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不良消费的心理行为及矫正策略

2015-05-30 18:42吕成云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学生消费策略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也成为消费大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引起中学生的一些不良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本文在前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归类总结,并提出了矫正中学不良消费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消费;策略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家庭可支配消费额在不断的增大,中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独生子女,已成为家庭的中心,家人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不良消费,不仅影响了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中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消费行为,及不良消费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如:刘钧演、涂敏霞、陈冀京、张炳富《对广州市中学生消费的调查》(青年研究 2002 年第4 期)认为第一,家庭对青少年消费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由于家庭教育和管理子女的方式不同, 家庭给予子女的零用钱是不同的;第二,传媒对青少年消费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青少年是迫切需要参照群体作为认同和模仿蓝本的, 参照群体最容易在消费方面对他们产生示范效应, 如追星族, 就是将青春偶像或明星作为他们消费生活的模仿对象, 因此, 传媒在对一些名人进行宣传时, 如果过多地渲染他们如何高消费, 必然会对青少年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第三,同辈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消费也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同学之间在消费方面的相互模仿和攀比, 必然会导致青少年不顾自身的经济条件, 盲目地追求从众消费或高消费。第四,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表明, 他们喜欢用新产品, 用以标新立异, 彰显自己的个性, 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来吸引他人的眼光, 这实际上是通过这种消费方式, 来达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肯定, 增加自身的价值[1]。綦松波在他的《班主任对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指导策略研究》中对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2]还有许多的类似的各种中学生消费分析,如: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的刘爽周颖华在《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5 期的《中小学生消费教育初探》,[3]谢惠娜在她2012年的毕业论文《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下的中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研究》一文中论述了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下中学生不良消费观念。以上学者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总结来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中学生的不良消费心理。

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影响中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动机、家庭、社会、商家对中学生的消费影响最大。

(1)从众心理。当代社会人们消费往往爱跟风,随大流,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不成熟时期,更喜欢盲目跟风,而一些不法商人更是看这种商机,不管实不实用,只要流行就是好,就形成了某类商品流行的趋势,走进校园看看学生吃穿用都讲究流行。

(2)攀比心理。A同学是一所普通高中的一年级学生,出生于农村,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从小就由爷爷奶奶带,新年刚过,来到学校看到班里的同学买了新手机,再去看自己的手机时就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回家就要爷爷奶奶买,爷爷说:“你手机不是上学期才买的吗,才用了半年怎么又要买手机?”“那都是老掉牙的手机,您就是赶不上时代,您看看现在还有谁在用这种手机,这不要人笑话吗?”A同学不高兴的说,爷爷没办说只好打给你的爸爸妈妈,离那远,爸爸妈妈也觉得自己没照顾到孩子,不能要孩子在学校受委曲,别人有的,我的孩子也应该有,于是拿出一个月的工资给买了,手机到手了,A同学迫不及待的拿去和同学炫耀,可没几天,他班上又有同学穿了名牌服装,他的心理又不平衡了,就这样样样攀比,同学有自己也要有,父母辛苦打工挣来的钱就这样被他花掉了。这种情况在中学生中不是个案,而是常见,这个不良的消费心理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

(3)求导心理。中学生正处个性张扬,好奇心及强的时期,一些新奇的东西最容易引起中学生的注意,有的中学生专找奇特的商品,甚至到了无奇不买的地步,无能是衣服鞋子等日常用口,还是电子产品,无不要求新奇,许多的投机商抓住中学生的这一消费心理,不断地变化新招,变着花样的生产各类特立独行的商品来吸引中学生消费,受不了诱惑的中学生就有可能走到歧途。

(4)宣泄心理。当代中学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他们的又找不到合理的方式排解,难免产生这样那的问题,例如,学业跟不上,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等,还有的大人长期不在身边,遇到问题就去寻找发泄的地方,而网吧、歌厅、酒吧就是他们常去的场所,上网交友聊天,玩游戏、饮酒、抽烟,这种不良消费不仅伤害中学生的身体,还存在着生命安全隐患。

二、中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

(1)从众心理引发的是时尚消费行为。随着中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学模仿大人,追求时尚,唱歌、跳舞、请客吃饭,这些原来是大人的消费行为,现在也成为中学生的一种消费时尚。B同学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每年的压岁钱超过五千,她经常带同学一起出入歌厅唱歌、去蹦迪,一次花费几百元,一次生日请客吃饭花掉1000多元,吃穿用都讲时尚,同学过生日,过什么节日,买礼物少者七八十,多者一两百,这种时尚的消费行为不仅浪费钱而且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

