哥,在需要帮助时找哥哥来解决问题;和哥哥一起游戏;当哥哥指出自己的不足时,也会信服并主动改正。于是,阳阳也慢慢地熟悉了常规,并慢慢自觉地遵守了常规。学会关注哥哥的行为,学着体验哥哥的情感,学会了和他人一起分享玩具或有趣经验,初步实现了去自我中心。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小宇和阳阳之间的典型的“大带小”同伴交往凸现了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双方的社会性行为的产生和發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具有良好的双赢效应。

小宇的社会化发展表现如下:

能对年幼的弟弟表现出保护、照管,责任感得到初步发展;而在与同伴活动时,在肩负对弟弟表率作用影响下,表现出谦让与互助行为,合作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一)对弟弟表现出保护和照管——初具责任感

场景一

10月18日下午,幼儿搬椅子看电视。阳阳搬好的小椅子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了,阳阳向他要回却受到拒绝。阳阳很委屈地站在那里哭了。小宇见状,立刻过去帮阳阳要回了椅子,来到阳阳跟前把椅子放下,大声说:“男子汉是不许哭的!”阳阳还是哭个不停,小宇摸了摸阳阳的头,轻声地说:“你是男孩子,这没什么的。”说着就牵着阳阳进了水房去洗脸。

分析:在小宇和阳阳的长期的交往中,小宇已经慢慢从自我中心中解放出来。因为他承担着保护、照顾弟弟的责任,所以他克服自我中心,学会关注弟弟的需要,逐步发展了利他行为,逐渐学会了令阳阳感到良好和快乐的行为。他在日常的交往中更加了解阳阳的性格,对阳阳的感情表现很敏感,能够及时地帮助阳阳。此时,小宇感情移入的体验已经有了发展。

有些时候,小宇还表现出对感情移入反应的坚韧的风格。比如当阳阳和另外一个幼儿在游戏时,小宇会不高兴,要把阳阳叫到自己这边,和自己一起游戏。如果另外一个小朋友坚持要和阳阳一起,小宇就会大声地说:“我才是他的哥哥!你又不是他的哥哥!”这时,阳阳总会从之前的游戏中退出加入小宇的游戏。

(二)在和同伴活动时,学会谦让与互助——初具合作精神

场景二

10月25日下午,自由工作时间,小宇和中大班幼儿一起制作手工。小宇对活动很投入,很认真地剪纸、粘贴。这时,阳阳从绘画区出来要做接着做另外一个工作,他看见自己的哥哥做着一个这么棒的工作,就在一旁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同组的文慧使劲在纸上抹起了手中的胶棒,小宇和阳阳都被她制造出的声音吸引了过去。小宇对文慧说:“你的胶棒用完了!”文慧抬起头,看了看小宇,停了下来。小宇把自己的胶棒递了过去,说道:“我的给你用吧!”而后,又认真地作起了手工。

分析:小宇能判断别人的需要,并主动提供帮助,表现了极大的助人动机。与阳阳的兄弟关系要求小宇自己要先做好,这是对他的监督。只有遵守常规、争取进步的小宇,才能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他作为一个榜样的形象才能够获得认同、巩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哥哥。这有利于小宇更好地约束自己,控制自己。

在与同伴活动时,小宇的社会性行为发展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在与同龄伙伴活动时表现出的谦让与互助,二是在与阳阳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宽容和“大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同伴交往活动的增多,小宇在这方面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会越来越健康。

阳阳的社会化发展表现如下:

同伴交往是在双方之间展开的,对交往双方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从阳阳的行为模式来看,在“大带小”同伴交往的促进下,阳阳的某些亲社会行为已得到了发展。

