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洪涛?叶林
摘 要:在第三产业飞速发展的年代, 大力发展我国艺术培训事业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运用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分析我国艺术培训的现状, 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武汉市艺术培训产业优化升级、快速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艺术教育培训;营销;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日益高涨,人民群众对艺术文化的需求日益突出。因此,艺术培训开始走向社会化。由原来的学校为主体,开始向以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培对象也从原来单一的学生,向各个年龄阶层的人转变。艺术培训满足了精神文化需求,推进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社会艺术培训以其广泛的社会文化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富有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
一、艺术培训市场现状
1.艺术培训机构的特点(从市场营销4P的角度来分析)
(1)产品(Product):①无形性,艺术培训则是以教授某艺术门类和艺术技能为主体的教育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品,属无形产品,没有自己独立存在的实物形式。②不可分性,艺术培训产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培训主体和客体共同综合完成的产品,与培训的主体和客体密不可分。③直接性,一般物质产品价值体现的三个阶段:生产—流通—消费。而艺术培训产品则是生产—消费,在生产的同时培训对象已经消费。④不一致性,产品质量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所以使用效果很难以恒定维持一致。
(2)价格(Price):目前艺术培训市场定价比较随意,没有比较系统的定价指导。主要是培训机构创立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价,艺术培训是一种文化消费品,所以它无法按照供需关系来定价,同时产品的直接性决定了它也无法按照竞争情况来定价。
(3)渠道(Place):现在艺术培训市场的营销渠道主要有下面几种:①创意营销,指通过创意的策划、创造或是借助热点话题,引起人们的大量关注与传播,从而达到销售的一种营销模式。②体验式营销,指寻找潜在客户进行培训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接触认知和体验,从而实现销售艺术培训产品的一种方式。③服务营销,是指针对人民群众的艺术文化需求,主动关心与满足其艺术需求的一种方式。如社区或街道举行公益讲座或艺术演出,满足人民群众对艺术的需求,从而赢得客户。④网络营销,是指借助或搭建网络平台和载体,依托互联网特性进行及时的信息收集、交互,建立关联、实现反馈的一种营销方式。互联网的影响力和优势无须赘述。⑤地推营销,主要是指市场人员通过市场派单来进行地面推广的一种营销方式。地推是行业进行市场活动的最常规、最基础的工作。⑥关系营销,是指通过与各方建立保持良好关系而实现多方共赢的企业营销方式。⑦电话营销,是指通过电话等媒介进行产品信息的传播和客户的沟通从而实现销售的一种营销方式。对艺术培训机构来讲, 通常是多条营销渠道同时进行,以取得最大的效果。
(4)推广(Promotion):艺术培训产品的推广主要分为线下推广和线上推广。线下推广主要包括:①利用现有资源, 利用现有资源是一条捷径,无需成本效果却是最好的。②广告, 即将艺术培训内容在车身上或是墙体打广告。③发宣传单,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推广方式。将艺术培训内容印刷成宣传单,广泛分发达到推广效果。④活动宣传,通过成功策划一场有针对性的活动,如请到著名美术大师到某培训机构做演进等达到产品宣传的作用。线下推广主要包括:①专业类网站宣传,建立自己专业的宣传网站,并通过相关的网站为自己的网站做宣传,达到推广的效果。②微博及博客推广,每个艺术培训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微博或博客,在上面可以发表一些自身艺术培训相关的介绍和培训成果,慢慢积累客户。
2.艺术培训消费者的特点
从目前情况来看,艺术培训消费者主要有这样几类:首先是喜爱艺术,对艺术有一定的追求的人们。然后是把艺术培训当成是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的人们。最后是一部分高考艺术类考生,其文化课水平比较薄弱,希望通过艺术培训的途径能实现自己的高考梦想。
二、从营销角度分析艺术培训市场存在问题
1.从艺术机构的角度来分析
(1)缺乏集约化、品牌化。在艺术培训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培训机构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集约化的经营服务。
(2)教材五花八门。培训机构教材使用随意性很大,有的机构甚至自编教材,以让学员购买教育为由变相收费。
(3)师资力量参差不齐。部分机构有很好的教师但收费很贵,且只进行小班授课。有的机构师资力量较差,学员学不到有用的东西。
(4)核心服务产品定位不明确。有些培训供大于求,有些培训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培训同其他行业一样,大打宣传战,各种广告、办班通知满天飞,扰乱了市场。
(5)教学条件不合格。有些培训机构教学场所简陋,教学设施较差。
2.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
(1)消费目的不明确。一些参加艺术培训的孩子,大多是由父母决定学习内容,对孩子本身的兴趣少有考虑。还有一些父母纯粹是跟风,认为只有这样自己的孩子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
(2)消费功利心太重。对于很多参加艺术高考的学生来说,学习艺术只是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一个跳板,至于自己本身是否真的很喜欢艺术,有很多学生自己也搞不清楚。
3.从政府的角度来分析
(1)政府设置门槛过高,导致培训机构无证无照经营,令艺术培训机构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
(2)监管机制不健全,在价格管理上,有关部门还没有介入,收费由培训机构自行决定。且偷税漏税现象十分严重,收费大多为一般性票据。
(3)艺术培训市场管理没有相关管理法规。工商部门开展工作困难,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物价部门对培训主体无法管理,找不到相关管理依据。
三、从营销角度建议艺术培训市场应行措施
1.培训机构本身
培训机构应做好详细的市场调查,重点打造核心竞争力产品,围绕核心产品开发其他艺术服务产品,整合艺术培训产品及其衍生服务,做好培训产品的二次升级,延长培训机构服务产品生命周期,最终形成品牌化的培训机构。还应提升机构本身软实力,建立好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施,花大力气培养培训机构的品牌教师,让教师和学员的权益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2.消费者本身
消费者在选择艺术培训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项目,理性对待现在所出现的“艺术培训热”现象。更不要把参加艺术培训和艺术考试作为一个进入高等学府的跳板,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否对艺术感兴趣,再做选择。
3.政府角度
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对如何收费,收多少费用,要出台明确的标准,让培训机构和消费者有管理条例可依,有管理条例必依。另外,要严厉打击高校与培训机构的暗箱操作,为我们国家的教育环境营造一个公开、透明、平等的氛围。对那些真心想办好培训学校的人,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提供一些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够有证有照经营,让培训机构有一个更公平、更高的起点。
参考文献:
[1]张晶晶.艺术院校涉足文化产业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9-07-16(01).
[2]肖荣莲.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N].学习时报,2010-05-05.
[3]高庆峰.社会艺术教育遭遇师资之困[N].中国教育报,2007-11-23.
[4]李春霞,吴克禄.立足高校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12).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