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涛
【摘要】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传播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型载体和网络阵地。本文详细论述了新媒体的特点,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由此提出了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挑战机遇;思考研究
当今时代是新媒体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和普及,带来了人类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新媒体正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传播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创新探索与实践的重要阵地和新的重要领域。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
关于新媒体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相关学者认为,新媒体(New Media)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这些传统意义媒体之外的“第五媒體”。新媒体的传播形态为: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通过互联网和卫星等多种渠道,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为用户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也有学者认为,新媒体即“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关于新媒体的基本特点,美国俄裔新媒体艺术家列维·曼诺维奇(Lev·Manovich)提出了五项基本内容,即:以数字的方式展示(Numerical Roprowentation);模块化(Modularity);自动化(Automation);可变性(Varia2bility);转编码性(Transcoding)。这些基本特点主要揭示了新媒体所具有的数字技术特征。此外,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还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内容丰富、便捷、双向互动、高度开放和虚拟化等特点。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新媒体这些独特的传播特点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着一定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话语表达更加自由化,沟通交流更加网络化虚拟化,相应之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
1.新媒体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在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大潮的冲击下,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政治敏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网络法治的不完善以及新媒体文化素养的缺失,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甚至有人因此践踏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折射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白点和盲区,更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2.新媒体冲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架构。原有工作主要架构以院系为日常管理单位,以辅导员为实施者,通过党团、社团、班级宿舍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现实渠道开展教育。现今的新媒体,则以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个性化和社群化的特点,大学成为没有围墙的“虚拟超级校园”。如何有效开辟并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组建网络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等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开发的“试验田”。
3.新媒体挑战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队伍建设。新媒体环境下,单纯靠说教、灌输,已经不能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相反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如何优化队伍结构、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学会用短信沟通、用博文教育、用论辩引导,重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形象,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时代化、学生化、偶像化、年轻化,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的新趋势。
三、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
新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型载体和网络阵地,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覆盖面广泛,如QQ、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即时通讯工具。以新浪微博为例,全国共有2450所普通高等院校,2700万在校大学生,新浪微博已覆盖了全国1406高校,在校大学生用户超过1700万。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生活的必需品及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通道,在深刻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
当前,全国各个高校正在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郑州大学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三个结合”打造了集工作、服务、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平台;福建师范大学积极探索“五微五阵地”育人新机制,在全体团学组织中开通微博,依托微协会、微活动、微服务、微论坛、微文化,努力将团学组织微博建设成为思想引领的新阵地、成长服务的新阵地、组织动员的新阵地、答疑解惑的新阵地、工作创新的新阵地;中南大学适应网络新媒体和社会舆论环境的新变化,积极打造五类微博平台,构建立体化的微博矩阵,发挥微博优势,净化网络舆论环境。这些措施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运用,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媒体延伸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平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载体,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由一时一地向全方位覆盖转变;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和互动性,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事后补救向超前预防转变,由普遍性教育向个性化服务转变,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
四、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注重发挥它的优势和作用,又要努力消除它的消极和负面影响。
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抢占新媒体舆论的主阵地。要牢牢把握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引导主流舆论、凝聚精神力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牢牢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同时要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监督管理,不断净化网络环境。
一定要强化领导,加强建设,确保组织全覆盖。唯有完善的覆盖网络,受众群体涵盖校内大多数学生,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更大实效性。
一定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载体形式。当前新媒体发展较快,各种新媒体工具层出不穷,一定要顺应学生趋势,利用学生使用率较高的新媒体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工作的科学性。
一定要与学生切身实际需求相结合,切实发挥服务育人功能。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学校日常管理相结合,切实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与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等现实问题结合,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一定要加强新媒体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加强高校政工队伍新媒体技术培训力度,培养既懂得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又懂得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干部。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运用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不断丰富工作新手段,开拓育人新空间。
参考文献:
[1]宋姣.简论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影响力[J].传媒观察,2009,(3).
[2]杨华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J].理论观察,2010,(06).
[3]郭俗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理论探索,2011,(07).
[4]卢昌军.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8).
[5]芮鸿岩.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