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任务驱动教学”实验研究

2015-05-30 22:18蒋宇航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型驱动教学活动

蒋宇航

将一个课的教学课题以两个不同的学习任务把知识内容组织起来,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学习。这两个任务的搭配是“对比性”的,或者是在内容的广度上、或者是在深度上,互为补充,我们称之为“双任务驱动”。就“双任务驱动”教学展开探讨。

“双任务驱动教学”传统现代一、传统的与现代的教学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被称为传统教育,他把心理学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出了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来安排教学的科学主张,并将教学过程划分成四个阶段:

1.明了:教师给学生讲授新知识,力求让学生明白;

2.联合:教师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

3.系统:教师给学生作知识的概括和给出结论;

4.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如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在具体教学中,赫尔巴特的主张是一个“传递——接受型”的教学模式,最大特点是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具有几乎不可质疑的至高地位;学生则是以被动的姿态接受教师从外部提供的知识信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相对较为被动。

传统教学模式尽管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但过于强调教师从上到下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的头脑当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导致束缚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副作用,所以,也一直为人们所咎病。最早,杜威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又被称为发现法或现代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五步:

第一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课题,使学生产生要了解它的兴趣;

第二步,产生问题。给学生足够的资料,使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研究该课题的性质和问题所在;

第三步,提出假设。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暂提出一些尝试性的不同的解答方案。

第四步,进行推理。学生自己根据设想,进行推理,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五步,验证假设,即进行试验,验证解决问题的想法,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这些设想、假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由五步教学法开始,世界范围内启动了持续至今天的教学改革运动,目标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但是,这一改革最终是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彻底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吗?在现代条件下,传统教学方法还有没有保留的价值?

二、以“有效教学”作评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国际教育专家调研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学习过程现在正趋于代替教学过程。”“现代教学,同传统的观念与实践相反,应该使它本身适应于学习者,而学习者不应该屈从于预先规定的教学规则。”“应该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

这一观点的核心,认为教学活动应从以教师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转变;教师应从占有知识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协作者转变;学生应从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的探索者转变;这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彻底否定。

中国教育界对这一观点基本持肯定态度,认为在教学课堂上,应该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中国教育界并没有全盘接受这个观点,没有彻底否定教师的作用,还特别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适当地保留了中国教育界对教育的独立认识,在结合其他著名的西方教育理论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

一般认为,有效教学指的是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根据这一观点,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说,传统教育方法是不好的,因为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或现代教育方法一定是好的,因为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好与坏的核心不在以谁为主,而在于学生在活动中有没有获得进步与发展,在于教学有没有效益。学生有进步了、发展了,这教学活动就是有效益的;学生的进步越大、发展越快,这教学活动的效益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甚至是无效教学。

三、“对比式课型”教学实验

理论上说,在现代社会,现代教学模式应当更适应当下青少年的发展需要,能产生更大的教学效益。因此,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有没有保留价值,判断的标准不在于这些方法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而在于在现代条件下,还能不能带来教学效益,是低效的、无效的,还是高效的。为此,我们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课堂教学实验,以为问题寻求实践的解答。

我们这样来设计实验,将一个课的教学课题以两个不同的学习任务把知识内容组织起来,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学习。这两个任务的搭配是“对比性”的,或者是在内容的广度上、或者是在深度上,互为补充,我们称之为“双任务驱动”。

课的教学活动分成三个模块进行,其中两个模块用于完成两个不同任务的学习活动,活动方式也是对比性的,其中一个模块以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另外一个模块以现代方法进行教学,第三个活动模块则是交流或评价等可以灵活设计和摆放。

这一课型,我们过去称为“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讲”课型,现在有时也改称为“对比式课型”,因为这一课型有两个特点,学习任务和活动方式都是对比性的。这是我们实验课用的教学设计表: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科学,我们采用对照方式进行。

除了实验班采用“双任务对比式课型”教学外,另外两个对照班,一个全课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另一个采用现代教学模式,然后根据这三个班的教学有效性来进行价值判断。

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课后问卷,以评分方式,从学生的主观感受方面来调查教学有效性。主要包含五就这个方面,授课形式,知识目标的达成,其他教学目标的收获,自我评价和对老师的评价:

问题一:你怎样评价本节课的授课形式?

5—很满意;3—满意;2—普通;1—不满意;0—很不满意。

问题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你都掌握了吗?

5—完全掌握;3—掌握;2—基本掌握;1—说不准;0—没掌握。

问题三:本节课对你的学习兴趣或学习自信心等有提高吗?

5—有很大提高;3—有较大提高;2—有提高;1—说不准;0—完全没有提高。

问题四:你怎样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表现?

5—很好;3—好;2—较好;1—还可以;0—不好。

问题五:你怎样评价老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表现?

5—很好;3—好;2—较好;1—还可以;0—不好。

四、几个结论

从上述图表看,三个班的学生评分差距不是太大。但实验班的得分是最好的,而其余两个对照班的得分,则各有特点。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可以得到这样几个结论:

1.“双任务驱动”课型较受学生欢迎,是一个能产生较好教学效果的课型。能综合发挥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最大效果,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2.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传统模式仍有其生命力。其在知识传授方面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现代课型更有效。作为一种授课形式,也许是习惯的原因,学生实际上也并无太大反感。这说明教学是双方共同完成的事情,教师的作用仍然是重要的。

3.现代教育法对学生个性的成长和发展重要的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学科教学中,任务的重点在学生的知识掌握而不是个性成长,因此,学科教学如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是更深层次要解决的教育问题。

4.从学生的自评看,现代教学模式确实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在知识学习方面情况不那么理想的同学,在积极参与其他方面的学习活动,所以,还是愿意肯定自己。

5.在“双任务驱动”课型中,任务搭配如果是对比性的,有更好效果。活动的开展形式也是对比性的时候,效果最为突出,所以,我们也称为“对比式课型”。

猜你喜欢
课型驱动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