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进取,开局不错

2015-05-30 10:48:04张菲菲
财经文摘 2015年2期
关键词:结盟文摘大国

张菲菲

“一带一路”“亚太自贸区”“亚洲安全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过去两年,中国一改以往反应式外交,主动设置议题,积极达成合作。

奋发有为的外交新特征被外媒广泛关注。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国际关注中国外交转变体现中国实力的上升,但中国外交的整体态势仅仅只是开局不错,后续还要继续“守住中场,并适时扩大战果”。

《财经文摘》:回顾中国2014年外交,外媒用“积极进取”来形容,您同意这样的评判吗?

金灿荣:中国外交“积极进取”的提法出现在2014年3月8日王毅在两会期间的一个答记者问。在记者问答环节,第一个提问的是新华社,要王毅总结2013年的中国外交,王毅提出了“积极进取”。所以“积极进取”是王毅用来形容2013年中国外交的整体态势,所以外媒用“积极进取”来形容2014年中国外交有点不准确。

事实上,自从习李2013年两会期间完成接班,并在2013年3月20日习近平以国家主席身份出访俄罗斯正式拉开中国外交序幕以来,中国外交一直都是积极进取的。在细微差别上,可能2013年中国外交的倡议多,2014年布局多,到了2015年可能落实会更多。

《财经文摘》:中国外交这两年积极进取,是否意味着现在的外交总方针开始摒弃邓时代就定下的基调“韬光养晦”?

金灿荣:最近几年中国外交有这么一个特点,即战略和战术是有点分离的。

在邓小平时代,中国外交的总体思路是韬光养晦;江、胡时代是战略上韬光养晦,战术上也韬光养晦。习李上任后,中国外交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即战略上韬光养晦,但是战术上却非常积极。

战略上韬光养晦的证据是,中国在任何国际场合都强调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强调和平发展,并需要改善外部环境。

战术上,中国外交则开始收权。证据就是两个机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及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建立。事实上,在江、胡时代,外交是分权的,外交部之外的任何部门都展开外交。如政府部门、军队甚至媒体都开始做外交,外交的权力在过去是分散化的。但是习李继任之后,外交的权力开始收回。

《财经文摘》:中国外交现在更加注重周边,是否意味着中国在与大国关系处理上会降级?

金灿荣:外媒可能对中国与美国等国家的关系处理上有些误解。在以往,中国只要处理好与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的关系,基本上外交关系已经完成了80%。现在依旧如此。

事实上,這两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美国60%的海军、空军已经陆续布置在亚洲地区。美国的做法遵从了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历史上守成的大国与新兴大国必有一战。

作为应对,中国提出了对美的“新型大国关系”,主要内容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对于这三点,美国并没有明确表明接受,在公开场合美国有三次提及“新型大国关系”。第一次是2013年11月20日,奥巴马国安会主任苏珊·赖斯说愿意与中国共建新型大国关系,但在此基础上,美国提出了七点要求。第二次回应是在2014年3月25日,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习主席与奥巴马正面提及了新型大国关系。第三次是2014年11月4日,约翰·克里在霍普金斯大学讲述新型大国关系。

总结而言,对于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是部分接受。第一点,“不冲突,不对抗”,美国赞同;第二点,“相互尊重”,美国是犹豫的;第三点,“合作共赢”,美国是部分同意。

总体而言,对于中国提出的3点,美国是同意了1.5点,总体而言是不错的。

但是“新型大国关系”提出之后,别的大国是有意见的。为此中国将“新型大国关系”作为指导与其他大国关系的新原则,但是对美则是具体的政策。

《财经文摘》:中国周边外交地位的上升大家有目共睹,具体而言,周边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金灿荣:对于周边,中国实行“亲诚惠容”的政策。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一带一路”以及“亚太自贸区”。

2013年9月,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了“一带一路”,10月在印尼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提出之时在国际上并未引起重视,但是在2014年随着丝路基金的建立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建立,在国际上终于引起注意。

“一带一路”并非是一个口号,因为经过2014年会发现,周边国家可以互联互通(铁路、公路可以将周边连起来),有银行支撑,一旦做起来,影响巨大。

“一带一路”是向西看,把欧亚非统一起来,亚太自贸区则是往东看,把澳洲、南美、北美连在一起。

“一带一路”与亚太自贸区可以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两手抓”,在此之下,还有一些小的政策倡议,如缅中印孟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湄公河开发等等。

所以在周边外交上,中国采取的是战术上积极进取,也就是“重塑周边”。但前提是,大国关系稳定了,才能重塑周边。

在周边问题上,中国也一改之前“排排坐吃果果”的外交方式,改为奖惩分明,对中国友好,中国自然投桃报李。

《财经文摘》:从大国到周边,中国都在改变与以往不同的外交策略,那中国是否会打破不结盟的传统?

金灿荣:对于中国该不该结盟,最近几年是有争议的。历史上,中国是结盟的。50年代“一边倒”政策是结盟,60年代与苏联交恶之后,中国身边还有几个小盟友,如阿尔巴尼亚、越南、朝鲜、老挝等。

1982年中共十二大开始,邓小平开始确立全方位外交,也叫不结盟外交。当时考虑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的需要,因为改革开放需要广交朋友。

对于结盟的考虑在国内以阎学通为代表,他们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崛起了,安全上也应该崛起,其指标就是有没有盟友。而且在很多问题上,中国不方便出面,一旦有了盟友,就可以由他们出面。

但现在中国高层依旧没有结盟的意愿,但中国又需要朋友,因此就发展了“结伴不结盟”的政策,结伴之力,避结盟之害。

事实上,现在的中国外交有几大支柱,第一,就是发展与世界三强,美国、俄罗斯、欧洲的关系;第二,重塑周边,搞好与周边的关系;第三,就是发展全球伙伴网络,即结伴不结盟。重点体现在中国与地区领袖国家之间的关系上。第四,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与以往相比,中国现在在承担国际责任上开始加大力度。2014年3月,中国应联合国请求,派了第一支战斗部队去马里,规模是400人,其中295人是战斗部队。为期半年,也得到法国政府的赞扬。2014年11月,第二支战斗部队被派往南苏丹,人数为700人。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一是为了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二是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财经文摘》:您如何评价这两年来中国外交转变?

金灿荣:针对中国外交这两年的积极转变,外媒关注甚多。2014年11月12日,在APEC会议召开之后,英国《卫报》发表文章称:“忘掉金砖吧,现在是G2的时代”。联合国下属国际比较项目(ICP)称,2014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并且认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该是3.3。现在的中国相当于美国历史上的1872年,那一年,美国按照购买力已经超过英国,22年之后,也就是1894年,按照汇率美国超过英国。现在的中国按照7%的增长速度,不用22年,也许在2020—2022年之间就会超过美国。

总体而言,习李上台以来,中国的外交开局不错,今后,要适时扩大战果。2014年中国提出很多倡议,2015年要稳扎稳打,扎扎实实落实倡议,在姿态上可能要低调一些。

猜你喜欢
结盟文摘大国
吐槽大国
趣味(语文)(2021年3期)2021-07-16 06:46:10
IAPA文摘
多想记住你的脸
歌海(2020年2期)2020-05-12 01:07:09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相互扶持
文摘
宝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46
战略联盟的“做”与“不做”
商业评论(2015年12期)2016-01-12 12:08:54
电视购物频道结盟组建“国家队”
声屏世界(2015年7期)2015-02-28 15:20:13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
世界知识(2009年8期)2009-06-10 12:07:24
彝区结盟(油画)
军事历史(1986年2期)1986-08-21 06: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