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CT诊断临床研究

2015-05-30 23:15:19熊友菊周勇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CT诊断诊断效果胆囊癌

熊友菊 周勇

摘要:目的:探究胆囊癌的CT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来我院就诊的90例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CT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癌的CT直接征象:腔内型肿块患者20例,胆囊壁增厚型患者24例,侵润型患者30例,混合型患者16例。胆囊癌的CT直接征象:合并胆结石患者20例,肝脏转移患者29例,粘液腺癌患者19例,腺鳞癌患者22例。误诊患者一共有4例,总误诊率为4.4%,误诊率比较低,说明CT检查方式效果显著。结论:采用CT进行检查,是当前行之有效的鉴别和诊断胆囊癌的方法之一,有助于第一时间确定治疗方案,同时也是胆囊癌分期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标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囊癌;CT诊断;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2-0465-01

胆囊癌是恶性肿瘤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经临床实践证明,近些年来该病的总体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病症和体征在早期缺乏特异性,病情的发生和进展呈现隐匿的状态,在诊断中有一定的难度,甚至会导致临床预后治疗效果差。在胆囊癌诊断中采用CT进行诊断,对胆囊的部位、形态及周围状态有明确的了解,能精确的显示相关信息。为了进一步的探究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方式,分析CT对胆囊癌患者早期诊断的重要价值,本文将选取2013年1月-2014年来我院就诊的90例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CT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来我院就诊的90例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在37-78岁之间,平均年龄(62±1.2)岁,病程在3-9个月,平均病程(6±1.2)个月。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腫胀等症状。90例患者中20例患者存在右上腹疼痛症状、25例患者皮肤及巩膜感染、23例患者食欲不振,体重明显下降、22例患者右上腹存在包块。

1.2诊断方式

本组患者均行CT扫描检查,CT机为西门子Emotion6型、东芝AqullionCXl28层CT机,间距和层厚均为5mm、6mm扫描范围均自膈顶至胰腺钩突部,90例患者均进行上腹部CT扫描,对可疑病灶区进行薄层扫描。必要时增强扫描应用的高压注射器,对比剂为60%碘帕醇300注射液或碘海醇300100mL,注射速率3m/s,肘静脉团注。

2.结果

在本次CT诊断中,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以下将对两种征象类型进行分析。

2.1胆囊癌的CT直接征象:腔内型肿块患者20例,胆囊壁增厚型患者24例,侵润型患者30例,混合型患者16例。

2.2胆囊癌的CT直接征象:合并胆结石患者20例,肝脏转移患者29例,粘液腺癌患者19例,腺鳞癌患者22例。

在本次研究中,误诊患者一共有4例,总误诊率为4.4%,误诊率比较低,说明CT检查方式效果显著。具体分析结果见表一:

3.讨论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左右,尤其是中老年人比较常见。胆囊癌早期临床表现没有特殊性,因此增加了诊断难度,很多患者发现后多是晚期,甚至会出现黄疽、恶液质等,因此需要尽早进行诊断。近些年来随着B超和CT临床应用的逐渐推广,在诊断胆囊癌实践中有重要的作用。

CT检查可以对胆囊癌诊断提供大量正确的影像学资料,同时可以明确肿瘤周围病菌侵犯和转移情况,掌握影像学资料,进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手术提供指导性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作用,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进而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其次CT扫描能清晰的现实胆囊癌在胆囊壁的浸润深度,临床实践证明,胆囊壁的增厚深度比正常胆囊壁和肝脏的密度大,要根据资料对其进行诊断。CT影像学资料的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比较高,可以明确胆囊癌原发病病变和肿瘤的范围,对诊断结果及预后处理有重要的作用。CT诊断不仅有助于胆囊癌患者的初期诊断,更能通过相关信息,观察肿瘤是否出现侵犯和在转移的情况,进而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在本次研究中出现误诊的情况,其中肝癌患者1例,胰头癌患者2例,胆管癌患者1例,误诊率分别为2.2%、1.1%、1.1%,总体误诊率为4.4%,误诊率比较小,说明CT诊断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增加胆囊癌的诊断误诊的几率,如果处理不当,会诱发其他危险性因素,进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基于误诊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医护人员要了解影响误诊的因素,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具体原因如下:

患者在患有胆囊癌及胆囊结石疾病时,重视胆囊结石的诊断,忽视了对胆囊癌的诊断。其次当患者病变的区域面积变小,癌肿阻塞胆囊管或者胆囊增大时,会误诊为胆囊炎伴有积液的情况。最后由于患者胆囊诊断底部是盲区,对已底部胆囊癌患者的诊断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针对误诊因素的多样性,为了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需要医护人员准确的了解患者的临床病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的诊断,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诊断方式,进而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在本次研究中,CT诊断胆囊癌的误诊率比较小,说明该诊断方式行之有效。

综上所述,CT对于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作用,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有利于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是一种无创伤、方便有效的诊断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CT诊断诊断效果胆囊癌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治疗价值观察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及MRI与CT诊断价值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29:37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