(2)模仿性消费行为。中学生最注重自身的形象,爱模仿,特别是自己崇拜的明星,歌星、球星,影星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有的模仿自己的偶像去理个同样的发型,有的专买球星常穿着的衣服和鞋子,带同样的帽子,还有的同学模仿影视中的某些明星形象,出手大方,讲究排场。有许多离家远的中学生,平时住校,家长一般会把一学期的生活费都给他,学生就模仿影视中刷卡,结果一到两个月就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花了个尽光,后面没钱了,就撒慌,向家人要,如果家人严厉,不敢要就到处借,还有的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中学生不良消费的矫正策略。

(1)正确引导,加强教育。一、加强消费价值观教育,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使学生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 金钱也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志, 财富与个人能力不能无限等同, 贫穷与无能也不能划等号。让中学生明白, 中学生没有经济上的贫困和富有, 有的只是知识上、精神上、人格上的贫困和富有, 进而使中学生学会相互尊重、彼此宽容、和睦共处。同时, 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引导, 使他们建立起自尊、自强的意识, 积极面对人生, 把逆境转为财富, 用奋斗改变命运。二、加强中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课中经济、政治、生产与消费等课程内容的引导, 使中学生了解正确的消费观念、科学的消费行为, 提高他们对不良消费的抵抗能力, 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三、加强艰苦朴素精神的教育。学校进行各有关艰苦奋斗等革命传统教育, 努力营造艰苦朴素的良好氛围。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 如利用影视等传媒手段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利用假期组织中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农村, 特别是走向贫困地区开展社会调查, 参与社会实践, 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实践中接受艰苦朴素精神的教育, 自觉树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 抵制不良消费观的消极影响。四、加强理财教育。科学的消费观是有理智的敢花钱与会花钱的统一。当代中学生就应该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精打细算, 为日后奠定良好基础。因此, 引导中学生学会理财应成为中学生消费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理财教育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理财教育观的教育, 涉及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 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 包括经济金融知识和个人家庭理财技能和方式; 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 包括理财情景教育、实际的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除学校理财教育外, 家长应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子女的理财能力, 帮助他们学会花钱。五、提高中学生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由于中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 消费权利意识不强, 消费权益受损害的事情常有发生。要培养中学生成为成熟的消费者, 就必须增强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知识和能力。提醒中学生购买物品,注意商品是有质量问题,特别是食品,要看看过没过保质期,对身体有没有不良影响等,现在学校周边有太多的食品店,管理人员也应该负起责任,进行安全检查。

(2)发挥家庭对中学生消费的引导作用。 家庭是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来源, 家长一方面应当对子女的正常消费提供费用, 这是学生完成学业的经济基础。但是家长在为子女提供费用的同时, 必须对子女的消费情况有所掌握, 经常过问, 及时纠正那些不应有的消费。另外, 子女在学习生活中的花费情况, 家长也应该心中有数。经验告诉我们, 家长提供给子女的费用, 少则苦了子女, 而多则容易 惯坏了子女, 所以在费用方面做好预算, 进行数量控制实有必要。家庭经济较好的, 家长也只能提供适度的、合理的生活、学习及其它费用, 决不能无原则的迁就, 一味满足子女的过分要求。家庭经济困难的家长更要时时注意教育提醒子女体谅家里的困难, 勤俭节用, 而不能不惜债台高筑来满足子女不合理的消费欲望。家长在给予子女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应注意家庭的教育, 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 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 加强劳动教育, 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家长要努力培养子女的自立意识与能力, 家长的过分溺爱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利。

(3)学生要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第一, 消费态度。应提倡适度消费, 因为高消费和过度的负债消费会使中学生进入一个承担不起的消费状态。第二, 消费观念。中学生应该杜绝只买贵的, 不买对的的追求名牌心理, 拒绝攀比消费、赶潮消费, 摆脱部分脱离实际的消费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第三, 消费内容。中学生消费前要仔细斟酌, 有所为有所不为。第四, 消费品位。中学生要努力提高文化消费的品位, 从而使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协调发展。总之, 中学生必须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要增强辨别良莠能力和抵御能力, 建立既体现传统美德又符合时代要求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 反对超前消费和不健康的消费。同时, 要弱化盲从、虚荣心理, 增强自律自主能力, 杜绝消费中的攀比、盲目行为, 不贪图享受、勤俭节约, 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钧演等人,《对广州中学生的消费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2年第四期

[2] 綦松波,《班主任对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指导策略研究》[J]《科技文汇》2013年8月(中)总第251期

[3]刘爽周颖华,中小学生消费教育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 0 1 2 年第5 期

[4]谢惠娜,《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下的中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作者简介:吕成云(1978.11-),女,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学生消费策略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40年消费流变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新消费ABC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