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之外的深意

2015-05-30 10:12周静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虚无言语

周静

摘 要:小说《竹薮中》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之一,该篇叙事结构十分巧妙,语言生动形象。本文从小说的主要人物语言分析入手,探究这篇小说言语之外的深意。

关键词:竹薮中;言语;虚无

《竹薮中》出自《芥川龙之介全集》,文章依据《今昔物语》第二十九卷中的故事改写创作而成。[1]芥川先生对故事结构进行了较大改动,抛去常规叙事模式,用人物叙述的方式给我们展现了整个故事情节。故事中每个人都在自说自话,使故事十分蹊跷,结局扑朔迷离。在人物性格塑造上,作者匠心独运,将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心理特征、情感倾向都表现于各自的话语间。前四个人物(樵夫、行脚僧、衙役和老媪)的供词主要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后三个主要叙述人(强盗多襄丸、武士之妻、武士的灵魂)的叙述则更为详细,且带有浓烈而丰富的个性,仿佛讲述了三个不同版本的故事。本文将着重分析三个主要人物话语之外隐藏的深意。

一、主要人物言语表象分析

(一)强盗多襄丸——为情决斗,杀死武士

多襄丸为了得到美丽的真砂,以宝藏为诱饵将武弘骗到竹林中捆绑起来,再将真砂也骗到竹林中并将之奸污,后由于强烈的情欲(这种“情”更偏向于一种占有欲)驱使以及真砂的怂恿而要跟武士决斗,最后杀死武士。客观来说,他的这种行为是残忍而没有道义的,但在他的叙述中,我们能感受到的并非一个十恶不赦的强盗形象,反倒看出了他勇武多情的一面:为了得到真砂提出跟武士决斗,而不是直接杀死武士。

(二)武士之妻真砂——受辱崩溃,杀夫雪耻

武士之妻真砂所描述的情节则有所不同,她叙述的是被强盗凌辱之后,她本想去解救丈夫,却发现丈夫眼中充满令她不寒而栗的仇恨,她被这种眼神彻底击倒,感到无比羞耻,于是想与丈夫同归于尽。只是杀死丈夫后她又没有勇气自杀,只好苟活于世。

(三)武士武弘——不堪受辱,自杀而亡

武士武弘叙述了一个差别很大的故事。妻子被强盗凌辱后,听信了强盗的花言巧语,要跟强盗走,更让他气愤的是,妻子居然要求强盗杀死自己,强盗并没有听从妻子的话,而是在妻子逃跑后解开绳索放了自己。可是,此时的武弘活着已了无意义,受到这样的奇耻大辱,与其苟活,不如自行了断。

由以上分析可知,他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他们每个人眼中看到的对方也都加入了自己的主观臆断。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位当事人的分歧点并不是真砂受辱,而是这个事件发生之后各自所感受到的人性丑恶,以及武士的死因。他们都没有从自身去寻找原因,而是极力将责任推到他人身上,或归咎于人人皆有的欲望与仇恨。

二、言语背后的信息

多襄丸将自己的杀戮高尚化,认为凌辱真砂是因为她美得像菩萨,而人都是有情欲的,所以想要占有她是天经地义。于他而言杀人并不困难,他是为了情、为了娶女子为妻才要与武士决斗,况且当官的杀人不见血,只用权力金钱,而他多襄丸好歹是光明正大地拼杀;他本不打算杀人,是女人说“总要死一个”,才让他产生杀机的,所以真正残暴冷血的是真砂。

而真砂的独白中透露出一种自怜气息——武士在她受辱后并未同情她,流露出的是冷漠与嫌弃,甚至憎恨。她又是刚烈的,丈夫的情感侮辱使她她萌生强烈的羞耻心,才想与丈夫同归于尽,可是杀掉丈夫后自己又没勇气自杀,于是只好苟且偷生。所以尽管有愧疚,潜意识中还是认为武士有很大的过错。

武士眼里的妻子真砂受到了凌辱,非但没有挣扎,还听信了强盗的花言巧语,要跟强盗走,甚至要强盗杀掉他,这于他而言是奇耻大辱。另外,强盗并没有杀武士,反而问武士要怎样处置真砂,后来还帮武士松了绑,因此武士宽恕了强盗的过错,将错都归咎到妻子身上,并因羞辱而自杀。所以在武士的叙述中可发现,自杀是因为宁可自我灭绝也不愿苟活于世,去忍受妻子给自己带来的耻辱,这是武士精神的体现,自己也还算死得体面。

由此可见,几个当事人的叙述可能都只说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刻意隐瞒了其他信息,以达到美化自己形象的目的。多襄丸的供词是要将自己塑造成人们心目中剽悍勇武的一代枭雄;真砂的供词是要将自己塑造成被强盗欺凌后又被丈夫侮辱的悲惨而刚烈的女性;武弘鬼魂的供词是要将自己塑造成清高刚直不辱精神的武士。

三、言语之外的深意

在多襄丸的叙述中,他的心理经过了不杀武士,只占有真砂,到想娶真砂为妻,要与武士决斗的过程;在真砂的叙述中,她的心理经历了想要解救丈夫,看到丈夫羞辱的目光后想要与之同归于尽,最后却因软弱而只杀掉丈夫,自己苟活于世的过程;在武弘的叙述中,他的心理经历了因爱而妒,因妻子的不贞而恨,因妻子杀夫的要求而心死如灰的过程。一对本应相爱的夫妻都只看到了彼此的丑恶面,无法看到彼此的内心。他们的性格如同他们的心理一样复杂,在这个突发的事件中,人很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心理、性格、语言,去维护自身利益。所有角色都充满复杂性,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定义他们是怎样的人,只能从言语中去揣测他们当时各自的状态。

芥川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他通过矛盾的言语叙述,揭示了人性软弱但又不能直面自身的复杂状态。人们往往把过错推向他人,编纂各种各样的谎言来伪装自己,以寻求自我与他人的认同。芥川正是通过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情节与叙述,让小说的结局变得虚无难测,也使得言语的意义变得更为深刻隐晦。

参考文献:

[1] [日]芥川龙之介.芥川龙之介全集[M].郑民钦等译.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虚无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截句:鹰的言语和凡尘的爱在梦的边缘聚焦
冰山理论视角下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读
浅析川端康成虚无的爱情观
在虚无中的挣扎与坚持
传统文化岂能“虚无”
论言语行为的得体性与礼貌的差异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