(一)能感知哥哥的情绪变化,并做出社会化的情绪反应——学会尊重他人

场景三

11月2日户外游戏时间,小宇和卓文在排队时发生争执,两人都被老师留下来“解决问题”(两个幼儿通过谈话来澄清是非,让做错事的小朋友道歉)。阳阳在一旁看着小宇,因为他要等小宇一起游戏。可是,阳阳等了很久,小宇他们也没有解决问题。这时的阳阳没有像往常那样蹦蹦跳跳,而是轻轻地走到哥哥身边,然后轻轻地问小宇:“哥哥,我们今天玩什么?”小宇正在和卓文生气,就没有回答他。阳阳等待了一会,再次轻声问:“哥哥,我们今天玩什么?”小宇还是没有回答。于是,阳阳自己一人走开了,独自游戏。后来,小宇解决了问题,阳阳马上很高兴地迎了上去,和小宇开心地一起玩。

分析:阳阳之所以轻轻地走到哥哥身边和轻轻地对哥哥说话,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哥哥现在心情很不好,那他自己就不能表现得很高兴。这表明阳阳已经理解了小宇的心情,能够站在小宇的立场上来考虑,并且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感情的迁移,对于一个小班幼儿来说,思维发展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与兄弟互助的同伴交往是密不可分的。

(二)通过模仿哥哥的行为,学习在游戏中充当组织者——学会“领导”他人

场景四

11月26日户外活动时间,阳阳取了一辆玩具车,独自游戏。三个小班的女孩子佩佩、谢宇晨和周涵禹在一起聊天,她们每人有一辆小车在身边。阳阳过来邀请她们举行赛车游戏。他声音响亮地对她们说:“你们赛车吧!我来当裁判!”三个女孩子点点头,来到阳阳指定的起跑线上,站好。阳阳手指着对面的树说:“那棵树是终点,你们要骑到那里去!”接着,阳阳挥起右手,大声地喊:“弹珠警察,全面出动!”三个小女孩便往前骑去。此时,阳阳也紧跟着跑过去,因为他要看看谁是第一名。

分析:3-4岁的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是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的。他们的思维的态度是先做再想,他们不会想好了再做。所以他们的游戏往往需要成人领导,不会自己组织、开展。可是从观察来看,阳阳已经会自己组织小组来展开游戏了。他能够自己先想好要做什么,即先规定主题,然后自己分工,安排角色,其角色意识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在这次的比赛中阳阳为自己分配裁判的角色,很好地承担起“裁判”的责任。他表现得很自信很娴熟,这与在小宇带领下的游戏经验有紧密的关系。在和小宇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小宇总是扮演领导者、指挥者,为每个游戏者分配角色,指导游戏的进程,而阳阳则是按照小宇的安排来充当角色。事实表明,阳阳不光是在听从安排游戏,同时也是在观察和学习。在此过程中,他学会了组织游戏,学会了分配角色,学会了做一个游戏小组的领导者。

(三)在获得受助经验后,表现出助人行为——学会帮助他人

场景五

10月17日自由工作时间,小班年龄较小的刘伽宇为自己取了一份中班幼儿的工作。可是他不会操作,因为他没有看过老师的展示,所以他只能够在那里迷茫地摆弄教具。阳阳看见了,就走过去,对刘伽宇说:“我会做这个工作,我来给你展示吧!” 刘伽宇同意后,阳阳就很认真地给他展示了一遍。

分析:他是从小宇那里学会操作这个工作的。阳阳已经能够主动地来帮助别人,和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这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由此可见,混龄互助的同伴交往对交往双方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推动了他们的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但观察发现,这种同伴交往也有其弊端,体现在小宇过于强烈的指挥欲望限制了阳阳的某些自由,而小宇的控制欲望却因为阳阳的反馈在不断加强。并且,小宇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影响了阳阳。

