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一些贫困的山区、城区,由于经济条件差,给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贫困生的身心发展。如何做好小学贫困生教育问题是现阶段教育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就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做好城区小学阶段贫困生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
城区小学阶段贫困生教育很多贫困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自卑感,这对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也成为影响其接受教育的制约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贫困生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坚持平等对待的教育原则
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家庭情况不一样,学生个体的情况也存在差异,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平等对待的原则。通过对学生教育的平等对待,能够使学生明白: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只存在物质生活水平的差异,人的人格并没有高低之分。经济条件好的学生除了物质条件较好外,在接受教育、学习等方面与贫困生没有本质的区别。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贫困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状态,避免其产生气馁、自卑等不良心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灌输努力奋斗的理念,要求学生不能对物质方面过于攀比。另外,还应该倡导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主动关心贫困生,给予其精神上的安慰,帮助贫困生更好地接受教育。总之,坚持平等对待的教育原则,给所有学生一个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要刻意地区分贫困生,为城区小学阶段的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做好对小学阶段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外界评价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为了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工作者(班主任、任课老师等)需要做好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其心理上面的阴影,鼓励他们积极的参加集体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例如,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王某,由于家庭条件差,逐渐变得自卑、沉默寡言、孤独,不愿意过多的与班级中的同学接触,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以长辈、朋友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其谈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班级活动中,安排给其具体的任务,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主动的参与到班级活动中。
通过与贫困生经常性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自卑感主要来自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对待,还需要加强对存在自卑心理的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及时消除他们心灵上的阴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为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实施必要的爱心帮助
贫困生自卑、沉默寡言等特点本质原因还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这也是影响贫困生接受教育重要的因素。由于贫困生一般具有害怕别人谈论自己、了解自己的特点,所以往往不会主动的向教师反映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积极主动的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爱心帮助。
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张某,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里交不起课本费等,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升初考试,由于心理压力的因素,导致其成绩直线下降,他的性格也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孤僻。教师从其他学生那里得知这一情况后,自己先为其垫付了六年级的课本费,然后号召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家庭为其募捐,就这样,一人几角、几元,终于凑齐了他上初中前所有的费用。得到了教师与同学的爱心帮助,张某学习更加的刻苦,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初中就读。
四、依据榜样力量,做好贫困生的教育问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力量是做好贫困生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著名的历史人物、当代人物作为榜样,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如历史上著名的王允、数学家华罗庚,甚至可以将神话故事中神笔马良等原型作为树立榜样的典型,让学生明白只要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最终的胜利必然属于自己。对于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教师也应该适当的给与其表扬与鼓励,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另外,还可以根据贫困生个人的能力,适当的安排其一定的班级职务,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如可以将具有体育特长的贫困生任命为班级体育委员,让其发挥体育特长,逐渐积累自信心,并促进其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养成良好的性格,避免其存在过度自卑、孤僻等性格。
将班级中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作为所有贫困生的榜样,激励所有贫困生更好的接受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提高贫困生学习成绩,促进城区贫困生教育问题的有效解决。
五、总结
贫困生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难点与重点,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城区小学阶段贫困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坚持平等对待的原则,做好对其的心理疏导工作,采取必要的爱心帮助,同时树立榜样力量,为贫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管理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应该加强对贫困生的了解与沟通,经常性地与其谈话,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海兰.浅谈农村小学贫困生教育管理的几点做法[J].新农村教育,2013,26(7):124-125.
[2]范先佐.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生资助之我见[J].教育与经济,2012,16(3):99-100.
[3]胡赪.中小学贫困生助学策略[J].大学时代论坛,2014,22(2):63-64.
[4]高航,杜军.小学阶段贫困生教育问题探究[J].教育在线,2013,28(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