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焕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关键词】素质教育 学生素质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实施素质教育,我国青少年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1、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将来能参与国际社会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论灌输是重要的,是形成学会做人思想信念的基础、根基;但要使学生学会做人,仅有理论灌输是不够的。这也就是我们多年来德育效益不高的症结所在。正确的方法是在理论灌输的同时,要施行素质养成,即让学生体验德育情感。广大青少年只有把理论内化为自身素质,才能达到理论灌输的目的。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活动与体验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当思想具有了鲜明的感情色彩,即伴随有惊异感和发现真理后的快乐感时,学会做人才会落在实处。活动与体验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认识的东西不一定深刻感觉,只有感觉了的东西才能深刻理解。
2、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终身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学会学习”的要领内涵是什么?国家级重点课题主持人、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特级教师徐崇文是这样阐述其课题的:“我们研究的‘学会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下,在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力,自主、自觉地调控学习情绪和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及学习技术,使学习不再仅是储存知识以形成某种技能的过程,而更重视身心发展,更重视思维方法、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探索,更重视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更加注重创造潜能的开发。”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研究者是重视“开放的环境”、“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这些目的的达到,都需要活动与体验的参与。
3、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学会劳动包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重点是脑力劳动。这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劳动:学生们在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对比中会发现真理,或者认识到为了发现真理必然进行新的观察,必然读书和开展实验。例如,许多小发明、小制作,就是在同学们先有了创新意识后,才动手制作的。动手制作,能够验证、支持自己的创新意识,完善自己的设想。如果缺乏动手操作能力,蓝图无法变为现实。对儿童来说,他所获得的知识,与他的体验结合得尤其紧密。思维和体验的融合与结合,可保持或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4、学会创造,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自尊、自信、自律、自立、自主;具有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迎接挑战的勇气;具有坚强、抗挫折的意志品质,追求人生的不断超越与完善。
要学会创造,就要发展智力。没有智力的发展,没有活跃的思维,就不可能有创造。
科学在飞速发展,知识在不断积累,而人的记忆能力却是有限的。人们学会创造在今天越来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确定方向以及是否善于利用书籍这个知识贮存库。老师不应要求学生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要他永远记住全部功课。教师应把已经掌握的认识方法转用于新的认识对象,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其创造能力。
5、学会合作,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奠定基础。
首先要加深和发展师生之间友情,坚定这是学会合作的基础。
其次培养学生们同志式互助精神以及互相支持和援助的意愿,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在幼小的孩子心灵里就唤起关怀同学命运的感情;学会把一个同学的不幸看成是整个集体的不幸;养成团结一致的集体感和随时准备相助的意愿——这是防止利已主义的最重要的条件。在合作中产生愉快而崇高的思想感情,大家的心灵也变得高尚起来。
从现实来看,社会上激烈竞争的负面效应也影响到校园,因而固守校园这片净土意义重大。学会合作,从小抓起,从小体验,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6、学会健体,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掌握体育运动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体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成为素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要解决好目前广大学生中存在体质健康水平不高,近视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把体育放到应有的位置。当整体教学教育工作都贯穿着对学生健康的关怀时,体育运动才能在学生发展中起作用。只有当体育运动成为每个人都喜爱的活动时,它才能成为教育的手段。我们应该尽力使体育操练变为一种享受,变为机体的需要。人们从事体育运动不仅是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而且也是为了培养自己完美的体魄。
7、学会审美,具有一定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能从周围世界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纯洁,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审美趣味。
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在同学们有了审美和感觉美的能力之后,就要教会他们终生保持心灵中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
美的感觉和美的创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审美素养的培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经验证明,凡是在青少年时期受过优秀作家影响的同学,都喜欢在文学上作些试探:作诗、写故事和随笔等。美感之乐的体验,这是进行创作的最初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