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池
●孩子的地位要摆正 孩子从出生到十八岁以前,是成长的关键期。关键期可以根据年龄大致分为5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育重点不一样,教育方法也不一样。其中的第三个阶段:3~6岁,是学龄前期。这个阶段,家长应该特别注意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要让孩子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孩子地位过高是不恰当的,地位过低也不恰当。他就是家里一个普通的成员,跟父亲、母亲还有其他家庭成员具有同等地位。
很多家庭中,孩子可能是No.1或VIP式的人物,孩子有什么愿望,家里其他成员即使压抑自己也要满足他。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个人的意志高于一切的倾向。这样的心理品质对孩子今后适应社会特别不利,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拒绝孩子的一半要求 我们要给孩子充分的关心和爱护,充分理解孩子的想法,帮助他去做他不能做的事情。但是有一点,就是要孩子提出求助的愿望之后,我们再去帮助孩子。
这个过程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自主愿望。孩子先提出要求,说明需要我们帮助,我们才能考虑给予。在给予的时候也要特别讲究,要看孩子求助的愿望,是不是家长应该满足的。
比如说,孩子要跟妈妈在一个床上睡觉,让爸爸到客厅沙发上睡。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家长就不能简单地满足他,要加以分析。所以摆正孩子在家庭中位置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能够理性地、坚决地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如果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我们都满足,孩子的地位就太高了。
其实,孩子提出的要求,大约有一半应该满足,一半应该拒绝。因为我们承认的想法就大概一半是对的,一半是错的。如果孩子提的任何要求都满足,别说一半了,就连一个都不拒绝,那我可以严肃地告诉你:可能以后你就得带孩子去找心理医生了,因为你给孩子的生存环境太不自然了。在成人世界里,并不是我们的所有要求都能得到满足,那我们应该照这样的原理,按照这个比例,去拒绝孩子的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孩子才能发展理性的思维和行为。
●拒绝孩子不代表不交流 虽然要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但也要注意与孩子的交流。孩子在3岁以后建立了自我意识,他觉得周围的人想怎么样不是那么重要,自己想做什么很重要。家长一定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加以尊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面部朝向孩子,身体微微前倾,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家长对自己表达的内容很关注,才爱跟家长交流。
孩子跟家长之间建立顺畅的交流关系,是将来我们对孩子施加正面影响的重要基础。如果孩子跟家长之间的交流被破坏了,孩子以后如果出现偏离的行为,我们干预起来也会相当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