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镜对镜古镜照神”

2015-05-30 10:48徐春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研育人语文

徐春梅

教学反思有大反思和小反思之分,这里只谈小反思的重要性。

一、“以镜照人”,反思自己教学活动

(一)反思能使教师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里的“困”就是困惑。具体来说就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是艺术,这种艺术要求教学具有谋篇布局意识,这种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延伸的重要意义。开多大的局,才有多大的反思面。写教案只关注局部的逻辑关系,不考虑教育的阶段性、知识的螺旋递进性、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学展开的火力搭配。常态的教案流于教学形式和教学的机械组织,忘了教案设计的原点宗旨,行至中途,常常迷失方向。故这里的困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的困惑;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困惑。

1.学生的困惑。学生的困惑包括学习内容的困惑和学法的困惑。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科学化的追求过程中,语文知识、能力体系为应试教育行为提供了简单、易操作的平台,使人们过分的注重语文教育的显性目标。就这个角度而言,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知识上的疑问,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若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不但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和复习,也可以作为以后教学中探索的方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会适应学生,加强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明白该学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并学会独立学习。教师应通过教学反思,对课内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错误所在,对症下药。不能误以为语文能力可以由机械、重复、繁琐的基础训练转化而来,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试题中被淹没,被异化。

2.教师的困惑。教师的困惑也包括知识理解的困惑和教法的困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作为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的把握和理解,也不能一下子就十分全面透彻。尤其是初上讲台的教师,对有些知识点的理解似是而非,有些知识点甚至兼顾不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常会感觉到这些,如果在课堂结束后,不能把它记下来,加以规整,那么在一段时间后,教学活动中的那些感觉也就消失了。那些问题也就成了永远的问题了。可见,及时反思,找准问题并积极解决,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教师教法极高的要求。若要达到“青出于蓝”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把汲水的方法和经验及时传授给学生。这得结合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困惑,但学生的学习状况往往是参差不齐的。如何做到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难题。美国教育学家杜维认为:“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思考,总结,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无论是学识还是胸怀,真正做到海纳百川。

(二)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成长

不断地反思,能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传道、授业、解惑”是韩愈对师者的要求。“授业、解惑”要求教师将灌输知识与探究教法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反思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堂课不只有困惑,也一定有让自己满意的地方,或者是对某个知识点精炼的指点,或者是对课堂突发情况的完美处理,或者是对某个后进生恰到好处的鼓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应及时捕获信息,勤于笔耕,将它记录下来,持之以恒,并经常翻阅,加以规整,久而久之,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语文学科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有传承文化、承袭精神的功能,语文对“立人”的意义等学科核心价值,这些都要求,作为语文教师,“传道”是其极重要的职责。要做到“传道”,首先得明白“人”。人一生汇聚的东西包括经历、经验和方法,最后合成心力、心神、心魄,教学相传根本上而言传达的就是由这三者构成的精神追求。然后由形而上统摄形而下衍生出知识、学养,真正完成对学生成长的真切关注。这也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反思是否制定了合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否在教学活动中达成了这样的目标。

(三)反思有利于教师育人水平的提高

语文教学,承担的育人功能更强烈一些,尤其是一个时代,发展到它的瓶颈期,更需要让人从精神上警醒,振作。清代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时代,也是时代风云急剧动荡的时代,明王朝的腐朽堕落,清王朝的残忍暴虐以及由时代变化带来的各种观念的冲撞与融汇,都无不强烈地撞击了明末清初文人的心扉,特别在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更是深切地感到自己不能做无用之书生,不能只写一些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文字,而应该创作出更多的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能更大程度地激发意志的诗歌,而对诗歌艺术性探讨则放到次要的位置。

所以课程改革中,很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要教师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能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到一定的帮助,引导的作用。关注人性,是教育的初衷,也是教育的归宿。然而现在,为了满足应试教育下人们的心理需求,语文教学已经脱离,或者说正在脱离它的轨道。急功近利的教学让我们的学生不懂敬畏,不会忍让。那些学生顶撞教师,学生不尊重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教育的失败,虽然不能说是学校教育的全部责任,至少我们难辞其咎。然而在今天,为了自保,教师开始淡漠育人这一层,长此以往,结文明的国度,我们的孩子对文明不了解,不敬畏,实在是难以启齿的事情。

所以,为了完成我们育人的职责,教师更应该反思,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理智分析自己的育人方法,结合成功者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

(四)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让教研有话可说

教研的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教研并不是每周一次的学科内老师的简单聚会,也不是学科带头人自说自话,更不是学校策略上的一个环节。教研的基本点就在于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上,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与教学理论结合,从具体的实践中提取,规整实际的教学问题,在优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经验,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达到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教师要想融入教研活动,将其作为自己反刍的平台,让自己的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在教后积极反思,对自己的备课、课堂、评价等进行自查,将自己的问题,困惑整理归纳,分析总结。

二、“以镜照镜”,用别人的课堂比照自己的课堂

天下之大,万物之博,事理之繁,亲历毕竟有限。经验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如果只是固执地要躬耕行事,注定会比别人多走很多路。

以诗歌创作为例。要想创作出有分量、可信度高、可补史之阙的诗歌,诗人们势必要对前朝故实、本朝时事乃至经史子集、金石方志等方面作全面而系统的钻研和涉猎,这些或古或今的材料经过诗人精心的裁剪、嫁接被大量地写入诗歌,使清诗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知识厚度,这就是一个学习别人经验的过程。

教学也是如此。能让别人观摩的课堂,一定是经过执教者认真准备过的,在观摩的时候,就要注意别人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生成的处理,课堂语言的使用等等,做到“见贤思齐”。当然再成功的课堂,也一定有瑕疵,那也要认真记录,理性思考,做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用别人的课堂反照自己的课堂,就是间接经验的获得,就做到了“以镜照镜”。

袁枚也说过:“钟鼓非乐,舍之何鸣?”若将其用来指导教学,可以说,反思虽不是教学,但是离开了反思,也难有好的课堂。在教学这门艺术中,教师就应该将自己的课堂作为认知对象,关注学生的困惑,记录自己的困惑,进行客观全面地总结,比照别人的课堂,或者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思考分析,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育人水平,从而更好地组织自己的课堂,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种实践,反思,总结,再回到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学反思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种过程内化为一种思维,让反思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宁夏彭阳一中。

猜你喜欢
教研育人语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