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分析甘氨双唑钠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增敏效果

2015-05-30 16:14李树园
世界复合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放射疗法恶性肿瘤

李树园

摘要: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及其安全性,同时观察疗效及反应。方法:选用84例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增敏组和常规放疗组。其中常规放疗即对照组有42例,进行目前标准放疗方案;增敏组即实验组有42例,对其进行甘氨双唑钠配合放疗,外照射同常规放疗组;甘氨双唑钠给药方案:CMNa 800mg/m2,进行静脉滴注,每周三次。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至一定时间时,测定其具体疗效,在放疗前1周内、放疗后4周和7周分别行CT、X线等检查以观察疗效。放疗中每周测血常规并观察不良反应,每34周查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结果:增敏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的,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而达PR或CR时照射剂量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增敏组放疗期间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同对照组,无异常改变。放疗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甘氨双唑钠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增敏效果明显,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好。

关键词:恶性肿瘤;放射增敏剂;甘氨双唑钠;放射疗法

近年来,肿瘤放(化)疗的病人与日俱增,根据相关调查,中国肿瘤患者中约有70%接受放疗,日本和美国新发现的患者中分别有50%、50%—60%放疗。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的研发治疗肿瘤的药物,目前甘氨双唑钠(CMNa)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5-硝基咪唑类乏氧细胞增敏剂,如果将其与放疗联合应用能通过增加瘤体内乏氧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而加强射线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从而提高放疗的疗效。同时甘氨双唑钠(CMNa)经临床试验,有放疗增敏作用,副作用小。为研究甘氨双唑钠对常规放疗效果的影响、毒副反应及放射反应的变化等。本研究选用在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84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外照射合并甘氨双唑钠与常规放疗进行前瞻性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的对象选用在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总共92例,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均是经CT检查肿瘤病灶均1厘米,而且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血常规均正常,而且Karnofsky≥70.而且无放疗禁忌症。两组病例的各项基本指标具有可比性(P>0.05)。在这84例患者中,其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 (例)

临床资料

对照组

观察组

病例数

42

42

性别(男/女)

25/17

27/15

年龄(岁)

中位年龄

59.5

59

年龄范围

43-76

44-74

食道癌

15

17

肺癌

5

6

腺癌

5

5

直腸癌

7

4

头颈部癌

9

9

胰腺癌

1

1

1.2基本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存在差异,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即只进行常规放疗及对症营养支持,不采用化疗及其他抗肿瘤治疗。每周照射5次,根据不同的癌症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其中食管癌患者64Gy/次,肺癌和头颈部癌70Gy/次,直肠癌60Gy/次,胰腺癌50Gy/次。观察组进行的治疗较对照组要复杂一些,具体的方法是在与对照组相同放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甘氨双哇钠,体表面积800mg/m2,100ml生理盐水稀释,30min内滴完,30min-lh内放射治疗,3次/周。两组患者均治疗5-7w。

1.3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后,检测的指标主要有皮肤、私膜反应,每周血常规情况,每2周检查一次肝肾功能情况,放疗前、后肿瘤变化情况及治疗后第7天心电图情况。

1.4 疗效指标

治疗前后均行MRI或CT检查,肿瘤近期疗效按WHO标准将疗效分为不同的情况,分别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有效为CR+PR。同时还要对毒副作用进行评价,主要观察并记录放疗开始和放疗结束时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情况分别为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指标及放疗中每周的皮肤、黏膜、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心率和心律的不良反应,以WHO药物毒性或亚急性临床毒性反应标准作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用方差齐性检验,两组疗效和毒副作用比较采用V2检验,食管癌的疗效比较用F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采用SPSS 12.0软件包。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在所有的患者均完成治疗后,进行跟进性的调查和记录。增敏组的CR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增敏组的CR率高于对照组的CR率,同时增敏组的总有效率(CR+PR)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存在略微的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近期疗效对比

组别

例数

疗效

CR率(%)

P值

CR+PR率(%)

P值

CR

PR

SD

PD

增敏组

42

20

21

1

0

47.61

<0.05

97.62

>0.05

对照组

42

10

28

4

0

23.81

90.47

2.2放射反应、药物副作用

通过对比增敏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在具有统计学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症状按严重程度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其中无一例发生神志或外周神经方面的不良反应。其中增敏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的发生率比对照组的发生概率要小。

3. 结论

放射治疗是常见恶性肿瘤的主要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目前仍有部分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即使对其改变照射方式和采用最大可能的吸收剂量,也难以使其达到根治的目的。肿瘤之所以难以治愈,是因为肿瘤细胞的特殊性,其体瘤内存有10%-50%的乏氧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照射产生的抗拒作用所致, 而实体瘤内出现乏氧细胞的机制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肿瘤细胞无限制的分裂使部

分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的距离超出了氧弥散的范围而处于乏氧状态;第二方面是肿瘤血管内的血流不稳定,处于波动状态,可以发生间歇性血流停滞,使其供应区域内的肿瘤细胞处于短暂的乏氧状态。这两种机制在肿瘤组织内都可能存在,但其重要性可因肿瘤而不同。肿瘤组织内乏氧细胞的存在是影响放射效应的一大因素。这既影响了肿瘤病人放射治疗的效果,也是肿瘤放疗后容易复发的潜在根源。

但是即使肿瘤治疗后仍然存在复发及转移的可能,存在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乏氧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仅达含氧细胞的1/3,尽管不能产生分裂,仍然保持增殖能力,乏氧状态一旦得以改善,分裂增殖能力就能继续进行,导致肿瘤转移及复发。甘氨双哇钠是一种新型硝基咪哇类化合物,可以选择性地加强放射线对乏氧细胞DNA雙链的损伤,抑制受照乏氧细胞的亚致死性及潜在致死性损伤的修复,提高乏氧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CMNa对恶性实体瘤的放射治疗有较肯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完全缓解率增敏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比增敏组和对照组两组CR+PR率存在略微的差异,我们分析这是由于放射治疗是一个阳性治疗手段,单独放射治疗对绝大部分恶性肿瘤有明显局部治疗效果,即达到PR。综上所述,甘氨双唑钠是一种毒副作用较低安全性好的放疗增敏剂,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参考文献:

[1] 甘氨双唑钠临床研究协作组. 针剂甘氨双唑钠放射治疗增敏的随机双盲O期临床试验[ 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3, 12(4): 254-258.

[2]梁雁. 肿瘤放射治疗靶向增敏新药希美钠(注射用甘氨双唑钠)[J]. 中南药学, 2007, 5(3): 287-288.

[3] 沈瑜, 董秀玥. 肿瘤放射增敏剂临床应用现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 2005, 14(4): 373-374.

猜你喜欢
放射疗法恶性肿瘤
New Cancer Therapy抗癌新救星
浅谈普通放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肺癌的效果及预后对比
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恩度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分析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鼻咽癌常规外照射放疗疗效分析
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心理干预对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