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文
【摘要】戏曲是中国的一门历史悠久的表演艺术。程式化是戏曲表演的明显特特征,技巧性是作为戏曲艺术表演的重要体现,是戏曲表演者塑造人物的艺术素养和必备手段。在戏曲中,唱、念、做、打是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培养戏曲表演者素养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本文指出了技巧性是培养戏曲表演者素养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并且详细分析了如何提高和培养戏曲表演的技巧性。
【关键词】戏曲表演;素养和技能;技巧性
中国的戏曲表演世界有名,从古至今戏曲表演就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千百年来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开发和演绎,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着对戏曲研究的深入,如今,戏曲的表演模式和表演的技巧已经非常的娴熟,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戏曲表演有其独特的技巧性特征,是培养戏曲表演者良好素养和高超技能的重要手段,在戏曲表演中,技巧性的特征是塑造戏曲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的重要表现。作为戏曲表演者,应当充分理解并掌握戏曲的程式、技法、舞蹈词汇和音乐词汇,才能从根本上进行艺术创造。同时,这也是培养优秀戏曲表演者素养和技能的基本功。
一、戏曲表演技巧性的含义
戏曲表演中,关于技巧性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从狭义的方面来看,戏曲表演的中的技巧性指的是演员在戏曲表演中所发挥的难度系数较大的技巧,如翎子、水袖、翻跌等。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戏曲表演的技巧性有包括乐队伴奏组成的声音系列,演员的行腔念白以及舞蹈式所编排的动作系列等多种手段和表现形式,这些都包含着高度的技巧性。
二、戏曲表演技巧性的重要意义
戏曲需要按照人物的不同性格以及舞台的实际情况,使用自己的表演技巧达到表演的规范性以及人物性格的统一性,戏曲表演者需要把握好这些技巧,并深入分析和研究,才能塑造出人物形象。在表演过程中,演员是以自身的演绎技巧为基础,在自己理解人物的基础上对人物加以刻画和塑造。因此,好的演员除了掌握戏曲表演的基础外,而且还会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戏曲中的人物形象加以刻画,从而塑造更加丰富的戏曲人物形象。
戏曲又是一门把虚构故事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上的一门艺术,对于观众来说,对戏剧的观看,既有一种情理之中又有在预料之外的感觉,这就要求演员有非常丰富的技巧。之所以有名角和普通演员之差别,也在于戏曲演员对人物的理解,只有扎实的戏曲技巧和一定的经验积累,才能让演员展开想象,把戏曲人物形象塑造的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三、如何通过戏曲表演的技巧性来培养戏曲表演者素养和技能
戏曲中最基本的技巧有唱、念、做、打,这些技巧是培养戏曲表演者素养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1,发挥“唱”腔,用声音来诉说情感
“唱”指的是戏曲表演中的唱腔,也是塑造戏曲表演中人物形象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和技巧手段之一,同时它也与其他技巧相互依存和映衬,为塑造人物提供更好的帮助。对于唱的剧种,少则几十句,多则上百句,科学的发声、用声方法和高度的吐字润腔技巧是培养戏曲表演者素养,提高技能的重要手段。不同演员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掌握以及理解各不相同,而且也有各自的表演技巧,因此对于戏曲中同一角色的唱法和处理技巧也大不相同。其次唱腔会造成流派划分的区别,不同的唱腔造就不同的戏曲流派,演员的自身条件如行腔习惯和嗓音条件等也是早就不同戏曲流派的重要条件。因此,戏曲表演者应当结合自身条件来加强戏曲中关于“唱”的技能。
2,抓住“念”白吐字和节奏,表达情绪
“念”指的是戏曲表演中对于音乐性的念白,是通过与唱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来表达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之一。在中国的戏曲表演中多数借用念白来表现人物内心思想和情绪,如《秦雪梅》中的祭文念白,通过祭文的字句来表现戏曲人物秦雪梅的性格和情绪,彰显出了生动的人物形象。一般来说,念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民间的各种方言为基础,和生活语言所接近的“散白”另一个是指韵律化的“韵白”。无论是散白还是韵白,戏曲表演者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提炼,使其接近与朗读,并且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念起来也铿锵有力,乐律十足。同时,戏曲表演者还可以将唱和年做适当的编排和组合,并且协调配合,从而使其成为表达角色情感的重要形式。在念白的技巧中,戏曲表演者通过对口齿力度和亮度的把握,并妥善处理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节奏的强弱和快慢,从而提高表演素养和技能,使其做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3,利用肢体语音动“做”,表现人物特征
“做”指的是戏曲表演中的形体动作和舞蹈动作,也是戏曲区别于其他表演艺术和表演形式的重要标志。在戏曲表演中,“手、眼、身、法、步”是五法,生、丹、净、末、丑等行当也各有自身的规范技巧。一个戏曲表演者要想培养良好的素养和技能,表演好的戏剧就应当从小开始训练手、腿、腰、臂、颈、头等基本功。除此以外,戏曲表演者还应当根据戏剧中的人物要求来着装,依据戏剧情节来表现,仔细揣摩戏剧人物的形象特征,通过灵活运用所具有的程式化的舞蹈动作和词汇来突出人物年龄、身份和性格上的特征,以便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人物。
4,结合武术散“打”提高表演技能
“打”指的是戏曲表演中的翻跌和武术方面的技艺,它主要结合生活中格斗场面的进行提炼和总结,也是将传统武术舞蹈化的结果。戏曲表演中的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把子功”就是独舞或者使用兵器进行对打。另一类是“毯子功”主要是指在毯子上进行的跌、扑、翻、滚等技艺。对于戏曲表演者来说,旋子、拿顶、刷刀花、小翻、耍花枪是初学者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技能,需要勤学苦练才能培养出高超的技能。技术功底作为创作的素材,戲曲表演者要培养良好的戏曲素养和技能还要善于灵活运用难度系数较大的表演技巧,以便更加准确的凸显人物的精神气质和面貌。
四、结语
通过以上技巧的熟练和掌握来培养表演者的素养和提高技能,从戏曲剧情和角色特征出发,在运用表演技巧的同时注重人物性格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角色情感。总的来说,只有注重戏曲表演中的技巧性,结合自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才能使戏曲表演者刻画出更加生动形象,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进而深化主题,增强人物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李玲. 浅谈戏曲表演的技巧性[J]. 戏剧文学,2010,(07):80-81.
[2]李如艺. 漫谈戏曲表演的技巧[J]. 艺术殿堂,2010,(10):64-65.
[3]詹俊芬. 关于戏曲表演艺术技巧[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