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俏云
朋友圈是最好的“马桶伴侣”。
早上起来刷一遍,一天便神清气爽。满眼的美景、美食、表功帖、恩爱秀,无需八卦眼,便可观天下事。一边默念“我擦”,一边违心地点一个赞。好像点赞可以让自己充满正能量似的。
最近的爆炸点,却是某某的“皈依证”!这个一天晒八遍自拍性感照的某某,买部iPhone 6恨不得全程直播的某某,名义上po书却假装不经意秀出包包logo的某某,嬉笑怒骂嗔皆现场直播的某某,竟然是青灯长衫,淡泊出尘,皈依龙泉寺一年之久的某某。
五戒为佛门根本大戒,出家和在家均须秉守。单是心中不清净,烦恼妄扰动,这一条,他就已僭越。
不可思议的是,这并非孤例。因为不知从何时起,我愕然发现身边佛教徒多了起来,戒、定、慧、空性、实相、出离也成为触目可及的高频词。
若仔细鉴别,皈依我佛的大抵不过几类人:不缺钱的社会精英,当红或渴望更红的演艺界明星,小资或小知识分子,早年遭受重挫致情感倦怠者……后一种并不奇怪,自古以来,看破红尘不过如此。而前两种人的崛起,不得不说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胡润百富榜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内地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顶级富豪自称是佛教徒。去年《环球时报》发表的文章《汉族青年遭遇世俗挫折后转向藏传佛教》轰动一时,其中称道,如今没有什么事情比自称信奉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更加时髦了。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让一件事情成为时尚,由处于上层和高位的人来引领,没有比这更快的捷径。信佛一事,王菲、李连杰等名流便是执牛耳者,跟风者更是不计其数。正如弗洛伊德所说,人类不可消除的不平等性的一个例证就是分成领袖和追随者两个阶层,后者占绝大多数,他们渴望一个权威来帮他们做决定,而他们多数情况下无条件地服从决定。
对于许多财富拥有者来说,找一个上师(藏传佛教对具有高德胜行、堪为世人轨范者之尊称),享受草根阶层所望尘莫及的“精神消费”,以此区别于芸芸大众,也是一种寻找优越感的方式。能够亲近上师本身就是文化品格与阶级地位的表征,簇拥在上师身后的善男信女没一个穷人。
许多人一定见过藏人的宗教膜拜,取立正姿势,一边念六字真言,一邊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口手并用,诵念之声连续不断。而汉人对上师的崇拜,姿势多少有点笨拙。他们喜欢仁波切的发音,啊,仁波切,舌根微卷,嘴角上扬,那种感觉像不像洛丽塔?这种情感与其说是源于信仰,不如说是源于时尚。
据统计,上师是一项颇有利润的事业。一般上师的出场费就能达到数万元,有名气与声望的就更贵了。他们活跃非常,微博,微信,出书,演讲,忙得不亦乐乎。找到他们无需去西藏和印度,海淀和朝阳的某个沙龙,说不定就有他们。只需挥洒一丁点智慧的吉光片羽,就可以让广大信徒们热泪盈眶。
许多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度。我不敢苟同。私以为,信仰是一种神圣的约束与敬畏,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东西。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不必非要通过一个仪式以证明。而跟风去膜拜甚至以资炫耀,更是不必。
某日夜读,“千峰顶上一茅屋,老僧半间云半间。三更云去逐行雨,回头不似老僧闲”一句,竟令我寂然许久。
我相信,在那一瞬间,没有“皈依证”,我与佛的距离也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