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景玲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一项非常难做的工作,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相对疲软,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以“人”为出发点来开展教育工作。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模式实现的基本路径,希望能够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模式 基本路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基础也是重要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限制了学生人格的发展,所以德育效果十分不佳。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若想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德育效果,就必须要以主体性模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模式的提出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反思的必然结果,以下笔者就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谈一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模式实现的基本路径。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模式的实施价值
1、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了扬弃
传统教育模式的本质观念是一种“造物逻辑”,而非“造人逻辑”,无论其怎样强调人与物的不同,但本质上仍是把“人”理解为了“非人”。而主体性模式则恰巧相反,它认为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要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为目的。主体性教育遵循的基本观点是: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人的价值要高于教育本身的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和完善人的主体性,使人成为时代需要的社会历史活动主体。因此,利用主体性模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及创造性,它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单一、学生被动的弊端,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效果。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模式的实施是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曾多次说过:“人始终是主体”。我国的教育改革也一再强调要让学生在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采用主体性模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展现学生的一切天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逐渐由“他教、他化、他律”而转变为“自教、自化、自律”,最终成长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主体。
3、实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认为:当社会的主流思想为政治主义思潮之时,人们会更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功能和政治教化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当做政治运动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当社会的主流思想为经济主义思潮之时,人们则会更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生产力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当做解决具体经济工作业务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都只片面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了教育主体“人”的价值,所以其实效性均不高。只有主体性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才真正强调“人”作为主体的存在,强化人的意识、弘扬人的精神、尊重人的人格与个性、引导人的感情需求,这与现代教育要求不谋而合。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模式实现的基本路径
1、确立主体性的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已经步入了工业化时代,其特征是生产专业化、集中化、标准化及同步化,受此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也渐渐开始以造物的方法来培养人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凭借自身的理论、知识、能力及信息等优势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控制、改造和驾驭,从而使学生成为投射和蕴涵教师价值选择与价值预设的对象。而主体性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则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大大不同。
虽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及个性心理品质等的教育,但这并不代表着其教育内容应该一成不变地“高大上”,这只会使教育内容游离于学生现实之外,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死板的“说教”,从而导致学生烦于上思想政治课。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模式的实现首先需要重新构建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说服力及感召力,并符国家社会的发展形势及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实际。具体来说,应当要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加入党的最新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并在以往教育实践经验中提炼和概况新观点,例如将信念信仰教育、中国梦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从而为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指导;其次,要建立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多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创设美好而道德的生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体现发展性,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再者,开展主体性模式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先确立主体性的教育目标。主体性的教育目标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于总体上而言是一致的,但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和内容又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定。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若想发挥出实质效用,就必须要细化与具体化:首先要结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其次要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三是要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四是要考虑学生所学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最后要符合社会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2、优化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在主体性教育模式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而现代教育理论主张主体与主导者之间教学相长、相互作用。所以,若想优化主体性模式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摒弃原来的“权威者”“专家”等身份,不再自居为高高在上的“学生思想的把关人”,而要以“合作者”“参与者”等身份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平等的思想交流平台,实现主体与主导的双向互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交流氛围,进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强行给学生灌输知识和理论结果,而应当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爱热和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源泉,人只有先对某件事物产生了足够的兴趣,才会热衷于接触、了解、观察和学习这件事物,所以说,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简简单单就实现的,它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技巧和手段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多举出一些学生所比较关心的主流社会话题和人生话题当例子,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或是以学生所比较喜爱的一些事物来当做教育素材,给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总而言之,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有趣的探究过程,而非被迫接受知识灌输的过程。
再者,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只关注理论教育,更应当重视实践教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学生只有能够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解决实际问题,才算是真正学会了知识,思想政治的学习也不例外。所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模式的开展应当要将理论与知识相结合,在教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带领学生走出课本与课堂,亲自进行社会实践,促使学生达到言论与行动上的相统一,成为一个既具知识又有能力的社会主体。
3、创新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主体性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若想高效运转及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要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机制作为保障。所以,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创新教育机制,使教育机制适应实施主体性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具体来说,首先应当要创新评价机制,改变以往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形式,实现师生互相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多向评价形式;其次应创新保障机制,尽快建立一支全面理解和掌握主体性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的教师队伍,并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第三要积极利用QQ群、微信、微博及BBS等现代化手段和网络媒介来开展教育活动,建立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保障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只有创新了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才能够确保主体性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而其改革重点之一是要尽快实现主体性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香,朱峰,黄昆,朱国良. 谈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基本途径[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67-70.
[2]刘海琳. 大学生主体性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挥[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S2:6-8.
[3]沈宝莲,常月. 关于高校实施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选择[J]. 西部素质教育,2015,10:8-9.
[4]孙琪,冯梦影. 实现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以创业教育为载体[J]. 学理论,2014,33:285-287.
[5]刘晓华,孙明婉. 改进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 学周刊,2015,08:22-23.
[6]程章威. 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6: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