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采洪
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是我们教师的追求。而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其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板书的概念
板书是教师为一定的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板书的具体作用
1、突出重点,构建知识结构。
板书是依据课标,围绕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设计的,它的主要意图是揭示教学的结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板书对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地呈现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抓主剔次,把教学重点串珠成线,结线成网,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框架和结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2、直观作用,化抽象为具体。
课堂上只有教师的语言描述和抽象的讲解,学生不易在具体思维的基础上扎实地建立起知识体系。如果通过板书,边讲边板书,就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使学生理解文本,加强对知识的记忆。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数据表明,人脑接收的外界信息,90%以上来自眼睛,看一遍比听一遍的信息接收量要多1.66倍。由此可见,学生接受和感知信息的两条主要渠道中,看比听更重要。板书教学法,正是符合这个感知原理,它正是将文字的内容概括为图示表象。学生通过图示表象,进行形象记忆,往往记得更牢、更准确。
3、调控思路,启迪思维。
板书是使思维视觉化的一种手段。教师的板书设计,通过图示,对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当学生看着板书,听着教师的讲解,就会依据板书所提示的课题,边听边思考,板书的内容就可以引导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的思考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的内容上。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板书和引导,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清楚学习过程,听课系统性强,思路明确,能力得以提升。
4、有效落实,利于复习。
板书不是教材标题的重复或内容的摘录,而是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艺术概括。它作为符号,可存贮信息,学生课上根据板书进行记录和记忆,节省笔墨,节约时间,无需花更大的精力对老师讲解内容进行概括和取舍,课后可以进行知识的扩充、联想、分析,这样复习时,条理清楚,利于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三、目前课堂板书存在的问题
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板书的设计,使课堂教学中的“板书”存在重重问题:
1、放滥性:教学方法的满堂灌,板书设计的满黑板,教者一板一板地写,学生一板一板地抄,密密麻麻。学者则忙于“应酬”,收获满满几张纸。似乎动手比不动手要好,可是效果怎么样?
2、单一性:教者不管体裁和内容,不管学生实际,用同一模式、相同步骤出示板书,始终用同一信号刺激学生,形式单一,使板书千篇一律。课课如此,老生常谈,毫不新意。
3、杂乱性: 教师没有计划的板书,信手拈来,时写时擦,层次不分、条理紊乱,缺乏内在联系,板书位置乱,一节课下来,黑板上杂乱无章,条理不清。学生对这节课讲的什么内容也是云里雾里,理不清头绪。不知老师讲了什么,重点在哪里,感到无从下手。
4、空旷性: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使教师更注重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有的甚至一节课上完,黑板上只字未留,空空如洗,给学生留下一片空白。
5、形式性:追求形式的独特,板书色彩纷呈,让学生眼花缭乱,貌视新奇,实则哗众取宠。
五、设计板书时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板书设计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教学活动应始终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安排和开展。而板书作为贯穿课堂的教学环节,在设计时就更应贴合课堂教学需要。精彩的板书设计应该体现出本次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如果板书设计脱离实际教学需要,那么它也就流于形式,不仅对教学效果没有帮助,更会使学生坠入云端。所以,板书应该针对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目的。
2、直观性原则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板书要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学生通过直接感知所学的事物、现象,通过模型、图示、图表、图像等获取生动具体的表象,形成科学的概念。运用板书这一直观形象的手段,从形象上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和法则,从整个板书的排列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所在,一看板书就回忆起本课的内容。
3、概括性原则
想要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板书就必须具有概括性。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丰富的,而板面有限,将其中内容统统在黑板上写下来,板书就可能变得纷繁复杂,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也不便于学生的记忆,所以教学板书要提炼出核心信息并用言简意赅表述帮助学生准确地抓住文章“内核”,起到以简驭繁、提纲契领作用。板书内容少,不仅为教师讲授更多的知识争取了时间,而且能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把它记牢。更重要的是,简洁的板书留下的多处空白,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借助联想、判断、分析、推理,自己填补这些空白,从而实现知识的全面记忆。
4、美观性原则。
由于课堂板书具有示范的特点,所以它不仅要求字体端正、漂亮,还要讲究汉字的基本笔画和问题架结构,板书的内容各部分比例精当,搭配匀称,给学生以整体规范美。又由于教学内容和授课类型或文章体载不同,采取的讲授方法不同,那么板书设计也应“随机应变”显示其形式变化美。
5、启发性原则
板书设计是教学内容的体现,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展逐步完成的。因此,板书的每个字每个词或每句话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学内容的结晶。所以,板书内容的完成过程本身包含着启发性的教学过程。但最重要的是板书既然是当堂知识的精华,文字简洁,内涵丰富,必须便于学生根据板书内容联想出整节课的知识,回顾当堂收到的所有信息。因而,板书在上黑板的每个字必须遵循便于学生联想、复习的启发性原则。
五、总结
总之,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是缺不了板书这支“点睛”之笔的。教师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板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每一位教师都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潜心研究,推陈出新,提高板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