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家访的艺术

2015-05-30 21:18陈作萍
俪人·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家访激励性艺术性

陈作萍

【摘要】家访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新课程标准下,家访工作要改变思维定势,与时俱进。家访注重方法、艺术。教师掌握情况,适时家访。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语言得体,有激励性;注重实效。家访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家访 针对性 激励性 艺术性

家访的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与方法。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更不是把“皮球”踢给家长。通过家访充分了解情况,最后在教育过程中解决问题。那么,按新课程标准要求,怎样创造性地开展家访工作呢?

一、有爱心,勤家访

作为老师必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成为学生心灵不设防的朋友。苏霍姆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孩子的智力的发展,不了解他的思维、兴趣、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还需了解现在孩子家庭的背景,生活经历,情感历程,心里健康状况,交友情况等。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有方法,有策略地实施爱的行为,在爱中走近和走进学生的心灵,也赢得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愿意把他的痛苦和欢乐,把他的忧伤和愉悦,把他的情感和心事,把他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都告诉你的时候,你的爱得付出才可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二、掌握适当时间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一种互动,主要表现为双方的言语交谈以及言语交谈过程中的情感交流。而对后进生的家访就更加要求交谈双方开诚布公,坦诚相见,任何情绪化的交谈都无助于客观分析。另一方面,家访是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有效地转化后进生,使优秀生更加优秀。而取得家长支持与配合的前提是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强家长对转化孩子的信心。以上两方面都说明家访必须选择最佳时机。如 12(3)班小菲同学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差,还喜欢上网。我去家访时,他开始比较紧张,怕我向家长“告状”,不料老师却向家长讲了他在学校里如何为班级服务,主动打扫清洁区、抬水,后又讲到他在学习上还是有进取心的,只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强。在后来的学习中,发现他尝试着改变懒散的习惯,努力使自己进步。从他的行动可以看出,他不愿辜负老师的期望。同班的小弥同学,热爱集体,学习自觉,乐于为大家服务。家访时告知家长。她家长知道自己孩子在校表现好,就主动表态:大力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多用激励性语言

班主任家访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既不讽刺,又不挖苦,不能只提短处,不讲长处,更不能一见家长面就讲学生的缺点,也不要把话说绝,以免挫伤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和积极性。班主任家访要把严格的要求和良好的愿望圆满地结合起来,从对学生关心、爱护、负责、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使学生与家长都感到老师的批评不仅有合乎情理的严格要求,也有富于人情味的热情关怀。

家访是沟通家庭,学校联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共同教育学生成才的情感沃土。只有适时、有序、勤于搞好家访工作,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才能很好地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我们都明白: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家庭以及社会对儿童施加影响的过程中的不良或不当因素也不可忽视。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就必须有赖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几方面的配合。从班级管理工作的角度讲,家访是联系家庭,依靠家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我们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地对后进生进行家访呢?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想从以下二个方面来说。

一是了解后进生的家庭。对后进生家访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后进生,并全面分析后进生之所以后进的原因,以此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寻求转化后进生的适宜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有鉴于此,要家访就必须先了解“家”。了解后进生家里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长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居住环境等。

二是了解后进生本人对“家”的看法,包括父母关系、邻里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生活条件等,尤其是后进生对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的看法。前段时间,我组织孩子们以“爸爸妈妈,我想说”为题写了作文,文中我读出了孩子对家长的感谢,了解的更多的是大部分孩子对父母关心自己方式的想法,除了发自内心的感激,也少不了一些建议和意见。这样,我家访时就有了针对性,能够做到因“家”施“访”。

因此,需要老师改变工作中的思维定势,不仅看到后进生的“不足点”,更要看到后进生的“先进点”,善于捕捉“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家访。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家长对转化后进生的信念,也能对后进生起激励作用。当然,并不排斥在后进生发生某种不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时进行家访。我们班的高永作可以说是班上的“刺儿”,他总惹同学。尽管和他谈心多次,当着大家的面也道歉,做过保证了,但关于他的“告状”还是接连不断。我与家长交流了。也许是家长的教育有了一些成效,这段时间,较少同学来办公室说他了。我乘机安排他为班上的“爱心行动”做记录,同学们都夸他工作负责。只有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孩子的品行才能真正地改变。

四、把握家访进程,取得家访实效

家访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活动,整个家访进程主要由老师把握。把握家访进程总的要求是:教师有意识地导出话题并引导家长始终围绕家访主题交谈,交谈还要注意艺术性,除一般的谈话技巧外,应注意“二忌”: 1、忌“独白”。家访以教师为主导并非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交谈是双向的,不仅是与家长交谈,更多的时候应让孩子也参与其中。“独白”只能阻塞双方情感交流的渠道。每次家访,我总是让家长、学生一起参加交流,家长也不至于太尴尬,孩子也懂得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明白其中的严重性,而后采取改进措施。2、忌“揭短”。后进生有很多“后进点”,加上情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在介绍后进生的情况时过多关注其“后进点”,而忽视“先进点”甚至“闪光点”,将使家长和后进生感到“不可救药”,失去信心。即使“揭短”,也应采取客观的态度和婉转的方式。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交谈时学生最好在场。如果需要单独与父母交流,可以预先告诉父母,预设学生不在的环境,不能强行让学生回到自己房中去回避,那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总之,家访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在平时的家访中注意掌握这些技巧,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较好的预期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家访激励性艺术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家访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