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英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顺产接生并实施会阴切开患者,观察选择会阴侧切以及会阴纵切两种方法分别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顺产接生并实施会阴切开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顺产接生患者的随机分组。C1组(观察组45例):临床选择会阴侧切的方法;C2组(对照组45例):临床选择会阴纵切的方法。对比两组顺产接生患者在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临床出血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在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临床出血量两方面,C1组优于C2组患者明显(P<0.05);在会阴切口疼痛程度方面,C1组优于C2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顺产接生患者,在实施会阴切开术过程中选择会阴侧切的方法,可以将患者的第二产程时间有效缩短,有效将患者临床出血量减少,最终显著提高顺产接生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顺产接生;会阴切开;会阴侧切;会阴纵切
[中图分类号]R71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2-0490-01
当前针对患者在进行顺产接生过程中,会阴侧切术属于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将患者的第二产程有效缩短,有效防止母婴产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概率,为了进一步分析会阴侧切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顺产接生并实施会阴切开患者,临床分别选择会阴侧切以及会阴纵切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最终发现本次研究中,会阴侧切的综合效果较优,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90例顺产接生并实施会阴切开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顺产接生患者的随机分组。在C1组45例顺产接生患者中,年龄范围为22岁-3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4.5±1.9)岁;患者的孕周为37周-42周,患者的平均孕周为(38.5±0.5)周;在C2组45例顺产接生患者中,年龄范围为23岁-3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4.9±2.1)岁;患者的孕周为36周-41周,患者的平均孕周为(38.3±0.3)周。对比两组顺产接生患者的一般资料,存在均衡性(P>0.05)。
1.2方法
按照常规做好手术前的相关准备工作。要求患者选择膀胱截石位或者选择仰卧屈膝位。侧切术选择于患者左侧斜切开,纵切术选择顺着患者会阴与正中点联合的位置,向着患者肛门方向切开,保持切开角度垂直,切口长2厘米一3厘米。针对手术人员,将左手中指以及食指伸入到患者的阴道中,将患者左侧阴道壁有效撑起,之后右手持钝头直剪刀或者持会阴切开剪刀,保证一叶于患者阴道内置人,另一叶置于患者阴道外部。保证剪刀切线同患者会阴后联合中线向着患者旁侧保持45度有效放好,待患者宫缩过程中,将患者的会阴部剪开,保证距离为4厘米-5厘米。在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切开时间进行密切关注,通常在胎儿准备娩出前的5分钟-10分钟进行。禁止时间过早。成功分娩后,对患者相关部位检查是否出现裂伤的情况,之后将有带纱布于患者阴道内部塞入,完成手术后将其取出。根据层次进行有效缝合。
1.3判断标准
无痛:患者临床疼痛症状不显著,患者坐卧或者行走均不会表现出切口疼痛的情况;轻度疼痛:患者只有在坐以及行走过程中表现出稍微疼痛的情况;中度疼痛:患者在坐卧以及行走过程中表现出疼痛的情况,但是患者能够忍受;重度疼痛:患者表现出活动受限现象,患者无法坐以及行走,在卧床以及翻身时均会表现出切口疼痛症状,对自身休息以及睡眠造成严重影响。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選择统计学软件完成顺产接生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分别选择x2检验以及t检验以%形式以及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临床出血量
在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临床出血量两方面,C1组优于C2组患者明显(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2.2患者会阴切口疼痛情况
在会阴切口疼痛程度方面,C1组优于C2组患者明显(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3、讨论
针对顺产接生患者实施会阴切开缝合手术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选择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手术可以有效保证患者临床手术质量。会阴侧切术如果能够获得有效控制,不会导致患者表现出Ⅲ度裂伤的情况,此种方法于临床获得广泛应用。以往主要选择间断缝合黏膜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因为结扎的线头较多,难以完全将肠线吸收,从而导致患者表现出反应性硬结的情况。
本次研究中,在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临床出血量两方面,C1组优于C2组患者明显(P<0.05);在会阴切口疼痛程度方面,C1组优于C2组患者明显(P<0.05)。有效证明会阴侧切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顺产接生患者,在实施会阴切开术过程中选择会阴侧切的方法,能够将患者的第二产程时间有效缩短,有效将患者临床出血量减少,成功凸显会阴侧切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