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射。
语文课堂争论兴趣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射。
一、创设和谐气氛,营造争论的条件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生的创新欲望被激发,课堂就会“活”起来。
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师生平等、民主评价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二、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我在为《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通过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阅读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鸡蛋里面挑骨头”,勇于创新。加上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三、创设“生疑”情境,培养善于争论的能力
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意义,即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过程,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教师在争论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争论能力,也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要使学生善于争论,首先要教给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亦即“生疑”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关键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例如,《晏子使楚》一课,开课后,我问一名个子不高的学生:“你个子不高,因此而引来过什么麻烦吗?(没有)曾经有个人,就因为个子矮,惹来了麻烦。”“假如你是晏子,你怎么办呢?请思考5分钟,然后发表你的见解。”这样,把学生放在晏子所处的环境,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深读课文的兴趣,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语文含义表达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论更具有针对性。显然,这样的争论过程,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思维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
四、培养辩证思维,激发乐于争论的兴趣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联想,灵活性强,但往往容易走向片面化、绝对化。因此,教会学生争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教师问学生:“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几乎全班学生都表示喜欢小白兔,不喜欢小灰兔。可是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小灰兔,它知错就改。”教师立即表扬了这位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同时激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找出小灰兔身上的优点吗?”学生又读课文,进行讨论,使小朋友认识到小灰兔和小白兔都是可爱的。教师引导学生争论,通过学习语言将文中的辩证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大大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并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表达,让学生体味成功的愉悦,能调动学生争论的兴趣,使语文课堂生动、精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