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为初中语文教学导航

2015-05-30 19:17张静群
东方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教学情感

张静群

【摘要】新课标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初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之一,其中情感目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操的陶冶、以及高尚的人文情怀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应从精设导语,创设独特的情境,感情诵读等方面在教学汇总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关键词】 初中生;语文教学;情感

中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一段精彩的话:“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渗透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只有将所学转化为情感和价值观的升华,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创造性的发挥。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功利主义观念严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的灌输与传递,轻思维训练,缺乏情感的交流与渗透,学生成了复制知识的“工具”,自主性及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了很多学生学习兴趣索然、素质能力低下。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课内外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教学目的呢?

一、精设导语,导入新课

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师情感的外显性和丰富性,教师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充满人情味的语言导入新课,把学生引领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感世界,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沟通,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拨动学生心灵之弦,实现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和谐共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2004年2月5日,我国文坛再失巨臂,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他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史诗,朱自清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矛盾说: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这样的开场白突显了臧克家先生的卓越贡献及人格魅力,使学生由对臧克家先生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进而對他所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讲解《音乐巨人贝多芬》时,先播放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领略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的顽强斗志,并设计这样的导语:“贝多芬28岁起就患耳疾,直至逝世的二十余年时光里全受聋疾的困扰,然而贝多芬大部分的作品却产生于这个时期。即使是站在演奏台上也听不见观众掌声的时候,他仍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所以,贝多芬的伟大,不单因为他是一个音乐家,更因为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挣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该导语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二、真情诵读,入情入境

苏东坡曾说:“三分诗七分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抑扬顿挫、富有魅力的真情朗读,展现作品的情感,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点燃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在强烈的艺术感染下对文中的意象进行组合,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感受语言的意蕴美。

如笔者在教《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先让学生阅读全文,然后笔者进行感情范读,把课文读活,并随着文章的感情,运用舒缓、自然的口语,丰富细腻的音色变化,读出文章的韵味和基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最能表达情感的美言佳句,经过反复点拨,学生便能逐渐感悟文中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心平气和地感受自然与生命,及作者对自然赐予的领受与感激,读起来就更加的惬意、从容与淡定。这样就把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理解与情感的诱发有机地结为一体,从而能较准确地把握作品。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巧妙创设适宜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还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如在教学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笔者演示了解放军渡江的几幅图画,展示了解放军兵力强盛、战线长、战势猛、战绩大,播放文中写到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然后让学生设想:毛主席下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于是,大江之上涛走云飞,百万雄师蓄势待发,冲锋号响,潜力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让学生静静地去想、去体会、去品味,他们定能领略到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的令人热血沸腾的豪情壮志。

四、形象可感,直击心灵

具体、可感、逼真的形象总是能对学生心灵产生直接的冲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文中表达的语言环境直观的表达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睹其形,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表情、目光、体态、手势等形体语言增强情感表达的形象性,使语言更加具有感染力。如在讲授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时,语言上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连同饱含深情的目光,张开怀抱的双手,使学生感受到一个赤子对祖国的深情。当然,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不同情境、时间以及文本类型选择不同的“传情”手段。

总之,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同样,教师要感动学生,就得先感动自己,只有自己被感动,先有了善恶、美丑、是非、爱憎的鲜明态度,这样的语言才易于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因此,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学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庆元,《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南帆,《情感与认识论》[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

[3]陈田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1.05

[4]蒋晓燕,《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和审美教育探究》[J],中学语文,2014(09)

猜你喜欢
初中生语文教学情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