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仙
摘 要:社会交往能力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 社会交往能力; 培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09-001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是在其与周围社会环境和人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实现的。目前由于幼儿缺乏必要的交往,容易形成封闭的心理,变得孤僻、冷漠、自私。这种幼儿家庭环境社会化功能的弱化,使幼儿园成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怎样才能让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一、精心布置游戏环境,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契机
教室是幼儿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也是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区作为教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频繁接触到的环境,一个美丽幽雅、充满知识情趣的游戏环境布置,不但能给幼儿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还能提高幼儿的交往机会及交往能力。
如在娃娃家,教师可以提供幼儿能使用的清洁用品,如抹布、小扫帚、簸箕等,给他们在视觉上的暗示,提醒他们东西用过后一定要整理好,废旧物品也要放到垃圾桶里,培养他们随时清理自己使用过的空间的习惯。同样,教师们还可以放上幼儿的小衣服、小裤子等,让幼儿来学习折叠衣服、裤子,并把衣服、裤子、袜子等分类归好。
在语言区,教师除了可以投放多样性的图画书籍外,还可以更加精心布置我们的语言区。针对大班幼儿,可以在语言区墙面设计一剪报栏,将每日报章中的主要社会新闻或与幼儿有关的消息、漫画,连图带文剪贴在栏内,这样幼儿之间交谈的内容就得到了拓展,很好的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知识范畴。另外,还可以从报废的故事书中,取出完整而连续的数页图卡,加工后就可以制成一套套故事图卡。活动时根据幼儿程度,捡取3-4张或5-8张,请幼儿按照情节先后顺序,排出故事图卡,然后说出故事内容。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用完整并合乎逻辑的词句来表达自己。这样的能力是幼儿能与同伴更好交往的基础。
二、幼儿园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训练场
幼儿在园内的交往行为主要表现为幼儿与教师的交往,同伴间的交往。怎样合理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的交往,来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1.让幼儿与教师的交往更自然
师幼间的交流包括知识和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的信息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幼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如果教师过分严厉,那么幼儿有可能会畏惧教师,不敢和老师有过多的言语交往,如果教师过分放松,课堂学习效率就可能下降。怎样才能让幼儿更大胆、也更乐意与教师交往,而教师怎样才会更具有亲和力呢?
在课堂上,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使教学活动气氛和谐、民主。对大胆举手回答问题的幼儿进行表扬,也让胆小的幼儿尝试回答简单的问题,在回答对时,对他进行肯定,也让同伴对他表扬,相信每一位幼儿,让每一位幼儿都更自信,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在自由、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就等于给幼儿创造更好的交往环境。幼儿敢说敢言,更加愿意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增加,幼儿的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
在游戏中,首先最重要的是教师参与游戏,这无形中就是给幼儿支持,更是提供了一个平等、慈爱、温暖的心理氛围。在娃娃家,我们可以来做一回小客人,和“主人”进行交谈:你们家宝宝几岁?爸爸去哪里了?今天都做了什么事情?诸如此类的问题,避免幼儿在游戏中一味的自顾自玩。教师还可以和幼儿玩打电话的游戏,在交流中让幼儿从回答者可以转变为提问者。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把教师当做他们的一分子,和教师做好朋友,也能更大胆的和老师交往。
2.让同伴间的交往更和谐
同伴间的交往在幼儿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同伴交往中,幼儿能学会如何解决人际冲突,理解并重视他人的观点。在同伴交往中,幼儿还可以学习他人的反应,促进人际敏感性的发展。同伴间的交往为幼儿提供了特殊的渠道和社会参照体系,开拓了幼儿的认知视野。而同伴合作活动是建立同伴间和谐交往的重要方式。在引导幼儿同伴合作活动时,应注意引导幼儿间的同伴指导和同伴合作学习。
同伴指导,同伴可以作为一种榜样或者社会模式影响幼儿的行为发展。我们可以让弱小的幼儿和那些更为成熟的幼儿在一起,他们会变得更加合作,更多的采用建议或商量的方式,而不采取攻击性行为;让蛮横自私的幼儿经常和慷慨分享的幼儿在一起,他们也会变得更加慷慨,经常会出现与人谦让、分享的行为。
同伴合作学习,所有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比如共同完成教师分派的任务〕而互相鼓励和支持的过程,这时的成功依赖于大家共同的努力。例如,我们可以在户外活动中设计一些让同伴合作的游戏,比如“两人背部运球”,“运沙包”等有趣的游戏,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合作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要求幼儿合作的活动,如分组合作搭房子、共同为大树添画树叶等活动。幼儿在合作中必然会有语言的交往,他们为了让自己组的作品更完美,交往的内容也必定是积极向上的。
三、家庭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表演场
除了幼儿园,家庭是幼儿生活发展的最重要场所,对幼儿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幼儿在幼儿园中能够与同伴或者老师友好相处,但回家后却经常与邻居或亲戚家的同龄人发生争执。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怕孩子吃亏,而对孩子进行了一些“不能吃亏”之类的教育,从而使幼儿因环境的变化个性上出现了两面性。
教师一味的搞好班级中的活动,并不能从本质上真正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还必须做好家长的工作,制定详细的家园合作计划,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充分地利用家长资源。我们可以经常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述某次主题活动的形成、目标、过程,以及在此次活动中家长的地位、作用。在家长园地中及时更换学习的内容。在接送幼儿的时间,可以找家长交谈一下,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也可以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社会交往能力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在外界环境的牵引下,教师和家长的长期引导、共同努力下,幼儿在这过程中必然会学会怎样生活、怎样交往、怎样爱别人,又如何接受別人的爱。