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意识的培养与英语专业一年级精读教学

2015-05-30 13:37戴力芬
新课程·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语域文体学英语专业

戴力芬

文体学是研究语言表达方式和效果的一门学科。它有着广阔的前景,对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英语教学更是大有裨益。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适当文体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打好语言基础,符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专业英语精读课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就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升入高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而高年级的英语精读课强调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语言的技巧以及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和学位论文写作等,彰显文体分析的重要性。所以,在英语专业学生一年级精读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分析课文,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为高年级的英语教学夯实语言基础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文体学涉猎广泛,它既涉及语言的语音、语义、语相、句法和语篇等诸层次的研究,也涉及各类语体,且与许多学科形成了交叉学科。本篇文章主要针对英语专业一年级的精读课程,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一、常规和变异的意识——凡中见特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就是让他们在赏析课文时对具有文体标记(stylistic markers)的语言特征加以关注,以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从而既达到鉴赏的目的,又提高他们语感和语言的基础。对于一年级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老师无需赘述“前景化”这一概念渊源,但却必须简要介绍前景化的两个重要手段“变异”和“平行”。

老师应强调作者为了文本的主题意义或美感有意违背或偏离标准的语言即“变异”。另外,作者为了文本的主题意义或美感而频繁采取某种语言结构,即“平行”结构,它其实也是对常规句型的一种变异。以戴炜栋、何兆熊主编的《综合英语》第一册第一课“Never Say Good-bye”为例:该课文讲述的是孙子因要搬离爷爷的祖屋而黯然神伤。爷爷用自己的经历劝慰孙子,将人的一生中与家人与朋友相处的美好时光铭记于心,永远不要对这种美好感情说再见。爷爷讲到 “Take that special hello and lock it away within you — in that place in your heart where summer is an always time.”(下划线为本文作者加注)这里的always用作了形容词而非通常使用的副词。爷爷是对10岁左右的孙子说的话,用always这种简单的双音节日常词语,比起everlasting,permanent,eternal等等长而复杂的多音节词,不仅更能深入浅出地让孩子体会深奥的道理,而且也让读者一目了然,从而达到点明主题的作用。又如第一册第七课 “When Lightning Struck”中的第一段,作者用了jolt,swerve,threw,unbolt,scramble, lunged等多个表示动作的词,表示飞机遭遇雷击之后主人公在机舱里被甩来甩去,站立不稳,踉踉跄跄地爬回自己的座位,很生动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和“旅客的脸上显露出得知自己难逃一劫的人才可能出现的惊慌失措的表情。”之后,作者在第八段用了两个平行的短句:“No one panicked. No one screamed.” 这两个句子的结构都是主+谓+宾(SVO)的结构,进一步烘托出飞机在遭遇险情后,旅客彼此安慰,淡定泰然,与之前初遇险情时惊恐万丈的表情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很好地烘托出作者引以为自豪而大加赞颂的飞机遭到雷击后,旅客们互相帮衬、互相安抚的情感和行为。

二、语域的意识——篇中见体

在精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语域的意识,能帮助他们恰当地选择语体,进而得体地运用语言,符合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要让他们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要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韩礼德认为语域包含三个变量: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体式。它是指“语言随着使用场合的不同而区分的变体,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有一定语言特征的变体。”根据王佐良的观点,“中国学生在大致掌握了英语语言、语法和一定数量的单词之后,其提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能否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英语。”因而在精读课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语域的概念非但必要而且可行。《综合英语》第一册第二课“The Fun They Had”所涉及的是科幻故事,讲述公元2050 年的兩个孩子Tommy 和 Margie之间的对话。孩子间的对话无需客套,毫不虚伪,因而整篇文章中都充满了以下口语体,真诚的对话:

“Sure they had a teacher, but it wasnt a regular teacher. It was a man.”

“A man?How could a man be a teacher?...

“A man isnt smart enough.”

“Sure he is. My father knows as much as my teacher.”

这些对话用词简单,句式也简单,然而孩子们对学习的看法寥寥数字却跃然纸上,加深了对题目的讽刺。而第14 课“Five Traits of the Educated Man” 是一篇说明文,主题相当严肃,文中的词汇和句法就十分正式,如,inconsiderable ,acquiring, accompany,evidences characteristics, capacities, discipline, instruction等. 这些词汇多为三个音节以上,相对于第二课的多为两个音节的词,显得难度大而且也更为正式。句法结构也多为复合句,很好地烘托了严肃的主题。

三、叙事视角的意识——林中见径

叙事文体学是叙事学和文体学跨领域的结合,主要关注叙事文本中的叙事聚焦、叙事视角、直接引语、间接引语、思维表述等对文本产生的影响。专业一年级的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是叙事的课文,如,第一、二、七、八课等等,因而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分析第一、第三人称叙事视角意义何在。如,第一、第七和第八课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作者将读者一并带入叙事文本中,使读者对叙事者感同身受,从而使得课文栩栩如生,进而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和课文主题的感染力。而第三人称视角,如第二课:

Tommy screamed with laughter. “You dont know much, Margie. The teachers didnt live in the house. They had a special building and all the kids went there.” ...

Margie looked up. “Not yet, Mamma.”....

则让读者直接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作者省去了关于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赘述,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意义。

论文从三个方面:常规与变异、正确的语域的概念和不同叙事视角对读者产生的不同效果,结合精读第一册的课文,阐述了对于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赏析课文时文体意识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有文体标记的词语和句型结构,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美感和主题意义,为二、三年级的精读课乃至文学课和课外阅读时更好地欣赏文本,培养语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Lewis, D. On the Plurality of Words. Oxford: Blackwell, 1986.

[2]Lyons. J. Seman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3]Levis, F. R. Thought, Words and Creativity: Art and Thought in D. H. Lawrence. London: Chatto and Windus,1976.

[4]侯维瑞.英语语体[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82

[5]杨岸青.文体学在二年级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8(2):30-35.

[6]杨雪燕.文体学与外语教学[J].外交学院学报,2004(4):79-85.

[7]张树艳.大学英语文本教学改革中“前景化”理论的运用[J].语文学刊,2014(1):111-113.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语域文体学英语专业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近期认知研究对戏剧文体学的启示
意义隐喻与语域的关系——基于自建英语新闻语料库的研究
浅析语域的特性及教学模式探讨
佛典譬喻经语篇衔接方式的文体学考察
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论韵律文体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