(一)哥哥对弟弟的过度控制,影响了弟弟自身的自由发展

场景六

11月24日午饭前。小宇牵着阳阳正准备去洗手吃饭。小宇在进入水房门口时,一脸严肃地对阳阳说:“毛豆(阳阳的小名),我发现你有一个毛病,就是你老这样。”说着,小宇对着阳阳,咬着下嘴唇(阳阳平时喜欢做这个动作)。阳阳只是看着他,不说话。接着,小宇还说:“你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别人说话时,你不要连着说(即打断别人的话),要听别人先说。”阳阳还是不说话。“还有就是你不要老看着人(在认真听人讲话时,阳阳会注视着说话的人)。”整个过程中,阳阳都没有说话。最后,小宇就像大人似地牵着阳阳进了水房。

分析:其实,阳阳咬下嘴唇通常是在他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会出现;在认真听人讲话时,注视着说话的人则是礼貌的表现。这些行为表现并不是缺点,但是小宇以权威的姿态不可辩驳地批评阳阳,使阳阳误以为自己真的错了,并会在以后下意识地去改变它。显然,这不利于阳阳个性的发展。

(二)哥哥对弟弟的不良行为的错误示范

场景七

11月24日下午,老师展示小朋友画画的作品时,阳阳一直在说话,最后还躺在了地板上。于是,老师在请小朋友去洗手吃饭时把阳阳留了下来,教育他学会听老师讲话,批评他不应该躺在地上。阳阳的回答是:“这是小宇哥哥教我的。”

分析:在这次的谈话活动中,小宇并没有和阳阳坐在一起,阳阳为什么说是小宇教他这样坐的呢?原因是在以前的一些活动中,阳阳和小宇挨着坐,小宇在老师讲话时不认真听讲,阳阳是受到了他的不良的影响,甚至是误导,也学会了哥哥的不良行为表现。

四、结论

从以上的观察和分析来看,由于“大带小”同伴交往的平等性、自由性和高参照性,小宇和阳阳的亲社会行为都在交往过程中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体现了此类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积极影响。参照L.H.Scott的《个体发展的纵向研究》(底特律,Merrill-P-almer研究所,1955)中的4-10岁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指标可以看到,小宇和阳阳两人的社会化发展水平都超越了同龄儿童的一般发展水平,已经具备了高于其实际年龄的儿童才具备的行为项目。

但同时,“大带小”同伴交往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如错误的参照和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等。

五、教育建议

为更好地发挥“大带小”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需要成人的适当干预和影响。成人可以从影响此类同伴交往的因素出发来实施干预:

1.选择性格开朗、活泼,积极主动喜欢交往,社交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当哥哥或姐姐,他们有能力来主动发起和弟弟、妹妹的交往,这样的混龄交往组合才有实际意义。如果他们本身的交往态度消极、拘谨、退缩,社交能力弱,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那他们就无法充当主动交往的哥哥或姐姐的角色。

2.交往的同伴双方个性特征存在趋于互补的成分,即一方的脾气、性格能为另一方所接受。如个案中所述,小宇善于关注同伴,能够及时主动地纠正同伴的错误或是给予帮助;阳阳则乐于接受他人的监督或是批评,能够给予小宇积极的反馈。如此一来,两人的同伴交往的关系就在積极有效的互中不断地开展和继续。

3.在同伴关系确立以后,成人应该为之创造交往的条件,给予是适当的干预和策略指导。成人的强化和支持促使幼儿认同同伴,从中获得满足和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巩固同伴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大带小”同伴交往中可能存在有不良的因素,如一方对另一方行为的误导,成人应及时地发现并设法消除,如在语言上进行指导,或在行为的进行干预等,不能完全放任。

总之,阳阳和小宇两人之间的“大带小”同伴交往方式是有利亦有弊。老师和家长的干预作用应该是扬长避短,发挥其积极作用,尽量避免消极影响的出现,让这种“大带小”同伴关系中的幼儿都能够在交往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儿童社会化能力的发展》[美] ,乔安?亨德里克出自《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上册,黄人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学前心理学》,陈帼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儿童社会性发展》,张文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4]《儿童社会性交往的生态学分析》,洪秀敏,《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初中生同伴交往归因研究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研究
浅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